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绪“驾崩”之谜

边 禄

1908年11月24日(光绪三十四年),清光绪皇帝突然去世。次日,那拉氏(慈禧)也病故。

光绪之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有传是那拉氏自感病危,派人送药把光绪毒死的,也有说是贴了袁世凯送的膏药身亡的。近又有人从光绪脉案中考证出,是多系统疾病引起衰竭而死亡。

我们在整理资料中发现,曾任当时清廷内务府三席大臣的增崇之子察存耆,根据他在内务府的亲闻,并从保存的部分家书和光绪脉案中分析,认为光绪之死还是一个疑案。本文摘编察存耆的一些回忆和家书,作为一说。

惊疑异常的神色

据察存耆回忆,一天下午5点来钟,全家正准备吃晚饭,清内宫给他父亲(增崇,时任三席内务府大臣)送来内传口报的“知会”(通知),说“万岁爷病重”,请“即刻进里头(宫中)预备差使”。也就是说准备给光绪帝料理后事。增崇及两位在内务部任职的弟弟闻后,顿时呆若木鸡,“俱现出难于置信而且惊疑异常的神色”,“似是猜疑有人捏造谣言”。

增崇弟兄三人之所以怀疑,是因为“前天,天子受继大人(继禄,次席内务府大臣)带大夫请脉时,还未听说有什么事”。而且也没有得到“发抄”(皇帝病重,太医院要主动抄录药方和脉案通报各处,相当现在的报病危)。

增崇打电话给首席内务府大臣奎俊,得知他也得到知会后,才将信将疑地穿着常服进宫,只是带着素服备用而已。并且让两个弟弟分头找消息灵通的太监和司员核实情况。

他和另外三位内务府大臣来到后宫,才正式证实光绪已经死亡。太监告诉他们:“大人们的差使我们都替当了,请大人们上去看看吧!”他们上去一看,光绪已经停放完毕,只等第二天“恭办大事了”。

“这话咱们可说不清啦”

开始不信光绪已经死亡消息的增崇及其两位弟弟,证实光绪的确已故之后,感到死因可疑,在交谈中提出了一个个疑点。

按清廷的规矩,皇帝死了,要传用专为“请”遗体的“万年吉祥轿”,而这次光绪尸体从瀛台移到内宫却没有用,而是悄悄移到宫内,而且等内务府大臣去后,尸体已由太监“替差”入殓完毕,他们无法了解其详。

再说光绪死得也突然,前两天请脉时,光绪“还在外屋站着,不过脸上较平日灰白些”,而且自己“就觉得痰盛,叫大夫想法去去痰”。增崇说:“只隔了一天,可怎么这么快呢?”两位弟弟也感到“可怕”,提出:“这里头有什么事吧?”增崇只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这话咱们可说不清啦!”

由于上述原因,察存耆回忆说,“我在内务府供职的父亲、叔父们都讳测莫深”,“其疑惑难解愈甚矣”。

家书和脉案析

察从他父辈谈话和保存的部分家书、脉案中,认为“无论太医或外省保荐医士,给光绪请脉都得依慈禧的脸色行事,而且成为一种风气”。“至于世人能见到的光绪脉案、处方究竟如何,不待言说。我父亲、叔父们心中有数”。他们“向来不以为皇上有什么大病”。

把察存耆保存的这些信件和脉案对照起来,也许可见一斑。下面是1901年前的一段脉案:

阴不潜阳,清浊升降失宜,……胸膈作堵,……耳鸣之声不一,面色晄白,手指手心背有时发凉、麻木作胀,两肩膊气沉坠无力,头项牵疼,腰门空疼、腹鸣、胯膝酸软,坐久劳累尤甚,气怯懒言,夜眠前半夜不甚安,后半夜较好,喜于俯卧,转侧无力,……综按脉症,心肾水火未济,肝木仍然侵土,脾气运化不速,胃少宣通,热浮于肺……

从脉案看出,光绪已病入膏肓。增崇的家书中却说:“脉案一纸,奉阅可也,据医士云,此症不甚重,……其脉案上话语,系由春季所有的病症,均奉旨不准撤,全叫写上,其实病症不是那样,要是那样,人就不能动了……”

可见脉案和病情并不一回事,实系慈禧“脸色”定脉案之故也。察存耆回忆了一段太医只能见“脸色”行事的例子:有位初学当差的太医,在慈禧面前对答光绪脉案时,说了句“舒肝顺气”的行话,慈禧把脸一沉,说:“谁叫皇帝的肝不舒了?气儿又怎么不顺了?”吓得那位太医连连叩头认罪。以后再也不敢应承请脉的差使了。“以后,谁为光绪请脉、下处方,总是‘和肝调气’、‘理肺益元’,甚至把肝的病硬挪到肺上去。”

因增崇三兄弟均在内务部供职,与医士们来往较多,对光绪病情了解,突然死亡,必然在脑中存有疑案,不足怪也。

“颁赏遗念”之联想

据察存耆回忆,光绪死“百日”后,宫中照例分发一些死者遗物作为纪念品,称“颁赏遗念”。纪念物按官职品级发给,增崇领到一件酱色宁绸面皮袍,上半截为小紧毛羊皮,下半截为山羊皮,御寒还不如一件厚棉袄,同一等级的官员差不多都得到同样的“纪念品”,这同封建皇帝穿着是极不相称的。

从这件纪念物使他们想起光绪的屋子并不暖和,致使亲祭“坛庙”时,光绪的鼻子上挂着清鼻涕。光绪吃饭也受到限制,只有摆在眼前几个菜食是新做的,其余像上供一样,从初一到十五都是它,有的甚至腐臭了,所以光绪一吃饭就闹气。

穿不暖,吃不饱,突然死亡,一连串的问题,使人们联想到慈禧在戊戌政变后的话:“谁要叫我不称心,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称心”,及宫中内传的慈禧的话:“我决不能死在他(光绪)前头”,疑团也就自然而生了。 6EwbNEp3rC0XjHckoFkFwN7cBo7uoFYrmHqvB8GLGXcQMz6vhToINU8E1Bs8Uu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