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宗昌与民国三大报人被杀案

苏全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20世纪20年代曾经发生过三大知名报人被杀身亡的重大案件,即胡信之被杀案、邵飘萍枪杀案、林白水处决案,有意思的是,张宗昌与这些案件都有着微妙的关系。

一、胡信之被杀案

胡信之是青岛《公民报》的总编辑,乃新闻界著名人士。他被张宗昌杀害,主要原因是他与青岛商会会长隋石卿之间的严重过节。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全国各地立即风起云涌地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青岛民众也发起抵制英日货的活动,并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当时青岛商会会长隋石卿及一般商董因个人利益关系,尽管赞成抵制洋货,但只愿抵制,不愿意焚烧。对此学生、工人不答应,全市数千学生包围商会,打算强迫隋石卿等接受焚烧日货的决议,并成立纠查团,挨家清查各商号的日货,声言查出后要悉数予以烧毁。这样就和隋石卿等结下了深仇。学生中活动最力的是李萼、许诗可,青岛《公民报》总编辑胡信之把他们视为有骨气的优秀爱国青年,经常与之联系,不断在报纸上加以鼓励,又尽量发表有关爱国运动的新闻。胡信之除与学生联系外,也不断联系工人,遭到日本纱厂资本家等的忌恨。

恰在此时,也就是该年旧历七月间,张宗昌回乡祭祖,路过青岛,住在青岛大饭店(太平路31号)。当天,隋石卿以地方团体的名义,在青岛著名的鲁菜馆——鸿宾楼设宴招待张宗昌。自张宗昌以下随从数十人,都应邀前来,一夜花去银洋上千元。数天后,也就是张宗昌离开青岛之后,胡信之在报纸上把隋石卿大骂一顿,说:

“隋石卿对爱国运动及援助上海罢工工人吝啬异常,对献媚当道则又这么铺张浪费,实属丧心病狂。”

当然这样责骂隋石卿,就牵扯到张宗昌。隋石卿借机在一旁怂恿,令张十分恼火。所以,就在报纸发表后的当天晚上,有人劝胡信之逃走,避避风头。胡说:

“我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胡被捕杀的第一个原因。

该年夏季淮河流域遭到水灾,两岸数百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全国发起了募捐救灾运动。那时青岛首富是“烟土大王”刘子山,他拥有巨资,而对救灾只捐了数百元,且对募捐的人们大肆讽刺,引起了一般市民的愤恨,胶澳电气公司职员余哲文对之尤感不满,就画了一张漫画,一盏油灯台,下面有一个老鼠正要爬上去,旁边写着:

“老刘、老刘,快来舔油!”

此画投到《公民报》副刊,胡信之即予登载。

这张漫画在报上一登,触怒了刘子山。于是,隋石卿与刘子山秘密到济南,通过刘怀周打通袁致和,共用去大洋4万余元,由袁致和上书报告,刘怀周呈递进言,以胡信之鼓动学生、工人在青岛闹事等罪名欲让张宗昌抓捕杀之。这是胡被捕杀的第二个原因。

隋石卿、刘子山以及袁、刘的蛊惑,使张宗昌相信,决定捕杀胡信之。具体执行逮捕任务的,是随张宗昌同来青岛的山东省警务厅厅长袁致和。

逮捕胡信之是在黎明之前,《公民报》尚未结束工作,军警突入,即将胡绑走。同时又逮捕了该报社长刘祖谦。并把报社仔细搜查了一遍,接着将报社内所有的人都驱逐出去,随即对该报社予以封闭。

胡信之被逮捕到青岛警察所三天后被杀。

二、邵飘萍事件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1918年10月5日,创办了著名的《京报》。1918年10月,邵飘萍参与创办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蔡元培聘他为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当时《京报》刚刚创立,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一直坚持去上每周两小时的课。1919年10月,得到一年结业证书的有23人,得到半年证书的有32人。名单中有不少人是中共最早的领袖级人物,如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陈公博、罗章龙、杨晦、谭植棠等,还有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等人。55人中也有些人终身都从事新闻事业,是中国新闻界的中坚,由此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奉军和直军进入北京后,大张旗鼓地进行反动活动,首先就向新闻界开刀。邵飘萍作为著名的新闻记者,首当其冲。当时,新闻界常常批评政治。《京报》主笔邵飘萍就因抨击时政,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风云人物。

1921年元旦,《京报》刊出军阀头目的照片特刊,每张照片附以简短说明。1925年12月7日,邵飘萍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以厚纸铜版精印,全是当时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非常醒目。每个人物后面都有他亲自写的评语。邵飘萍不断地发表报道、时评,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又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力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还反对段祺瑞,拒绝接受“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并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读者为《京报》大胆直言所吸引,踊跃抢购特刊。连张作霖也慌了手脚,马上汇款30万元赠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他收到后立即退回,并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他曾和家人说:“张作霖出30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他不幸言中。1926年4月,奉军进入北京后,邵避入东交民巷。不久,他家里打电话来让他回家处理家事。在此之前,他已经听他的好友张汉说,奉军对他既往不咎。其实,这是奉军有意让张汉骗邵的,而邵信以为真。1926年4月24日傍晚,邵化装离开东交民巷,马上被奉军特务跟踪。刚到家门口,就被门口的特务逮捕,同日《京报》被封。

邵飘萍被捕后,在第一时间获悉的汤修慧夫人迅即告知北京新闻界和各方面人士,恳请采取紧急营救行动。此后北京新闻界召开会议商讨营救邵飘萍的办法,会议当即决定,由上海《新闻报》、《时报》、《商报》、汉口《正议日报》、《北京晚报》、《五点钟晚报》、《中报》、《公报》、万国电信社、神州通讯社、益智通讯社、民生通讯社、报知新闻社13家报纸各派一名代表,集体去游说奉军第三军团长张学良。25日下午5时,北京各报推举的刘煌等13名代表分乘四辆汽车赶赴张学良下榻的石老娘胡同会见张学良,请求开释邵飘萍,或将之暂时监禁,以免其死。张宗昌也受人之托前往求情。

这时,张学良要赶着参加齐燮元的预备会议,代表们只好挥泪离开。后又各以私人交谊奔走各方营救,但仍无效。

邵在警厅受到军法审讯,26日清晨即被绑赴天桥枪决。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宣布他的“罪行”为:“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照炯戒,此令。”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遂从容就义,年仅40岁。自从民国成立以来,北京新闻界虽然备受反动军阀的残酷压迫,但是新闻记者公开被处死刑,这还是第一次。事件发生后,不但新闻界人人自危,就是教育界进步人士也经常被捕。因此,不少学生、教职员离京避难,北京人民的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邵飘萍被害后,他的遗孀、也是我国早期的女新闻工作者汤修慧又继承了其夫的遗志,于1928年恢复出版了《京报》。之后,因时局动荡,《京报》时停时出。日本投降后,汤修慧回到北京,又继续办起《京报》,但不久,因不堪累累负债,不得已将《京报》馆抵押出去,《京报》至此终刊。

三、林白水事件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号宣樊,晚年号白水,使用过笔名“白话道人”、“退室学者”等,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福建闽县青口乡青圃村,是《中国白话报》的创办人。1921年春,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后改名为《社会日报》,任社长,立志“改造报业”,“革新社会”。1923年10月,因抨击曹锟贿选总统丑闻,报馆遭封闭,林被囚禁。1926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被迫撤出北京时,《社会日报》称赞国民军,奉鲁军进入北京后,以“讨赤”为名,镇压爱国运动,林白水继续在《社会日报》上著文抨击军阀,公开点名讽刺张宗昌是“长腿将军”。

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北京《社会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张宗昌幕下号称“智囊”的潘复的文章,题为《官僚之运气》。

潘复(1883—1936),字馨航,山东济宁人。清末举人。1912年任江苏都督程德全的秘书。1919年任北洋政府靳云鹏内阁财政次长,署财政总长。这期间,同张宗昌在赌场上打得火热。1920年5月靳云鹏内阁倒台,潘复移居天津。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后,潘复来到山东,被聘为山东军署参议,成为张宗昌的幕僚。1926年顾维钧内阁成立,潘任财政总长。1927年6月20日至1928年6月3日,潘复被张作霖任命为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潘复随车受伤,12月,被张学良聘为高等顾问。1936年病死于北平。

林白水此文一出,见者都为之大笑。潘复见了大怒,立即手持报纸,亲自诉之于张宗昌,要求严惩林白水。张看后,也认为林如此公开谩骂,污辱人身,实属过分,虽与己关系不大,但碍于潘复的情面,教训他一下,也未为不可,遂同意下令将林逮捕,关押在宪兵司令部。

到了夜半,宪兵司令王琦用汽车把他押到宪兵司令部,说他是“通敌有据”,讯问了不多几句话,就喝令上绑。

林被捕后,态度从容,只说要写一张遗嘱,别的并无所求。遗嘱写道:

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所有难决之事,请莪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我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丙寅八月七日夜四时,万里绝笔。西斜街宏庙二十号林太太。外玉器两件,铜印一个,又金手表一个。

天初明的时候,林被用人力车绑赴天桥南大道枪毙,子弹从后脑入,左眼出。他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十一月二十九日,死时年仅54岁。

林白水作为报界知名人士,社会联系广泛,亲朋好友闻讯后,均感事态严重,四出营救,郝鹏便是其中一个。他千方百计找到张宗昌,苦苦求情,并以身家性命保证林今后绝对不会如此放肆无礼。《黄报》记者薛大可还跪在张宗昌面前,哭了起来。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杨小楼等也加入到求情者的行列。张遂答应予以释放。郝鹏唯恐空口无凭,无法落实,遂趁热打铁,当场代写释放手令一份,请张亲自签署。郝拿到手令后,直奔东城帽儿胡同宪兵司令部所在地,将手令交给宪兵司令王琦。王请郝在客厅稍候,令人去办理释放手续。郝鹏以为有了张宗昌的释放手令,便是上方宝剑,万无一失,遂放心大胆地在客厅等候。但左等也没信,右等也没信,虽经三番五次催问,秘书总是回答正在赶办手续,稍候片刻,即可办好。过了一个多小时,消息终于传来,不是喜讯,而是噩耗,人已经处决。郝始恍然大悟,原来在客厅里等待办手续,纯属缓兵计,上了大当。

王琦接到张宗昌手令后,是否遵照执行,不敢擅自做主,立即驱车就商于潘复,随后将林自监狱提出枪杀,然后谎称释放手令来迟一步。

事后,张宗昌对潘复的行为大为不满,他骂道:“你小子心胸狭窄,为人说两句就杀人,你小子比周瑜的气量还小。”

林白水被难时,身穿白夏布长衫,须发斑白,两只眼睛还没有完全闭上,陈尸道旁,路人伤心。他的徒弟建书到场收硷,厝于南下洼龙泉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陆起,时年19岁,正在美国留学。女儿慰君,小名玛莉,时年14岁,随侍在京,闻讯痛极,吞毒药自杀,遇救得不死。家奠那天,张宗昌派员送去祭金1万元,为慰君坚拒。慰君后来留学美国,成为知名的女作家,为亡父撰就一部《林白水传》,也算是告慰了一代报人林白水的在天之灵。

1930年林白水的灵柩由建书运回原籍安葬。林临难时的血衣后由慰君埋于香山万安公墓。林白水被杀,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新闻自由尚受到很多限制,反映民声需要有人付出生命。林为潘复所杀,是先驱者,但不是最后一个。

邵飘萍、林白水先后被杀,北京新闻界激于义愤,为邵飘萍、林白水这两位新闻史上的烈士召开了盛大的追悼会。会场高悬一联,把两人的名字嵌入其中,满是悲惋痛悼之意:

一样飘萍身世

千秋白水文章 4+nRxUXV5HreBmldDQG8PLE1ldD5tPJUJXkD6Hp85s+InlycitwpvTjR2ORdrV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