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溥仪的替僧

周均美

1908年旧历十月二十日傍晚,满清皇族醇王府内一个大哭大叫的孩子被抱进宫里;十一月初九,这个3岁的孩子便举行了“登极大典”,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大家知道,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然而,人们是否知道,这位皇帝在登基之时,还有一个喇嘛代替他出家呢?

话要从古代说起。早在1000多年前,梁武帝萧衍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尽情享受帝王之乐,另一方面他为了欺骗和麻醉广大劳动人民,大力提倡和推崇佛教。为了表示信教至诚,他除了大肆修建寺庙外,还三次舍身同泰寺,高座讲经。之后由臣僚们选择“替僧”——找人替皇上出家入寺,把皇上“赎”回朝廷。

如此,就笃信佛教的皇帝来说,既可照常稳坐龙位,一呼百应,不失“人主”的威严,也不弃现世的享乐;同时又有他的替僧在为他“虔诚”修行诵经,以祈今生善终、来世洪福,真是两全其美。于是替僧制便在封建帝王间沿袭相传,直至溥仪。

溥仪的替身是个喇嘛。因为清朝早在入关前,就接受了西藏达赖四世亲传的喇嘛教——黄教,后将黄教尊为国教。数百年来,清宫内的帝后王孙无一不对喇嘛顶礼膜拜。

因此,依照清廷惯例,新皇帝一登基,就要选择正式替僧。作为皇帝的替僧,最重要的一条是和皇帝的年岁、生辰八字不可相克而只能相生;相貌还须堂皇;此外对佛教的理论、仪轨等也得学修有素。当时有个名叫孙琥的喇嘛具备了上述条件,因此就被选作了溥仪的替僧。逢有宫中传统节日或历代帝后忌辰,孙琥就带领嵩祝寺、雍和宫的喇嘛诵经、修持密法。故宫内的宗政殿便是他们诵经修法的场所。

后来,溥仪潜逃东北,依靠日本人当了所谓“满洲帝国”的儿皇帝,干了许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他本人亦在日本人的监管下身不由己,惶惶不可终日,而只得求助于念经占卜、求神拜佛,弄得一家子都跟着他疑神疑鬼,神神颠颠。此时溥仪自然也无须什么替僧了。 wrX/2TAciSz50Qd8wGUtnTVwk98rtmkoMHgywIDpGFCVp38aXT8LO/biNmiTY5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