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改变的那部分就是事实。
“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是”和“否”。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杯子半满半空,取决于你如何看它。毫不夸张地说,可供我们选择相信的想法不计其数。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思想理念都跟我们父母的所思所想一样,但其实我们没必要继续这样做。没有法律要求我们只能以同一种方式思考。无论我选择相信什么,对我来说都会成真。无论你选择相信什么,对你来说也都会成真。我们的思想可以完全不同,我们的人生和体验也会完全不同。
无论我们相信什么,都会成真。如果你突然遇到一次经济困境,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相信富有会让你不舒服,你不配拥有钱财,或者你相信自己会入不敷出而背上债务。或者如果你相信好的事物都不会长存,那可能是因为你相信生活是对你的一场刁难,或是像我经常听到的所谓“我就是赢不了”。
如果你不能发展一段良好的关系,可能是因为你相信“没人爱我”或“我不讨人喜爱”。也许是你害怕像你母亲一样被控制,或者你可能认为“他们都会伤害我”。
如果你身体不健康,可能是因为你相信“疾病缠绕着我们一家”,或认为自己是糟糕天气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因为认为“我生来就为受苦受难”或“祸不单行”。
又或者,你可能拥有另外的信念。也许,你根本没意识到你的信念。大多数人真的意识不到,他们仅仅将外部环境的种种状况视为命中注定。在有人向你展示外部经历与内心思想的关系之前,你是一个人生的受害者。
无论问题是什么,它都来自某种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都能被改变!生活中那些令我们奋力挣扎应对的问题,可能看上去是真实的,可能感觉是真实的,然而无论我们正在处理的事情多么困难,它都只是内心思维模式的一种外部反映或外在结果。
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思想造成了你的问题,说明你现在来对地方了,因为这本书就是为了帮你找出答案而写的。看看困扰你生活的那些问题,问问自己:“我的哪些想法造成了这种状况?”
如果你能安静地坐下来问自己这个问题,你内在的聪明才智会将答案展示给你。
我们相信的事情有些的确是积极的,能滋养我们的身心。这些想法一生都能很好地为我们服务,比如“过马路之前,一定要左右观察”。其他想法刚开始时非常有用,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它们就不再正确。“不要相信陌生人”对孩子可能是个好建议,但对成年人来讲,继续这一信念引发的只会是孤立与孤独。
为什么我们很少坐下来问自己:“那是真的吗?”例如,为什么我会相信“对我来说,学习是件困难的事”?
如果你这样问会更好:“对我而言,现在它还是真的吗?”“那种观念从何而来?”“难道我还相信它,就因为它是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反复告诉我的?”“假如我放下那个观念,我的生活会更好吗?”
“男孩不能哭”与“女孩不能爬树”这样的观念培养出了隐藏自己情感的男人,也让女人害怕变得强壮。
如果有人告诉孩童时代的我们世界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们就会将听到的那些与此观念相符的话视为真理。同理,“不要相信陌生人”“半夜不要出门”或者“人们会欺骗你”等观念也都成了真理。另一方面,如果在小时候,我们知道世界是个安全的地方,我们就会怀有其他信念,就能轻易接受“人间充满爱”“人们如此友善”“无论需要什么,我都能拥有”这样的观点。
如果在孩童时代有人教你“都是我的错”,那么,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有一种内疚感伴随你左右,你的信念会将你变成那个随时随地都在说“对不起”的人。
如果在孩童时代你就学会相信“我一点都不重要”,这一信念就会将你拦在界外,让你裹足不前,就像我小时候总是拿不到蛋糕。有时候,当别人没能注意到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个隐形人。童年的境遇是否教会了你相信“没人爱我”?于是,你理所当然地感到孤独。即便你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朋友或确立了一段关系,它也只是短暂的,不会长久。你的家庭是否教你认识到“东西总是不够用”?我敢肯定你经常有囊空如洗的感觉,或者觉得生活仅仅过得去,又或者认为自己总是债务缠身。
有人曾向我咨询,他的家人相信“一切都是错的”,而且只会越来越糟,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人生的主要乐趣就是打网球,有一次他的膝盖受了伤,他找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医生,但情况越来越糟,最后他完全不能再打网球。
还有一位咨询者是牧师的儿子,孩童时代就被教导他人优先,因为牧师的家人总是排在最后。如今,他能帮他的客户签下最好的生意,而自己总是债务重重,是他的信念依旧让他排在队伍的最后。
每隔多久我们就说“我就是这样”或者“事情就是这样”?那些特定的词其实是在说,那就是我们相信的事实。通常,我们相信的仅仅是别人的观点,我们只是将这些观点融进了自己的信念系统。毫无疑问,它恰好与我们相信的其他东西相互映衬。
有许多人清早起来看到窗外下雨,就说:“真是糟糕的一天!”你是不是其中的一员?
那不是糟糕的一天,只是一个下雨天而已。如果我们穿对了衣服并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就能拥有下雨天的诸多乐趣。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下雨天很糟糕,每逢下雨就会心情消沉地度过一整天。我们要充满激情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是随波逐流。
如果我们想要欢乐的人生,就必须拥有欢乐的思想与信念;如果我们想要富足的人生,就必须拥有富足的思想与信念;如果我们想要爱意十足的人生,就必须拥有充满爱的思想与信念。我们传递出的任何信念和言语,都会以类似的形式回到我们身上。
我再重复一遍。力量的关键永远就是此时时刻。你绝不会一成不变。此时此地,在我们的脑海中,各种各样的变化不断发生。不论那些消极的模式、疾病、糟糕的人际关系、经济困境、自我憎恨已经存在多久,都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今天开始转变。
你的问题不再存在,现在,你可以让它从来的地方消失掉。你能做到。
记住:你是自己大脑中唯一的思考者。你是自己世界的主宰!
你过去的想法和观念创造了当下和此后的每一时刻。你现在选择相信什么、思索什么、表达什么,会造就你的下一刻、下一天、下个月、下一年。亲爱的,我能给你最奇妙的建议,这些都源自我多年的生命经历,你也可以继续固守那些陈旧的想法,可以拒绝改变并保留所有的困扰。你是自己世界的主宰!你选择思考什么都会成真!
此刻,新的进阶开始。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对此时此地的你来说,这正是新的开始。知道这一点真是太棒了!力量的关键永远就是此时时刻!此刻就是变化发生的时候!
暂停一下,捕捉你的思绪。此刻,你在想什么?如果思想真的塑造了你的生活,你会希望正在思考的事情成真吗?如果是有关焦虑、生气、受伤、报复或恐惧的想法,你认为这些想法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到你身上?
要抓住我们的思绪并非易事,因为它们变换得如此迅速。然而,我们可以立即开始观察并倾听自己说的话。如果你听见自己在用消极的言辞表达感情和思想,那就停下来,重新措辞或者弃之不提。甚至,你可以对这句话说:“滚开!”
想象你在餐厅或豪华酒店的自助餐厅排队候餐,在那里各种想法代替了菜肴。你可以选择自己希望拥有的任何思想,甚至可以把所有思想收入囊中,这些思想会创造你的未来经历。
现在,如果你选择了会引发矛盾和痛苦的思想,那真是太愚蠢了,就像选了总会让你生病的食物一样。我们可以偶尔这样做,但一旦我们知道那些食物能引起身体不适,就会远离它们。思想也一样,让我们远离引起矛盾和痛苦的思想。
我早年的一位老师雷蒙德·查尔斯·巴克博士经常重复这样一句话:“当问题出现时,不是要做什么,而是要学会些什么。”我们的思想创造了我们的未来。如果现在我们拥有的某些东西不受欢迎,我们就必须运用智慧去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能从当下的这一秒就开始改变。
我深切地希望,“思想如何起作用”这一主题能成为学校教的第一门课程。我始终不理解,让孩子们背诵各种战争的爆发时间有何重要意义,真是脑力资源的浪费。我们本可以教他们一些真正重要的课程,比如“思想如何起作用”“如何处理财务问题”“如何安全地投资理财”“如何当好父母”“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与维护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等。
你能想象如果一代成年人在学生时代将这些科目当作常规课程来学习,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想想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吧:我们会看到身心健康而快乐的人,会看到经济宽裕、能通过聪明地投资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的人。他们与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能坦然自若地担当父母的角色,并继续培养出同样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除此之外,每个人还会保持自己独立的表达方式与创造力。
没有时间可供浪费,让我们继续重建我们的生命吧。
在我所处的无穷无尽的生命中,
一切都完美、完整、完全。
我不再选择相信充满局限与缺失的陈旧观念。
现在,我开始以宇宙看我的方式——
完美、完整、完全——来看待自己。
我的存在这一事实,
就是我在被创造出来之时就完美、完整、完全。
我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完美、完整、完全。
现在我选择从这一理念出发度过我的人生。
我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着正确的事情。
我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