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现代猫的悖论

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说,幸好猫长不到大狗那么大,因为它们如果有那么大,就会吃掉自己的主人。作为一位爱猫的科学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笑了起来,但很快就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怎么研究这个想法呢?”遗憾的是,即使是科学也有其局限性。除非我们能繁育出75磅 重的家猫,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这并不是说科学对这个问题就完全避而不谈了。2013年的一篇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报道,其结论为“如果猫长得更大,它们可能会杀了你”——这是《奥兰多前哨报》报道该研究时所拟的新闻标题。《今日美国》则连限定条件都不加了,直接宣称“你的猫可能想杀了你”。

实际上,这篇论文并没有这么说。科学家只是比较了5个体形不等的猫科动物物种(从家猫到非洲狮)的行为倾向,比如进攻性和集群性,论文的主要结论是,从人的角度来看,无论体形大小,猫与猫之间并没有太多差异。一些动物园饲养员告诉了我同样的事情:如果你能读懂猫的表情和身体姿势,你就能理解狮子或老虎在想什么。研究人员并没有说,如果家猫有狮子那么大,它们就会以打量晚餐的眼神打量你,是记者和博主们往前跳了一步。

不管这项研究对潜在的吃人小猫咪的影响如何,它都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很多方面,无论大小,猫就是猫。对于那些在网上花了好几个小时看老虎追着激光笔点、豹子跳进纸箱或者狮子在猫薄荷里打滚的视频的人来说,这个发现毫不意外。

几年前,我和妻子梅丽莎在南非旅行时发现,我们家里的朋友与它们的野生近亲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夜间在克鲁格国家公园附近驱车游玩时,经常看到一只纤细的黄褐色猫科动物,身上长着淡淡的斑点或条纹,这只小猫在车灯前一闪而过,又飞快地闪进了暗处。

我最先见到的几只离我们住的营地旅舍比较近。我根据它们的大小和外形推测,它们应该是某位工作人员的宠物,或者是旅舍饲养来控制啮齿动物数量的。无论如何,它们似乎是在非洲荒野中游荡的家猫。我觉得它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这里有那么多大型捕食者,但那是它们的事,与我无关。所以我没有太在意这些小流浪儿,当它们迅速消失在灌木丛中时,我也没有感到失望。如果我回到营地再看到它们,我会试着好好爱抚下它们的。

非洲野猫

但是有一天,我们在离旅舍几英里 远的地方遇到了一只这样的猫,我意识到这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宠物。而且,它的确不是,它是一只非洲野猫,家猫就来自这个物种(我们将在第6章讨论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 。进一步的观察揭开了它独有的特征:腿比大多数家猫长,长着一条引人注目的尾巴,尾巴尖呈黑色。不过,如果你从厨房的窗户里望见这只猫,你的第一反应会是“瞧瞧后院里那只漂亮的猫”,而不是“这只非洲野猫是怎么到新泽西的?”。

说起行为,大多数家猫和它们的祖先也没什么两样。当然,家猫对人类更友好,或者说至少更宽容,有时,它们彼此之间也更善于交际,但在其他方面,比如捕猎、梳毛、睡觉和通常的举止上,它们的行为就和野猫一样。事实上,被遗弃的猫很容易变成“野孩子”,回归它们来自祖先的根深蒂固的模式,这也证明了家猫的驯化程度有多低。

正因如此,家猫通常被称作“几乎没有驯化的”或者“半驯化的”。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与动植物互动,把它们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改造。 所谓“改造”的意思是让它们通过遗传变化而进化,从而在行为上、生理上和解剖上与祖先有了差别。

和猫相比,“完全驯化”的物种与它们的野生祖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想想农场的猪就知道了。它们肥肥大大的,浑身粉红,长着卷曲的尾巴、软塌塌的耳朵,几乎没有毛。家猪( Sus domestica )正是典型的驯化动物,是一个由人类塑造的物种,人类对它们的祖先野猪( Sus scrofa )进行了极大的改造,以适应我们的需要和欲望,最终得到了家猪。或者想想奶牛,它们与雄健的野牛祖先已经相去甚远,我们数千年来的选择育种,让它们成了产肉和产奶的机器。 类似的选育也被应用于植物上,我们创造了像玉米和小麦这样的粮食作物,它们都与各自的野生祖先天差地别。

而家猫并非如此。就外表,也就是毛发长度、颜色和质地的差别来说,大多数家猫和野猫几乎没有分别。大多数驯化物种在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方面有许多显著差别,让它们有别于自己的祖先,但这在猫身上并不存在。

近期的基因组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狗与狼在许多基因上都存在差异,而家猫和野猫只在少数几个基因上有所不同。猫真的几乎没有被驯化。

不过这种说法得加上一个重要的注脚。很小一部分猫属于特定的品种(其余的统统被归入“家养短毛猫和长毛猫”,这相当于“杂种猫”的一种更礼貌的叫法 )。所谓品种是一群具有独特特征的个体,这些特征将它们与同一物种中的其他成员区分开来。品种的独特性通过品种成员内部一代又一代的交配来维系,这些性状的基因从而得以在整个品种中牢牢扎根下来。

猫的不同品种各有其独特之处。有的与标准形象差别甚微,看上去就像一只典型的家猫,也许仅仅是卷毛或折耳的细微差别。

但许多猫的品种的体格和行为都和祖先有了很大差别。如果在非洲大草原上偶遇一只这些品种的猫,你绝不会误以为它是一只非洲野猫。

事实上,有些品种不仅明显不同于标准的家猫,还有别于猫科(Felidae,猫科动物的学名,包括从家猫到豹猫、狮子和老虎的所有成员)的其他所有成员。换句话说,选择育种创造了不同于数百万年来猫科动物进化所产生的猫。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猫咪难题。大多数猫与祖先相比变化不大,但少数猫却有了很大不同。猫的进化怎么可能同时既快又慢?显然,家猫( Felis catus )并不是一个一体进化的单一实体。恰恰相反,猫中存在多个界域,不同界域的进化方式天差地别。

为了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得想想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不同类别的猫。一方面,作为家庭宠物的猫分为属于特定品种和不属于特定品种两类。另一方面,无主猫,也就是不住在人们家里的猫,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完全“自食其力”,另一类则会由人们喂养和照顾(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

不同群体的猫以不同的方式进化,这种可能性为我们打开了关于未来的问题的大门。既然猫已经从热带稀树草原进入人类环境中生活,我们是不是正在见证物种的起源——家猫正在分成多个品系,各自走上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考虑一下作用于这些群体的选择类型,从属于特定品种的猫开始。查尔斯·达尔文发现,动植物繁育者的工作与自然中发生的事情很相似:具有某些性状的个体比不具备这些性状的个体生存得更好,繁殖得更多。如果这些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换句话说,如果具有这些性状的个体与不具备的个体携带着不同的基因版本),那么这些基因版本和它们产生的性状在下一代中就会变得更普遍。持续很多代之后,这种选择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方式,人类培育和改良新品种也是同样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人工选择。

我们现在暂且不讨论为什么繁育者会选择某些他们喜欢的性状,以及为什么他们一开始要费心创造新品种。重要的是,品种开发是一个进化过程,这个过程产生的动植物带有全新的性状,或者现有性状的全新组合。因为一个品种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带来这些性状的基因,所以一个品种的独特性可以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这就是为什么繁育者会说到某个特定个体的“系谱”(pedigree),它表明了一个个体是由一代又一代同品种的祖先传下来的,因此,这个个体一定带有这个品种的某些特征[因此,我将把属于某个品种的猫称为“纯种的”(pedigreed)]。

但大多有主猫不属于任何品种(在美国这一比例大约是宠物猫中的85%,而有主狗的比例则不超过50%)。它们是大多数人家里的猫,还有你在宠物店和动物收容所看到的那些。它们可能由几个品种杂交而来,或者更常见的是完全没有纯种祖先。作为一个群体,它们除了是家猫之外,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特征。如果你告诉我你有一只家养短毛猫,我只会知道它是一只毛很短的猫。相比之下,如果告诉我你有一只特定品种的猫,比方说一只新加坡猫,那我脑海中立马就会浮现出你的猫长什么样子,甚至是它的行为方式。

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美国,大多数(超过90%的)家养宠物都被绝育了,所以它们没有把它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它们是进化的死胡同。我们家里的宠物猫是非洲野猫进化的产物,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在塑造物种的未来进化。

相反,非纯种猫大多在屋子外繁殖,在小巷里、树林中、农场里,并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谁繁殖、谁不繁殖,由猫自己决定,因此这里不存在人工选择。我们没有选择它们中的哪些可以繁殖,哪些不行,所以不存在对我们可能喜欢的性状的选择。

这些猫中有些自食其力,远离人类,并不依赖我们。它们的生活和野猫祖先非常相似,我们认为自然选择倾向于让它们保持现状,遵循着让野猫成功数百万年的范式发展。

然而,也有许多无主猫生活在人们周围,经常和我们互动,接受我们的投喂。可以想象,对这些猫来说,存在一种混合的选择压力,它在某些方面偏向野猫祖先在野外的生存方式,但某些方面也偏向那些有利于在我们身边生活并从我们身上“占到便宜”的性状。

当然,比起空想,更好的做法是来看看关于自然选择如何塑造着这些猫的科学数据。我们将在之后看到,关于自然选择如何影响这些猫的研究出奇地少,但改变这种情况的时机已经成熟。

总之,这就是现代猫世界分裂的含义,其中一个分支进入了新的进化领域,产生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猫科动物的猫,或许甚至可以被视作完全驯化的猫。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猫的生活方式与它们的祖先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身处自然之中,与各种元素打交道,和其他物种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它们掌控着自己的爱情生活,因此正决定着自己的进化前景,而且意料之中的是,它们坚持着久经考验的野猫蓝图。位于中间的第三条分支是折中,无主猫应对着户外生活的严苛要求,同时又把我们人类作为一种提供食物的资源加以利用。

这本书讲的就是猫是如何走到这个进化的岔路口的。它探索了在过去数千年里,自然和人工选择如何塑造了现代猫,并在今天依然塑造着它们,也探讨了猫反过来又是如何与它们周围的世界互动的,还有家猫可能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好倒是好,但我这个专门研究蜥蜴如何适应环境的进化生物学家,怎么会来写这本书呢?我坦白我一直很喜欢猫,5岁那年,我就和母亲一同去密苏里州动物保护协会收养了一只暹罗猫,在父亲生日那天给了他一个惊喜。我还记得他下班回家走进厨房时,我想把塔米藏在我细小的腿后面,但它“喵喵”的叫声露了馅。从那时起,我就对猫科动物情有独钟。

但当我开始从事进化生物研究时,我却从未想过要研究猫。它们是出了名地行踪隐秘,这对一个想要走进自然去观察动物的日常生活的人而言并没什么吸引力。蜥蜴似乎更容易掌控,它们数量多,也能轻易找到,在野外和实验室里都很容易开展研究。我选择了蜥蜴,一路走了下去。

在我的事业稳步推进时,我也没有在学术上太关注猫,虽然我只要有可能就会爱抚它们一番。我的印象是,关于猫的研究并不多,仅有的少数研究也不是很有趣。

事实证明我错了。几年前,我了解到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我和我的同事用来研究蜥蜴、狮子、大象和其他野生物种的所有方法来研究猫。从小猫相机到GPS(全球定位系统)追踪,再到基因组测序,应有尽有。我很意外,也感觉惊艳:谁知道竟然有这么多科学家对猫感兴趣,更不用说他们对我们这些小伙伴的生物学有多了解了!

接着我有个点子,说这是个伟大的想法还算谦虚了。我要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一门关于猫的科学的课,目标是先用猫的话题吸引学生,然后趁他们不注意,再教他们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比如生态学、进化论和遗传学,而他们还以为自己在学猫科动物呢。

这像魔法一样奏效了。12位出色的哈佛大一新生选了我的课。我们听了一位埃及学家关于古代猫的讲座,参加了科德角的一场猫展,在福格艺术博物馆参观了猫的画像,并在破晓时分在波士顿南部的用木板封住的房子后面喂了流浪猫。当然,我们也学到了有关猫的很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了解到现代生物学家是如何研究生物多样性的。

但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我用猫来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我自己也开始对猫的科学着了迷。

我对现代猫品种的多样性相当感兴趣。我对蜥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个祖先物种如何在几千甚至上百万年后产生如此丰富的后代物种,而每个后代物种在解剖学上都专门利用着环境的不同部分(学术上说,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辐射)。相比之下,猫的多样化却发生在几十年而非几千年的时间跨度里,这太不可思议了。

1938年11月的《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猫的专题文章,其中有波斯猫和暹罗猫的照片,这两个品种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今天你绝对不能这么说这两个品种了。仅仅85年后,暹罗猫已经从脑袋有点儿棱角的平平无奇的猫,变成了格外修长而纤细、头部像茅尖一样的“线条优美”的猫。就好像有人抓住了一只1938年的暹罗猫,把它的鼻子向前拉得离眼睛更远。而波斯猫则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成了身材短小、体格敦实的猫,鼻子基本上不见了。换句话说,就在短短几十年间,繁育者已经重塑了这些猫的解剖结构,繁育出了截然不同的猫,而且它们和以往任何猫都不一样。或者我们还可以想想短腿的曼基康猫。如果以前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一只具有这种解剖结构的猫化石,他们很可能会把它归类为一种有别于家猫的生物。

换言之,猫是进化多样化的绝佳案例,其多样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生了,值得好好进行科学研究。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虽然并没有放弃我作为蜥蜴研究者的日常工作,但现在也开始研究猫,探索我们能从它们的进化和继续进化中了解到什么,以及这可能告诉我们关于一般进化过程的什么新知识。

研究猫的科学家都是“狗狗羡慕症”的重症患者。这事出有因,因为狗已经成了实验室科学家和报道他们的记者的宠儿。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犬科研究正处于现代科学的前沿,而猫科研究还停留在中世纪。的确,关于狗的研究在遗传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媒体更少报道猫的研究,但它同样丰富多彩,不仅涉及许多与狗研究相同的领域,还包含一些犬科学术尚未触及的主题。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科学地认识我们心爱的宠物的黄金时代。多亏了现代技术的奇迹,猫身上的许多奥秘正迅速被新一代猫科学 研究者揭开。

这类研究的结果为这本书提供了素材。为了了解今天的猫,我们要知道它们的起源、它们的祖先是谁、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变化。有多种研究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猫在过去一万年中是如何进化的,考古学、遗传学、行为观察和声谱分析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将探索科学家正在使用的高科技方法,来研究今天的猫如何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当它们走出后门,前往未知之地时,它们会做什么。环境健康是这类讨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谈到猫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以及我们能采取哪些行动。最后,我们还会说到未来的猫,也就是猫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可能性。

《猫的多元宇宙》还将探索我们对猫不甚了解之处。当然,在无数书籍、网站和杂志中都不乏有关猫的各种信息。但作为一位科学家,我常常有点儿沮丧,因为我们很难区分事实和都市传说。举个例子,想想许多猫的品种名。埃及猫真的是法老的猫几乎没变的后代吗?而波斯猫、阿比西尼亚猫、暹罗猫和巴厘猫,又真的来自它们名字里的起源地吗?

我也常常想知道驯猫专家对猫做的古怪之事所提出的进化解释有没有道理。贝拉把死老鼠放在你的枕头上,真是为了帮助你提高捕食技能?猫在窗前喋喋不休,是不是真的因为看到鸟就会触发它们咬死猎物时的那种快速的下颌运动?胡须先生在你肚子上揉面团的行为既可爱又烦人,但它为什么要这么做?编造关于进化的“原来如此的故事”来解释为什么某个物种拥有某种性状并不难,但是从科学上检验这种想法往往难得多。为此,我们不仅要考虑我们对猫的进化历程了解多少,还要想到我们尚未发现的事情,还有那些科学可能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然,猫的进化的传奇故事既涉及猫,也涉及人。我们会看到,数千年来,我们所起的作用是无心的。猫掌握着方向盘,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进化,并在我们身边生活。但是在过去的150年里,我们和猫的角色调换了位置,在许多方面我们已经把猫的进化(至少是其中一部分)推向了全新的方向。我们将探讨爱猫人士想要如何创造新的品种,为什么想要创造这些品种,以及这个过程在科学上是如何发生的。

繁育和购买纯种猫的行为在一些地方饱受批评。我们将探讨这些批评,其中一些是有道理的。同时,我们还会探讨选择育种有没有可能培育出更适合在当今现代社会中作为驯化生物生活的猫。

当然,猫是《猫的多元宇宙》的核心话题。为了了解它们,我们将前往它们生活和被研究的地方,从郊区的卧室到科学实验室、度假岛屿和澳大利亚内陆,无一不包。在那里,我们会见到身处猫世界之中的人,也就是那些出于某种原因最终和猫科动物为伴的科学家和繁育者。

人们对猫怀有强烈的感情,所以怎么称呼它们可能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把猫称为“宠物”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我们该如何称呼这段关系中的人呢?俗话说,“狗有主人,猫有‘铲屎官’”。用一种没那么戏谑的方式说就是,许多人认为他们的猫科伙伴更类似朋友或家人,而非所有物。在许多圈子里,“猫主人”这样的说法已经被抛弃了。

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替代称呼是“宠物父母”。虽然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这种叫法 ,但我不会这么叫,因为我想强调,猫既不是迷你版的狮子,也不是迷你版的人。它们就是猫!

人们也会使用“朋友”“伙伴”和其他很多名字。在我看来,所有这些称呼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我会同等对待并交替使用各种称呼。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强调猫不是物品。它们是活生生的、有知觉的生命,我们当然也是这样和它们互动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名字来代表这个物种。从科学上来说,拉丁种名 Felis catus (猫属家猫种)是个好名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呢?我从小就叫它们“家猫”(housecat)。但这个词显然戳中了一些人的怒点。我在为《国家地理》网站写了一篇用到“家猫”一词的文章后,收到了一封措辞傲慢的信,告诉我这个词只适用于从不外出的猫。 我十分欢迎这封信的作者(还有他那些学究气的同路人)发表意见,但事实上,“家猫”这个词通常适用于猫属家猫种的所有成员,无论它们住在哪里。另一方面,“驯养的猫”(domestic cat)也被广泛使用,但在我看来,这个词既无聊,有时又带有误导性,因为这个物种的许多成员几乎没有被“驯养”。

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称作“猫”(cat),而且我们也经常这样。但我们也用这个词来指代猫科的所有成员,从狮子到猞猁统统囊括。(为什么狗有自己的名字,能和犬科的其他成员区分开来,而猫却没有,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在此不深究。)

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会交替使用这三种称呼。当语境可以清楚地表明我指的是什么时,我会倾向于用“猫”,但当有可能对哪种猫科动物产生歧义时,我会随心所欲地使用“家猫”或“驯养的猫”

人们也创造了大量术语来指代以不同方式生活的猫。虽然这些花样繁多的分类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但我将简单地将它们分为“宠物”和“无主猫”,当然我也知道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个灰色地带。在“无主猫”中,那些生活在大群体中,并由人喂养的猫可以被叫作“群居猫”。独自生活的猫通常自食其力,无人喂养,也得不到其他方面的照顾,被称为“野生猫”,但我们也要知道,野生猫和群居猫之间的界限可能十分模糊。“流浪猫”和野生猫之间的一种常见的区别是,流浪猫由于过往的互动,而对人类有了社会化的认识,野生猫却没有,野生猫可能害怕我们出现。只要流浪的时间够久,流浪猫就会失去它们社会化的特点,变成野生猫。

好了,不提术语的事儿了!大多关于猫的书都会从古埃及说起,讲述非洲野猫如何来到人类中间生活,然后被驯化,先是作为捕鼠能手,接着是宠物,最后成了神。这是个很棒的故事,我们最终会讲到。但我想换个角度开始,讨论一下今天的猫。

我已经提到,大多数猫相对于它们的祖先变化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没有进化。我们首先会讨论非纯种猫发生了变化的几个方面,也就是它们被“半”驯化的部分。对于许多物种而言,驯化过程的第一步是改变举止和性情,所以,这就是我们的起点,探讨家猫从非洲野猫开始进化出的行为变化。 Yru6/AOaGRDfx1s+2NQA93gNl2bhincOc+kw5jLOuHn4tClEK5MQHhlFPdwLif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