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香史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香」的美妙身影,无处不在。她是散逸在空中的哲学,是嗅觉的艺术,是恬淡从容的人生态度。她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麝,朱火青烟。

汉·刘向《熏炉铭》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香学文化起源于殷商以至更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初步成形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高峰于宋代,没落于明清,回归复兴于当代。从早期的祭祀、祛味、沐浴、熏衣、佩戴、辟邪、医疗、饮食等萌芽开始,到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的赏香品香。基本上是由气味满足感官所需,进而到气味评定,更进一步延伸至静心澄虑、鼻观养德的精神境界。

中国香学文化基本沿三条线索发展:一是宗教祭祀用香,二是生活用香(包括医疗用香),三是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的赏香品香。三条线索时有交叉并列,体量消减增加,但基本脉络清晰,交汇而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中国香学文化的发展。

从历史典籍资料来看,中国香学文化经历了由直接焚烧草本香料到熏烧木本树脂香料香品,再到隔火熏香的历史过程。从使用香料的角度来看,先秦的熏香以草本香料为主,到汉代时转为以木本树脂香料为主。宋以前的用香以合香为主,宋朝开始出现单品沉香,至明清时期盛行。从出香的方法来看,先秦时期为直接焚烧香草,汉代用炭火熏烧香料香品,唐中晚期出现隔火熏香而到宋代广泛流行,元朝时线香出现,平民化快餐式的焚香文化流行。总的来说,是先满足了嗅觉和视觉上的快感,然后向心灵的深处去探求,最后升华为一种知识性美感经验的完美过程。早期的用香更多的是生理(祛除异味等)和心理(敬神祈福、重大礼仪场合以示隆重等)上的需求,中晚唐时期开始逐渐增加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层面因素。香事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品闻香材,而是演变为一种高端的文化活动,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追求生活品位的“雅事”。

唐以前,焚香是皇室宫廷、达官贵族、寺庙道观等上层社会的享乐消费,宋以后开始进入平民生活,成为大众生活的寻常之事。 6suWuH4LHLrgsKE/OZJlasthvL07TmFW5Qg8Lj0qxWo+oshHioWwzR2gHC4kdU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