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历史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资料

笔者认为,详细地、全面地占有历史资料,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分析材料,从中得出客观事实所固有的结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方法,而占有资料是这个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

搜集资料是调查研究的方法,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存在决定意识,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存在,来源于实践。历史资料是人类历史实践的记录,人们要了解历史,说明人类的历史实践,必须向历史资料作调查,发现新资料,调查得越充分,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能接近历史的原貌。比如人们对《尚书》就有一个搜集资料加深认识的过程,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尚书》失传了,西汉初年根据伏生的记忆,录出《尚书》(即《今文尚书》)。至汉武帝末年,相传在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古本《尚书》,加之东晋梅赜献伪《古文尚书》,与伏生口授的不同,后遂形成经今古文之争,促进了对《尚书》等古籍及上古史的研究。孔壁藏书的发现,起到了增加史料的作用。孔壁藏书中还有《左传》,不过此书是否真为左丘明之作,抑或是汉朝人刘歆的伪作,人们疑惑不清。2012年4月24日《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图书首发式,展出几枚楚简,该校藏有楚简160枚,其中一百二十多枚记载《左传》的内容,从而能够确定《左传》在战国时期业已流传,绝非刘歆伪撰。浙江大学的楚简是由该校校友从海外发现,购买赠送母校的 。这一事实再次证明史学研究发现新史料的必要和意义。又如满洲与明朝关系问题,由于清朝统治全国后,隐讳满洲曾臣服于明朝的事实,将大量原始资料焚毁,致使记载有明一代历史的《明史》就极其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因此只根据比较容易搜集的材料,就很难说明这一问题。不满足这一状况的史学家,想方设法扩大资料来源,谋求占有更多的史料。对明清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孟森、吴晗都从朝鲜人的史书《李朝实录》中搜集有关资料。在上世纪30年代前期,北京只有北平图书馆藏有一部《李朝实录》,年逾花甲的孟森每天步行去阅读,另一位青年学者吴晗也是风雨无阻,去翻阅同一部著作 ,这一老一少从中获得大量的满洲开国史的资料,又同中国史料相结合、比勘,孟森借以形成他的《明元清系通纪》一书,吴晗写出《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论文 ,并辑成《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资料集。

吴晗为着便利明史的研究,也为了有利于搞清满洲与明朝关系史,积极主张和出版了不易见到的陈子龙等人编辑的《明经世文编》。可见真想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成就的史学家,无不着力于调查研究,千方百计扩大资料来源,更多地占有史料。谈迁为撰写《国榷》,查阅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崇祯朝没有实录可作依据,乃广泛搜集朝报,摘录史料,书稿写成,不幸被盗。他毫不气馁,重新收集材料,并到北京访问明朝遗民,资料齐全了,著成《国榷》,反映明朝一代的历史。其史料之丰富,来源于他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对遗民的访问。吴晗充分评价了《国榷》的价值,出力将其梓刻。再如同治之死,向有亡于性病之说,光绪之死,久有为慈禧所害的怀疑,这一类宫闱之谜,很难澄清。20世纪80年代档案资料研究者与中医学家相结合,把现存的同治、光绪就诊的《脉案》档案当作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同治死于天花,光绪死于肺病的结论。21世纪最初十年,法医学家依据对光绪帝头发的测定,认为他死于砷中毒。这些观点是否成立,能否为学术界所公认,尚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至少他们提出了问题,推动了研究的深入。这些扩展史料来源所取得的成果,同样表现了详细占有资料的思想和方法的意义。

只有详细地、全面地占有历史资料,才能对资料本身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揭示历史的真相。某一种史料,只能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某一侧面,或某种表相,据此而得出的结论,很难反映历史的本质。有的史料作者写作态度不严肃,记事有失实之处,还有的作者故意伪造历史,有的不同载籍的资料互相抵牾,所有这些都需要研究者详加调查,以便进行史料鉴别,去伪存真,避免上当。比如李渊太原起兵,《旧唐书》的《高祖本纪》记唐太宗首先倡议举兵反隋,化家为国。《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唐史主要典籍,也作同样记载,这都突出了唐太宗的作用,抹杀了李渊及太子李建成的作为。而不常见的早于这些著作的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则记李渊早有起兵谋虑,举兵后李建成与李世民同样建立功业,据此可知太原起兵,李渊主谋,李建成与唐太宗辅之。对《大唐创业起居注》与两《唐书》、《通鉴》的矛盾记载,需做认真分析,辨别出反映历史实际的资料。对这类有差异的文献,如果不以详细占有史料的态度来对待,很可能因两《唐书》、《通鉴》为名著,也就满足于它们所提供的资料了,而知道《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人少,书也不好找,没有详细占有史料的态度也就难以千方百计去寻觅了。所以详细占有资料既是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也是研究态度问题。

只有详细地、全面地占有资料,才可能克服历史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气,随心所欲,有了一点资料,就可以得出“结论”,或形成什么史学体系,然而却是不反映历史实际的,是非科学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史学界有些问题的讨论,未能取得一致的或接近一致的认识,原因之一,是没有全面占有资料,大家都根据那几条史料,用来用去,好像炒米饭一样,用的佐料不同,名称不同,但做出来的还是炒饭。没有提高到新境界,也就没有解决问题。比如关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常用的资料就是《明神宗实录》关于苏州织工的记录,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关于他的先人发家史的叙述,徐一夔《织工对》关于杭州织工的描写,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施复发家的故事。如果凭着这点资料,只能把观点悬在起初提出的水平上,很难深入下去。又如关于清代秘密结社的文献,屡言会首劝人入会,交纳会金,许以将来给官给田,并把这种会费名为“种福钱”“根基钱”。有的研究者谓之为预言给农民平分土地。时至今日,秘密结社史的研究尚处于开展阶段,关于它的资料虽然在个别问题上有了搜集,但还很不完备,因此那种均田说至多只能是一种假设,而不能作为定论。

详细地、全面地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史学工作者的实践。史学研究者搜集材料,伴之以鉴别,继续发现新资料,继续加以审定,再一次扩大资料,又一次进行评论,这样不断积累史料,反复进行研究,不断修改意见,最后做出结论,这个持续研究的过程,也是史学家不断实践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中改正错误观点,争取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实践,就是付出劳动,就不能怕艰苦,怕麻烦。孟森、吴晗以这种精神去查阅资料,才取得优异的成绩。已故明清史专家谢国桢 也是这样的学者,他为史坛贡献出《晚明史籍考》(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出版增订本)、《清开国史料考》、《明清笔记谈丛》、《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南明史略》、《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明末清初的学风》、《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等大量著作。他到晚年,以八旬高龄尚由北京去江苏、浙江搜访图籍,写成遗著《江浙访书记》。他的史籍考订和资料汇集,为后学提供很多方便,他能有如此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勤于访书,勤于阅读和抄录。史学工作者从他的身上,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详细占有资料的有益启示。 jLYUD9mUJMKrhZIzJp3WUysrdBmtHMQTOfYiaWtyGDpW4/mRBw6yUhywkBnqAH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