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告别卡通式测评

好玩有趣但无参考价值的卡通式测评

“这个候选人是处女座的,我跟这个星座的人合不来。”

“属猴的跟我很配,我们团队里就缺一个属猴的。”

“之前找人算过,属羊的和公司相克,这些年份投简历的时候都注意一下。”

“这个人 B 型血啊,我之前接触过几个 B 型血的,感觉不太好,还有没有其他候选人?”

这看起来像是开玩笑的话,在我们与面试官、管理者交流时,却偶有听到——有些是面试官们真的有此想法,有些时候,是因为面试官们没有更好的判断依据,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凭主观感觉选人的标准。生活中人们容易被经历相似、兴趣相投、三观一致的人所吸引,也可能因为生日年月、星座、属相等建立一些特别的连接与好感。但将这些带有强烈个人喜好的评价方式应用于理性至上的招聘工作是十分不合适的。对于企业来说,无形中缩小了选人喇叭口。基于错误的标准会使企业错失胜任这个岗位的人才。带有歧视色彩的评价方式对企业雇主品牌形象有极大的伤害。

除了星座、属相、血型、笔迹、指纹等,还有网上公开的一些趣味性的小测评,这些测评的信效度没有得到过验证,娱乐性大于实用性,我们将之统称为卡通式测评,是不能用于正式的人才选拔的。因为这些测评方法对于人员招聘和人员选拔并无实际被验证过的价值。

对号入座的“自我归因效应”

众多研究发现,星座和人格特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为什么有些人对星座深信不疑?心理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发现,一旦人们得知参与的实验与星座有关,了解星座知识的人就倾向以符合自己星座特点的答案来作答题目,但如果这个人不了解星座知识,则无论是否知道实验与星座有关,在作答时更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作答。这意味着,并不是星座决定了人格特征,而是了解的星座知识引导人们相信自己具有那样的人格特质。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归因效应”。

迷惑人的“巴纳姆士效应”

面对星座的分析描述,有时人们不禁感叹“这说的就是我啊”。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被称为“巴纳姆士效应”。“巴纳姆士效应”是指一个看似很具体的描述,其实涵盖了人类的很多共性,如大多数人都需要被别人欣赏,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对于星座的描述都符合“巴纳姆士效应”。有研究者发现,当给人们呈现与星座相关的人格描述时,如果运用了“巴纳姆士效应”的描述,那么无论这个描述是否与常见的星座描述一致,人们都会认为这种描述更符合自己(自己对应的星座)。

除以上提到的“自我归因效应”“巴纳姆士效应”,人们也容易由于星座描述中的社会赞许性的话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等认为星座结果是准确的。但更多的实证研究发现,星座无法有效预测人格倾向。

2005年,苏丹、郑涌对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不同星座的人格特质差异的对比研究,其结果发现不同星座的人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差异,星座无法决定性格倾向。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星座无法稳定地对员工的性格、行为、业绩表现进行预测,也就无法应用于人才选拔。

与星座类似,其他卡通式测评,引起应用者注意或误信的机制大同小异,但凡没有经过信效度验证的测评工具,均无法真实预测个人的性格与行为。虽然这些卡通式测评神秘且看似有效,但无法帮助人们准确识人,只能作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小娱乐工具。 USX5EmIfrmhXd2smPpSRXoijWVIL9L/+Zi7nt/Iify6UiaxjHJZRO0+Fo9Reph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