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基建带动各行各业

中国一分钟有多牛?每一分钟,中国新生产出10辆新能源汽车;20.6万份包裹在中国收发;每一分钟,中国农村地区新建或改建481米长的高速公路和道路;“复兴号”动车可以行驶5833米;每一分钟,3125万条信息通过微信发送;516529颗中国芯片出口海外;166台苹果手机在中国出货……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劲生产力,更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这些年仅是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上升至2021年的65%,就将以房地产为主的造城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按房地产口径,2004—2010年中国累计竣工住宅面积106亿平方米,年均竣工15亿平方米;按建筑业口径,2011—2020年累计竣工264亿平方米,年均竣工26亿平方米。17年间中国共竣工37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竣工22亿平方米。如此大体量的房地产建设,以二十多年有效的投资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如今,伴随城市化增速趋缓,大基建将接棒房地产,带动各行各业,成为中国经济再起飞的新引擎。

相比英国早年开挖运河浪潮、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基建浪潮、美国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热、日本的新干线建设,轮到中国变成“基建狂魔”,那就是世界独有的,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基建狂潮。因为以前的基建浪潮都是局部方向、阶段性、应时代而变的,当中国登上历史舞台,竟然只用四十年走完了西方两三百年的基建进程。

一是习惯投资拉动,以大项目工程为引擎。中国早年投资率一直在40%左右的高位,2003年更达到47%,2008年为对冲危机还特别推出“四万亿”,以致各地项目建设“万马狂奔”。尤其在如今房地产走弱之际,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2022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二是全产业链的生产能力和超级调配。毕竟,中国工业体系完备,以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了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且不说国家的调配能力,仅靠中国人的勤劳努力,就练成了超强的生产能力。于是,北京三元桥整体换梁工程建设只用43个小时,让一座桥从无到有,重建后立即恢复了交通。中国人用2小时就能把一座桥拆掉,9个小时就能改造好火车站。

三是凭借“政府+市场”的复式力量,既扫除了像美国那样因土地私有化而带来的动拆迁难题,又能以国家力量集中攻坚技术难题,各部门各司其职,迅速推进工程规划到实施,因而造就了“中国速度”。当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从荒无人烟的土地到设备齐全的超级工厂,就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这也难怪马斯克盛赞:“中国基础建设比美国快100倍!”

以此观之,对于中国来说,大基建就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定海神针。2022年各种会议都在反复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用大基建托底经济,相当于“定向放水”,既非大水漫灌,还能创造GDP,何乐而不为?一方面,铁路、公路、机场、高铁等老基建,从“动脉干道”下沉到“毛细血管”,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因为在交通布局上,中国已不仅仅算经济账,将连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为主的“四纵四横”升级到“八纵八横”,并用“通道”取代“(铁路)线”就意在以相互备份的平行通道织就超级交通网。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千米,其中高铁2082千米。2023年,全路预计投产新线3000千米以上,其中高铁2500千米。另一方面,5G、物联网、特高压等新基建,补齐科创领域基础设施的短板而大爆发。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基建”,并逐步从5G网络、人工智能扩增到数据中心、充电桩等七大领域。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958万千米,比2021年末净增477万千米;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工信部目标到2025年底5G基站将增至364万个,全球占比超80%。“十四五”期间新基建投资规模超15万亿元。

大基建几乎成为撬动GDP的支点,并从交通等固定投资延伸到科技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硬件配套,进而带动各行各业,起到杠杆撬动和放大效应。一来,基建拉动钢铁、水泥、金属等原材料的上游空间。中国大建基础设施,底气就是水泥、平板玻璃、光伏玻璃、玻纤、石膏板、建筑陶瓷、石材7种材料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尤其是中国水泥甚至“吓倒”比尔·盖茨。因为相比美国在整个20世纪用掉了45亿吨水泥,中国2013—2014年水泥总产量49.1亿吨,等于中国2年就产出了美国过去100年里消耗的水泥,还剩4.1亿吨够俄罗斯用5年多!

二来,“淘金先富卖铲人”,基建“带火了”特种装备、工程机械等“工具”。因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80万座公路桥、20万座铁路桥,数量称冠全球。不管是“一桥跨云贵”的北盘江大桥,还是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中国都以特种高端装备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仅以“穿山甲”盾构为例,自2008年“中铁1号”实现自主产权“从0到1”的跨越,中铁装备在郑州开启中国盾构产业化,到2020年1000台盾构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更别提,中国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产量世界第一。

三来,大基建带来的高效流动,不管是实体交通还是虚拟信息,都将成为拉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及商业消费、网络零售、数字经济等的倍增器。且不说,5G基站、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结网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基建,将加速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仅是高速公路和高铁民航组成的交通网,就能因高效便利的快递服务,拉动实物网上零售在2020年飙升至11.76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首超25%。网购增长则进一步带动物流增长,预计到2030年仅高铁快递就将以132亿件、占比5%而爆发。更具颠覆性的是,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将开启中国的“后高铁时代”,时速高达600千米/时,是当下高铁时速的2倍,是民航客机时速的三分之二,将成为区域“破(城市)群破(都市)圈神器”。届时,济南到北京将只需48分钟,山东半岛和京津冀两个城市群之间将步入“1小时经济圈”,无疑将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合作和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中国基建不仅仅是作为支点的发展空间,还将作为杠杆撬动更大的市场空间,更不局限于中国本土,而将伴随基建走出去在全球“开花结果”。毕竟,当下世界从大繁荣走向大萧条,就连美国、印度等都学中国以基建来拯救经济。全球掀起了基建狂潮,这恰恰让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外媒披露,2020年中国在海外拿下的基建项目超5500个,订单总额达2555亿美元。从欧洲第一高楼、非洲最大的水电站到中亚第一长隧道、埃及规划中的“新开罗”等,背后都是中国工程队的身影。乐于修路的中国人,不仅自己成为“高铁上的国家”,还把整条高铁完整出口到印度尼西亚。2022年11月16日两国元首共同见证雅万高铁试验运行成功,而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海外建设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G20峰会闪耀推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基建向全球扩散。因为中国的每一分钟,中欧班列运送3标箱货物,30名旅客和7标箱货物通过蒙内铁路到达目的地;每一分钟,中国企业投资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发电量为6088千瓦时,足以满足当地500万人的用电需求;每一分钟,16名旅客和230千克的货物在由中国企业扩建升级的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得到安排和运送……中国的大基建,不仅造福自己,更将助力他国,让世界共同受益! levMCthboDWJQfCxkBO8h0UEpGed8bC7ZI4AoCI72Zk06GHqCm1Mr3F9GoqpsL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