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经济“护城河”

中国经济40年来的成就让西方看得到却学不会、难复制且不可推广的“四大特点”,其神奇之处在于形势越到紧张危急时刻,这些特点的优势就越是明显。这即是中国经济的“护城河”。

中国经济的特点之一是“非典型性”,主要是指靠“政策+政治”的双轮驱动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在市场失灵、补市场不足时的终极动力源,这种周期性的“体制性释放”的动力与能量是惊人的。比如2022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15项吸引与支持外资措施,包括为外企人员及其家属赴华提供便利,以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国务院发文称将施行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财税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确保精准、及时惠及个体工商户。这种“双政”运转提供的“混合动力”显然是西方所谓民主政体难以想象的,因为,等他们走完议会辩论的流程、形成法案时,那些需要救助的企业、行业早已凉了。而类似的会议精神与各部委各地方的相关政策举措还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看不透这一点,也就永远不能理解中国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奥秘。

中国经济的特点之二是“可控性”,主要是指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大。尽管这不符合经典理论的标准,但统一集中管理在应对特殊情况时却因效率高、阻力小、威力大而被视为形势的“压舱石”,这就确保了中国经济既不会出现失控的危机,也不会出现难以掌控的乱局。尽管难免会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但在面对大衰退、大萧条的外部环境压力,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模式。而“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是另一个表现罢了,属于比较常态化的版本。

中国经济的特点之三是“灵活性”。与时俱进、版本升级就是很好的解释与概括,尽管中国经济规模与体系像巨龙一样庞大,但中央对经济发展方向与节奏的把握还是有着无与伦比的控制力,通过各种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专项政策以及财税、土地政策等方式灵活、务实、高效地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本、产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双循环”就是应对变局的创新举措,东方不亮西方亮,把巨大的国内市场当作最有分量的“工具”,既是吸铁石,也是发动机。

中国经济的特点之四是“完整性”,这既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之源,也是抗压的底气所在。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成了完整而强大的经济基础、工业体系,这些十几万亿、几百万亿级规模的新产业体系既是中国告别传统增长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确保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支撑,还是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底气,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牌。这些“新赛道”与复式化的增长模式再加上高度组织化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高储蓄率的生活方式,它们的“聚变”反应能释放出的能量将是惊人的。 K994CcRtmRPCo6uwly7+CfdWej9cIlhT5Wz3PB1End1Hl+AQXJeOdVo+r2btVa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