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收服人心的艺术

在孙权建都建康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叫作“秣陵”的县城。它背靠长江,距北方势力的威胁太近,离富足的太湖平原一带又较远。

因此东吴最早扎根于太湖一带而非建康。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孙权为了更好地对抗曹操、刘备势力,将都城迁往秣陵,并改名“建业”,寓意“建立王之业”。

西晋灭吴后,改“建业”为“建邺”,当王导、司马睿南下江东时,它依然被这样称呼。后来为避皇帝司马邺的讳,又改为“建康”,这是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名字,史书提到这个地方时,也多用此称。等到我们用“南京”称呼这个地方,已经是明朝的事了。

但为行文方便,我们后面直接用“南京”这个称呼。

南京当时最重要的防守位置是西北方向的石头山,也就是今日所说的清凉山。山上有城,即石头城。

东晋初期建康位置示意简图

石头山西边就是长江天险,从长江上游来的势力一般都在石头山登陆。孙权为了守护南京城,曾在石头山筑城,驻扎军队,储藏粮草、兵械。他还在山上铸造了烽火台,一旦遭遇战争,点燃烽火,即可被整个东吴地区看到。

为了输送太湖地区的粮草、物资,他还修了一条人工运河,连接南京与太湖两地。经过东吴几代人的开发,南京成为江东大城。东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此,它因此有了六朝古都的美誉。

然而,南京城只是给王导他们提供了一个落脚之地,想要真正管理江东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早在春秋时期,这块土地就以民风剽悍著称。上到贵族豪门,下到贩夫走卒都躁动好武,不畏生死。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帮助吴王阖闾刺杀政敌的专诸就是南京人。三国时期,包括南京在内的丹阳兵、长江下游的镇江兵都被称为精兵。

徐州刺史陶谦就靠着丹阳兵对抗曹操,后来还分出三千丹阳兵给刘备,成为后者的起家资本。今浙江一带的会稽同样盛产精兵。秦朝末年,项羽就是在会稽起事,领着八千子弟兵征战天下。

好战的民风与江南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今日江南土地肥沃,渔产富饶,是温润纤细的鱼米之乡。但在唐代以前,江南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今日太湖、钱塘江一带。往南就是大片的山地、丘陵,被百越山民占据。即使是作为都城的南京,丘陵占地也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平原人与山地人冲突不断,在战术、武器、民风等各方面相互浸染,培养出好战逞强的普遍风气。

《宋书·五行志》记载,即使在西晋攻占东吴多年后,江东地区依然人心摇动,眷恋东吴政权,有童谣曰“宫门柱,且莫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又曰“鸡鸣不附翼,吴复不用力”。

大一统的西晋政权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外来的闯入者,民众心心念念的是失败的孙氏政权。当然,孙氏的统治并非真的那么美好,只是作为本土政权,加上失败的悲伤结局让江东人在想起他们时,会有一层不自觉的滤镜。

这些都会对西晋的统治造成动摇。

晋武帝曾对此忧心忡忡,跟江东名士华谭请教说:东吴人凶暴好战,该怎么管理呢?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地方叛乱不断。几十年之后,司马睿南渡江东,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他也没能力解决。

但王导有个思路。回顾往昔,每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王导总是有思路。他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他看来,管理江东的核心,就是得到本土大族的支持。就像北方政权的基础是琅琊王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一样,江东同样被当地豪门控制。

南京城的上一任主人东吴孙氏,主要依靠的就是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

吴郡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带,以太湖为核心,向四周平原辐射。密集的水网既便利航运,又能灌溉肥沃的平原土壤。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就大力开发太湖平原,并建都苏州。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作为江南本地大族,最早定居于此。

经过累世经营,他们在经济上占有土地,经营庄园;在政治上渗透进了各级政府,到了孙吴时期,他们已经进入中央,与孙氏共治江东。

西晋末年太湖一带位置示意简图

司马睿想要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扎下根来,就不得不争取这些本地大族的支持。

遗憾的是,这些大族对司马睿并没有好感。

他们早把江东看成了自家领地,任何外来势力都会被视为一种侵占和抢夺。唐长孺先生曾在《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中分析说,江南以孙氏为首的旧统治集团渴望恢复其独立王国。即使在孙氏覆灭后,他们划江自守的心态依然没有太大变化,支持陈敏作乱就是一个例证。

司马睿与陈敏不同,他是司马氏藩王,代表正统的中原政权,这是江东大族三十年来最为抵触的统治对象。二十七年前,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曾参与西晋灭吴之战,并亲自接受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投降。这段历史毫无疑问会增加江东本土大族对司马睿的敌意。

据记载,司马睿到了南京一个多月,东吴大族没有一人登门拜访。司马睿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几年之后他收服了东吴人心,还对东吴士族首领顾荣说过这样一句话:

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寄居在你们的土地上,我心里经常感到惭愧不安啊。

《晋书》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为珍馐。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敢先尝,于时呼为“禁脔”。

司马睿等人刚到江东时候,生活窘迫,连猪肉都吃不起。偶尔弄来一头猪,就视为佳肴。猪脖子上那块肉尤其好,王导等人都不吃,献给司马睿。

足见当时的困顿与狼狈。

但王导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身段灵活,长袖善舞,擅长在复杂的局面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

王导官拜扬州刺史时,宾客数百,济济一堂,王导都能一一接待,人人有悦色。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

唯有一个来自临海郡(今天浙江临海市)的任姓客人和几位西域僧人没能融入环境。

王导就走到任姓客人前,说道:您来到我这里,那临海就没有人才了啊。

客人大悦。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安抚好任姓客人后,王导再走到西域僧人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阇,兰阇!

“兰阇”(lán dū),梵语中的褒赞之辞,弹手指大概也是当时对待西域僧人的礼节。

僧人大笑,四座皆欢。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他帮助司马睿收服江东以后,但他左右逢源,收服人心的灵活手腕可见一斑。

现在他准备为司马睿去争取江东大族的支持。同样作为豪门贵族,他自忖能够洞悉这些江东大族的需要和恐惧,只要因势利导,他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争得他们的信任。

他把目光首先投向了陆、顾两大家族。 B9BDGlUv5zT05HsHzKLBygYQ7fPjHX4od9mX5nG2P6ga7CqCKTNX5bi5Hm6H2Y1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