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其是先用有浓淡、干湿变化的墨线勾勒轮廓和山石的结构变化,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量朱砂类色)染山石、树木,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浅绛山水画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南唐]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山水画是国画中的一种流派,其又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派别,比如青绿山水画派、写意山水画派,还有本书所讲解的浅绛山水画派。
《芥子园画传》载:“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常见。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