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浅绛山水的系统知识。从浅绛山水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学习浅绛山水所必需的技法,引导读者从传统名画中汲取营养,从而初步掌握自由创作浅绛山水的方法。
本书内容丰富,共六章。第一章“认识浅绛山水”,介绍了浅绛山水的起源、发展与绘制要义,以及代表作,让读者对浅绛山水有初步了解。第二章“学习浅绛山水”,介绍了绘制浅绛山水的工具、绘制浅绛山水的笔法和墨法,以及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就是色法),让读者掌握基本绘制技法。第三章“浅试浅绛山水”,介绍了浅绛山水中山石、树木、云水、点景的绘制方法,引导读者勇于实践,画出比较简单的浅绛山水作品。第四章“跟着名画学浅绛山水”,向读者展示了如何临摹古画,并有重点地分析名画并展示局部临摹过程,让读者能够从古画中汲取营养,提高美学认知能力。第五章“自由创作”,以国画四种常见的作品规制为例展示了浅绛山水作品的创作方法。第六章是佳作赏析。
本书对准备提高国画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特别适合作为成年人培训机构、老年大学的教材。
◆浅绛山水简介
◆浅绛山水的起源、发展与绘制要义
◆浅绛山水代表作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其是先用有浓淡、干湿变化的墨线勾勒轮廓和山石的结构变化,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量朱砂类色)染山石、树木,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浅绛山水画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南唐]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山水画是国画中的一种流派,其又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派别,比如青绿山水画派、写意山水画派,还有本书所讲解的浅绛山水画派。
《芥子园画传》载:“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常见。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