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多巴胺和内啡肽:为学习提供强大自驱力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学习?

与其说很多人不喜欢学习,不如说很多人不喜欢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够避免学习的过程,直接享受学习的成果,或者如果能将学习的过程简单化,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排斥学习。

动画片《哆啦A梦》(又名《机器猫》)中有一集,主人公大雄因为记不住考试的知识,担心考试成绩差而焦头烂额,于是找到哆啦A梦求助,希望哆啦A梦能给自己一个帮助自己通过考试的道具。

后来哆啦A梦给了大雄一片记忆面包。只要把记忆面包贴在书上,印上书中的内容,然后把记忆面包吃下去,就可以记住书中的所有内容。如果学习新知识就像吃东西那么容易,除了患有厌食症的人,谁还会排斥学习呢?

然而,《哆啦A梦》毕竟是一部动画片,现实中也没有记忆面包这种能让学习简单化的道具。多数情况下,学习的过程会让人不舒服,但学习的结果会让人很开心。

其实,不舒服≠痛苦。

这就像咖啡是苦的,但不代表咖啡会给人们带来痛苦;茶也是苦的,但不代表茶会给人们带来痛苦。相反,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喝咖啡,喜欢喝茶。他们不仅喜欢喝,而且每天都要喝。

对于从来没喝过咖啡和茶的人来说,第一口喝下去,多数人不会觉得好喝,可坚持喝上一段时间后,就慢慢适应了。很多人都说学习是痛苦的,但是看着“学霸”听课、做作业,学得也挺开心的,就像是那些喜欢喝茶的人在品一壶好茶,喜欢喝咖啡的人在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似的。

学习的过程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是如何感到快乐的。人的快乐和大脑中的两种物质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是帮助神经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大脑通过分泌这种递质的数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内啡肽是一种脑垂体分泌的类吗啡激素,它能产生止痛效果和快感。内啡肽也被人称为“快感荷尔蒙”或“年轻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快乐。

这两种物质都可以让人体验到快乐、愉悦等感觉,但两者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有什么区别呢?

1.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拿着手机看短视频或新闻时,看完一条后会不停地点开下一条,似乎下一条的内容更精彩。激发这种强烈期待的物质就是多巴胺。多巴胺产生的饥渴感远大于满足感,从而误导大脑做出错误判断,让人不停地刷视频。当你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去完成某件事时,你的大脑就会大量分泌多巴胺,驱使你继续实现目标,并在过程中获得满足,只不过对一些人来说,刷视频能带来多巴胺,而对“学霸”来说,学到新知识或考第一名能带来多巴胺。

2.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

经常长跑的人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刚跑起来后不久会有劳累的感觉,渐渐感到好像身体被掏空;但如果坚持继续跑,劳累的感觉会逐渐消失,转而逐渐感到体能恢复,甚至变得情绪高涨,跑步结束后一整天都会觉得心情和状态非常好。这是因为大脑大量分泌内啡肽,作为对痛苦的补偿。

当我们在准备了很久的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那一刻,复习过程中的单调、无聊、痛苦都会烟消云散。这种体会多数是内啡肽给我们带来的。

所以,多巴胺让我们对理想产生渴望和动力,内啡肽则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帮我们缓解痛苦。这两种物质,都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

那么,我们要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两种物质呢?

1.心理暗示

面对不愿意学的学科,要多想想学好这门学科的好处。例如,考取好成绩后,通常会得到老师、家长、朋友等身边人的表扬,班级排名也会上升。如果这门学科与决定自己人生的考试相关,想一想考试通过后自己的那种喜悦,是不是很心动呢?

2.坚持运动

运动能促使大脑快速分泌内啡肽,但要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或做各种球类运动等持续30分钟以上,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当然,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也会分泌内啡肽。所以不喜欢学习时,不论如何先学起来,学着学着,就会发现自己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学习。

3.保持好心情

有实验表明,大笑能立刻让大脑分泌大量内啡肽,让人瞬间感觉良好。大笑也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有益身心。所以,每天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和朋友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适度看一些笑话,对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方式。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旦学习的过程变得不再痛苦,我们就可以积极面对各门学科。这时,大脑就会更为主动地接受新知识。结果就是,学得更快,记得更牢,成绩也更好了。 R3lJEXiUUdnr5odqEz+XYEL+cB6O2XLPmP6Th2q+c8UXrl6WoNhcSnYLGN3M66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