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斯大林与金日成

鲸鱼相争,小虾丧命。

—朝鲜谚语

苏联,超级大国,社会主义阵营领头羊,东西方冷战的发起者之一。

在遥远的欧亚大陆北部,在被风雪缭绕的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就如同远古神话中的主神—神秘莫测、操持权柄,他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中走出的三巨头之一,令众多西方民众敬畏不已。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随着这个神秘联盟的消亡,数不清的重大秘密被永远掩埋于历史尘埃之中,只能任由后人用想象去为之凭吊。

幸运的是,依然有少数追寻历史真相的探索者,他们火中取栗,亲赴正在分崩离析的苏联,千辛万苦地获得了种种绝密档案。正是这些解密档案,那些笼罩在铁幕和风雪之下的历史真相得以保留下来。

在朝鲜战争中,虽然被美国视为真正的对手,但苏联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站到前台,只偶尔在关键时刻参与到联合国的会议中来。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大量绝密档案渐渐解密,苏联在朝鲜战争中做出的诸多决策才浮出水面。

苏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局?苏联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使苏联放弃了其在远东以中国东北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大连港得以重回祖国怀抱,而长春铁路、旅顺港也将在2~3年内回归。

由于新中国对主权和路线的一贯坚持,导致苏联政府一直对新中国持有戒心,甚至将毛泽东视为“第二个铁托”,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像南斯拉夫一样,拒绝服从苏联的安排和路线。

因此,为了争取苏联支持,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明确提出向苏联“一边倒”,并促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正式形成。

条约的订立,终于使“苏联老大哥”对中国的立场问题释怀,两国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蜜月期”。但归还港口和铁路的做法,却在实际上使苏联的远东战略破产—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已经回归中国。

为了亡羊补牢,斯大林转而瞄准朝鲜中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济州岛等几个港口。

对于朝鲜局势,斯大林的态度十分谨慎,但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他一面劝阻金日成不可太过急进,一面耐心测算着战争成本。

1949年9月11日,斯大林致电苏联驻平壤大使馆顿金:

您务必尽快与金日成会晤,在他那里努力进一步弄清下列问题:1.他们是怎样估计南朝鲜军队及其数量、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

2.朝鲜南方游击运动的状况以及他们指望从游击队那里得到何种实际的帮助。

3.如果北方首先发动进攻,舆论和人民将会怎样看待这个事实?南方群众会给北方军队何种实际帮助?

4.朝鲜南方驻有美国军队吗?金日成认为,当北方发动进攻时,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

5.北方是怎样估计自己的能力的,如军队状况、保障程度和战斗力?

6.请告诉我们您自己对情况的判断,我们朋友的建议有何种程度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上述问题需要与1949年8月12日和9月3日两次谈话中他所提的问题联系起来弄清楚。

顿金随后回电,明确反对北方发动内战。他说:

我们以为,这是不适宜的……军队还不够强大。甚至把南朝鲜游击队和人民将给予北方军队的援助考虑在内,也不能速胜。同时,持久的内战,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对北方都是不利的……此外,朝鲜持久的内战,会被美国利用来进行反苏宣传和进一步掀起对战争的狂热叫嚣……北朝鲜即使在军事上赢了,而政治上却在许多方面输了。

事实上,正是杜鲁门的一次演讲,将良机送到了斯大林面前。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公开演讲:“美国对台湾和其他任何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意向。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无意使用武力干预现在局势。美国政府将不遵循足以使之卷入中国内争的方针。同样,美国政府将不向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建议。”

杜鲁门的声明一经发布,国务卿艾奇逊也随之发表讲话,声明美国在太平洋的防线是由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冲绳,至菲律宾。

这两项声明,将台湾和南朝鲜都划到了美国的太平洋防御圈之外。

杜鲁门和艾奇逊声明,意在向世界和新中国表态: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无意卷入中国内战,不会武力支持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不会干涉新中国解放台湾。这个公开声明可谓一石二鸟,既能使新中国政权对美国放心,也有机会挑拨中苏关系,使新中国不至于彻底向苏联“一边倒”。

美国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及对远东局势的误判,不但未能达到挑拨中苏的目的,反而使卧薪尝胆的金日成如获至宝—既然美国放松对南朝鲜的扶持与管控,那么统一战争的最佳时机无疑就到来了。

根据20世纪90年代解密的苏联档案资料,正是在1950年3月至4月间,金日成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发动朝鲜统一战争。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声明,无疑是给斯大林与金日成开了“绿灯”。

于是,金日成的扩军计划得到了支持,斯大林同意北朝鲜再增加3个步兵师,将原计划于1951年拨付给朝鲜的贷款提前用于1950年,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将为朝鲜人民军军事总顾问,在1950年“按照以前提交苏联政府的申请单向朝鲜提供1.2亿~1.3亿卢布的军事技术装备”。斯大林亲自致电金日成,表示“朝鲜人民军所需装备、弹药和技术器材”,苏联将“完全满足您的这一请求”。

至此,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斯大林已由原先的暧昧、观望,变成了支持,甚至鼓励。

当朝鲜决策者们表示,难以预估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斯大林引用了《巨人传》中羊群的故事,鼓励金日成像“头羊”一样带领羊群前进。

已经抵达声望与权力顶峰的斯大林,对国际政治的行棋分寸拿捏得炉火纯青。一旦机会到来,他所表现出对战争的迫切感甚至要远超早已急不可耐的金日成,以难以想象的效率迅速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但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斯大林立即召回了在北朝鲜军队中的军事顾问。6月29日,他照会宣称“不干涉他国内政”,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迟迟不返回成功湖;甚至在一架苏军轰炸机在朝鲜附近海域被美国空军击落后,苏联政府竟然保持了沉默态度。

这样的表演,成功误导了美国政府。美国做出了明确的判断:苏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兵干预朝鲜问题。

中央情报局的分析报告指出:“苏联正在加速实施其备战计划,尤为明显是在石油加工、工厂转产计划的完成、飞机生产、机场建设,以及大量储备物资方面……但是对苏联人的一个主要威胁因素是苏联没有能力在1950年实施大规模的核条件下作战……因为俄国很可能知道我们现有的原子弹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

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成员—中国,则被美国政府认为只会视苏联马首是瞻,苏联既不敢也不愿让中国冒险参战。

作为近代朝鲜的传奇领导人,金日成的一生是与朝鲜动荡变幻的历史紧密相连的。

11岁时,他来到中国东北,在一所军事院校就读6个月之后,因为“过于激进”而被勒令退学。随后,他去了聚集着大批朝鲜流亡人士的吉林,并在1929年被中国东北当局拘捕。在度过了6个月的牢狱生涯后,金日成获释,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游击队长,与日本侵略者战斗。

对于独立,朝鲜人民都清楚地知道,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外援,朝鲜才有希望摆脱侵略者的侵占。在加入苏联军队后,金日成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有了清晰认识,于是,他更多寄希望于寻求当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当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长期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欺压的朝鲜迎来了新的生机。北方和南方的领导人都认为独立已是近在眼前,统一更是机不可失,事不宜迟。

于是,金日成急于获得斯大林的南下通行证,而李承晚也试图百般说服杜鲁门,双方都急不可待地要实现武力统一了。三八线上,双方的小型摩擦日益频繁。

斯大林决心纵虎,表示支持朝鲜行动,但他又迟迟不肯直接介入。

“(斯大林)既不出言反对,也不提供援助,而是把责任推给了一个眼下立足未稳,但是却对他感恩戴德的新生共产主义政权。”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完全胜利,远在朝鲜半岛的金日成受到极大鼓舞:“中国已经解放了,现在是解放朝鲜人民的时候了。”

统一大业感召着金日成,甚至在毛泽东劝其不要过于激进并以提供援助作为承诺时,金日成一口回绝了。这位骁勇善战的领导人坚信,以北方的绝对军力优势,朝鲜的统一将在一个月之内实现,美国甚至来不及派兵干预。所以,即使中国不予以援手,朝鲜也能单独实现统一大业,何况苏联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军援。

就在金日成积极备战的时候,美国的情报机构并未打瞌睡,他们也嗅到了蛛丝马迹。

在堆积如山的前线情报资料中,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年轻官员杰克·辛格劳布陷入了沉默—他推算出了一个令他震惊得无法相信的结论。

北方朝鲜人民军已经暗中向边境地区派遣精锐部队,同时悄悄撤离当地平民。有些桥梁正在被加固,而每到深夜,边境地区就有人加紧修复铁路。

这些碎片般的事件相加,无疑会得出一个惊人的重大结论—北方正在做好战争准备,战火即将在这座古老的半岛上点燃。

辛格劳布的情报被马上送到麦克阿瑟的参谋手中。

更为高效的是,这些情报被麦克阿瑟麾下官员打上了“F-6”的标签—这意味着最低等级、最无足轻重。这让这位一线情报专家陷入了极端的愤怒和绝望。

战略情报局显然表错了情。自从二战期间起,麦克阿瑟的军队就视战略情报局为宿敌—在他们看来,掌握情报就等于掌控决策权,“五角大楼和杜鲁门政府最好能完全依赖他们(麦克阿瑟)的情报”,因此,他与战略情报局的积怨早已非一日之寒。

内部的不协调,也是战争初期南方大溃败、大慌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开战时南北朝鲜国力之概况(军事力量除外)

在军事力量对比方面,战争爆发之前,准备充足的北朝鲜拥有军力如下:

10个师,前6个师,每师1.1万人,第7师1.2万人,第10师和第13师不足满员,每师只有6000人。第15师也是1.1万人。

2个独立团:约8000人;5个警备旅共18600人。

一个105装甲旅:120辆苏制T-34坦克。

一个独立装甲团:30辆苏制T-34。

火炮:600门。

飞机:180架。

战斗机:40架。

轰炸机:70架。

侦察机:10架。

总兵力:约13.7万人。

南朝鲜军队军力如下:

武器装备:武器匮乏,没有成建制的炮兵部队,空军部队和坦克部队。

人员培训和配备: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烨等。

南朝鲜9个师,每个师的兵力都不一样,其中以第1师和第7师为最多每个师约9600余人,其次是第6师9112人,第2师约8000人,其余的第3、5首都师均为7000人左右。而第8师不足7000人,只有6866人。

装甲车:约27辆。

火炮:约129门。

火箭筒:约1900具。

飞机30架:10架战斗机、10架联络机、10架教练机,无轰炸机。总兵力:约9.8万人。

在战争爆发前,北朝鲜与南朝鲜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

两方对比,北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1950年6月25日,经过数年边境摩擦和明争暗斗,全面战争在北朝鲜的主动进攻中爆发了。

美国的反应极为迅速。6月25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联合国安理会就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决议案,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要求北朝鲜停火,并撤回三八线北部。

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要向南朝鲜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7月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案,派遣“联合国军”入朝作战,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而早在7月1日,美国陆军第24师就已到达朝鲜了。

使人震惊的是,虽然美国的一系列措施环环相扣,但正是由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迟迟未能及时返回安理会,这才导致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没能就决议投票,因此美国才得以顺利通过出兵打击北朝鲜的议案。

这当然并不是苏联政府代表因疏忽大意的过失。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势下,握在苏联手中的那张否决票正是一枚烫手山芋,如果使用否决权,就等于直接从朝鲜背后走到了前台,承认苏联与朝鲜战争的关系,将自己避无可避地置于世界舆论的谴责声中;如果不使用否决权,则等于是背叛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因此,斯大林决定退而求其次,以拒不出席联合国会议的姿态,表明自己是与朝鲜、中国站在一起,并使人们觉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是非法的”。

与此同时,斯大林还在极力鼓舞金日成。在1950年8月28日,斯大林致电苏联驻平壤大使:

向金日成口头转述下述电文。如果他所要该电文的书面文件,那就把书面文件给他,但是上面没有我的签名。

1.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金日成同志和他的战友们表示祝贺。因为金日成同志正领导朝鲜人民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2.金日成同志不应当因下面的事实感到局促不安,即他在反对干涉者们的战争中没有彻底获胜……俄国人在内战期间,甚至更多的是在和德国的战争期间,也没有取得持续不断的胜利。朝鲜人民获得的最伟大胜利就是,朝鲜目前在世界上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家,而且已成为亚洲打碎帝国主义枷锁的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所有遭奴役人民的军队现在从朝鲜人民军那里学会了给美国人以及任何帝国主义者决定性打击的技艺……俄国人在1919年英美法联合干涉期间面临的形势要比朝鲜同志当前面临的形势糟糕好几倍。

冯西(斯大林)

可是,苏联代表的缺席并未给美国和安理会造成什么麻烦,美军很快就如愿在仁川登陆了。

麦克阿瑟豪赌般的仁川登陆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果,在美军机动化部队的南北两线夹击下,人民军顷刻之间就由直捣黄龙转为全线溃退,金日成的宏图伟略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战争之神只是顽皮地一眨眼,人民军的命运就被残酷颠覆。

1950年9月27日,在道党委员长会议上,金日成不得不做出《暂时的战略撤退与党组织的任务》讲话:

“我们党的战略方针是:最大限度地阻缓敌人的进攻速度,争取时间营救出人民军主力部队,组建新的后备部队来组成强大的反攻力量,并进行有计划的撤退。”

10月9日,北朝鲜政府决定改江界为临时都城,撤离所有机关、学校、团体,各国驻朝使团也火速转移至边城满浦。

战局恶化的速度令人绝望,一日之内,平壤告急。10月11日,金日成在平壤发表了广播讲话,题为《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位身处台风风眼中心的朝鲜巨人决心与敌人周旋到底,因此,直到联军即将抵达平壤的前夕,他才将指挥所从平壤迁出,移到东北方向的德川,继续指挥前线部队作战—朝鲜的最高指挥官又回到了那个烽火漫天的游击战年代。

因此,当柴成文在10月19日深夜接到中央急电,要将彭德怀司令员即将入朝并尽快与金日成会晤的消息传达给朝鲜政府时,他确实大费周章—因为谁也不知道金日成首相当时的行踪。

中国驻朝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1951年易名柴成文)于1950年7月6日在北京拜会朝鲜驻华首任大使李周渊(右)。

于是,柴成文和金苏城挤上了一辆颠簸的吉普车,在10月20日清晨前往德川,在莽莽山川之中寻找北朝鲜首相的踪迹。

他们面前是一座死城。城中居民已疏散殆尽,充满危险气氛的街道上只有冷风穿梭,隐隐裹挟着远方的隆隆炮声。一番波折,金苏城找到了当地的一位郡党委员长(相当于中国的县委书记),在验明身份和来意后,由对方带路,将车开到了深山中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沟。随后,一行人弃车步行,经过1公里的山路,才找到一个极为隐蔽的隧道洞口(其实是一条铁路隧道,里面停着一列被用作临时指挥所的火车),柴成文孤身一人由警卫领入,这才终于见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金日成。

就在火车车厢里,柴成文给金日成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柴成文:北京急电,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过江后,要见首相。

金日成: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朝鲜人民盼望已久了,中国不愧是我们的可靠后盾。

柴成文: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患难与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革命斗争,是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金日成:彭将军的到达,给极端困难的朝鲜人民带来了力量和鼓舞。

当时,平壤南郊已经沦陷,会面地点被定在西北方的大榆洞。金日成和柴成文一起经历了一次极端危险的旅程:刚一入夜,两人各乘一辆黑色小汽车离开德川,沿丘陵地带的公路向西北方向疾驰,为了避开联军肆虐的空袭,即使是首相出行,司机也照例不开车灯,摸黑穿过了武术山崖,在21日凌晨2点到达大榆洞。

2个小时后,彭德怀在朝鲜副首相朴宪永的陪同下,从新义州抵达了大榆洞。 j7Fid2IFC5MbVt1HVjS6WbkDbYddJRlC6e5myeOO9y9OLx+u9rSzNKBvmsGFQC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