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作为艺术的时尚:戏剧的当代面孔

早在20世纪60年代,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就提出了电子媒体时代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从当代大众传播现象来看,人的接受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文学性阅读转变为以影像技术为代表的更趋表面化的全息阅读。面对这样的转变,剧场艺术即便已经在现代戏剧实践中从戏剧文本中挣脱出来,却依然在接受和审美过程中显得“复杂而低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戏剧会在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中被消解掉。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剧场艺术对材质的要求更高:从舞台、灯光、服装、化妆、道具,到演员与观众的交互行为。一方面,这种“依赖”使剧场成为其丧失大众传播形式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这一先天“缺陷”却为其在现代艺术传播形态中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立足点,即与那些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的其他传播形式毗邻而居。正是这种稳定性,使剧场在与其他媒介整合的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正如汉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所说,剧场艺术具备一种与其“缺点”相应的特殊性。

因此,一批利用这种特殊性创作的戏剧演出成为近年来剧场艺术的独特风景:21世纪初,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着眼于将时尚与传统结合;2011年,孟京辉与时尚集团合作推出了时尚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012年,田沁鑫推出了时尚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而在西方剧坛,常常会看到被冠以“新制作”(new production)的传统戏剧作品。这种新制作不是对传统剧目的简单翻新,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当代观众与新兴媒介的适应。历史上首演《茶花女》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就曾经演出过《茶花女》的多个时尚版本,该院院长维亚内罗(Vianello)表示:“歌剧的确需要进步,不能总演一个版本,而要贴近时代。” H0zLc5rJJjRWsvag6eoYZASesd6VGlb4P5jlSsjBmB99PU3vEfwtCOBwFXlSZ3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