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受魏忠贤迫害而死,遗命其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清军南下时黄宗羲在浙东起兵抗清,曾被南明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屡次坚拒清廷征聘。后人将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编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
许由洗耳 明·陈洪绶作
有生之初 ②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③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④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⑤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 ⑥ ,许由、务光是也 ⑦ ;入而又去之者 ⑧ ,尧、舜是也 ⑨ ;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➉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⑪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 ⑫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⑬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 ⑭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⑮ ,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⑯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 ⑰ ,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 ⑱ ,名之为独夫 ⑲ ,固其所也 ⑳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㉑ ,至桀、纣之暴 ㉒ ,犹谓汤、武不当诛之 ㉓ ,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㉔ ,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 ㉕ ,曾不异夫腐鼠 ㉖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㉗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 ㉘ ,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㉙ ,皆不便于其言 ㉚ ,至废孟子而不立 ㉛ ,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
㉜
,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㉝
,而毅宗之语公主
㉞
,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㉟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
㊱
,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
㊲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
㊳
,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㊴
。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
㊵
,不易无穷之悲
㊶
,虽愚者亦明之矣
㊷
!
【作品注释】
①本文为《明夷待访录》中的第一篇。《明夷待访录》写于清康熙二年(1663),清乾隆间被列为禁书。原君:推究做君主的道理。
②有生之初:远古开始有人类的时候。有生,有生命,指有人类。
③莫或兴之:没有人去兴办它。
④释:免除。
⑤居:居其位,处于那个地位,指做君主。
⑥量:考虑。入:指就君之位,做君主。
⑦许由:尧时高士。传说尧想把天下让给他,他不受,尧又召他为九州长,他不愿闻,跑到颍水边去洗耳。务光:商代高士。相传汤把天下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负石自沉于庐水。
⑧去:离开,指放弃君位。
⑨尧:上古的著名君主,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死后由舜继位。舜:上古的著名君主,姚姓,或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➉禹:夏代开国君主。因治水有功,舜想把天下给他,他起初不愿接受,舜死后才做了君主。
⑪私:私欲。公:公利。
⑫“某业所就,孰与仲多”:“我今天所成就的这份家业,与老二相比,谁多呢?”仲,排行第二,此指刘邦的二哥。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九年(前198)未央宫建成,刘邦在大殿中宴诸侯群臣,向他的父亲敬酒时说了这话。
⑬毕世:终生,一辈子。
⑭屠毒天下之肝脑:意为屠杀、摧残天下的百姓。
⑮博:获取。
⑯花息:利息。
⑰向使:假使。
⑱寇雠:仇敌。《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⑲独夫:贪暴无道、得不到人民拥护的统治者。
⑳固其所也:原是应得的(结果)。
㉑小儒:指目光短浅的俗儒。规规焉:拘谨地。逃:逃避。
㉒桀、纣: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暴君,桀是夏代的最后一个君主,被商汤推翻;纣是商代最后一个君主,被周武王推翻。
㉓汤:商朝的建立者成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武:西周的建立者周武王,姬姓,名发。不当诛之:据《史记·儒林传》记载,汉景帝时,黄生与辕固生辩论,说汤、武伐桀、纣是弑君。
㉔伯夷、叔齐:商朝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无稽之事:据传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曾拦住他的马头,极力劝阻,认为臣不当伐君。商亡后他们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无稽,无可查考。
㉕兆人万姓: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兆,百万。
㉖腐鼠:喻轻贱的东西。语出《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㉗私:偏爱。
㉘孟子之言:指《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段话:“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㉙窥伺:偷看,等待机会,指伺机夺取君位。
㉚不便于其言:感到孟子的话不利于他们的统治。
㉛废孟子而不立: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孔庙配享增入孟子,明洪武五年(1372)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一章,下诏去掉了孔庙里的孟子牌位。又在洪武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下诏修订《孟子》,凡书中含有民本思想的章节,都予删除。
㉜“摄缄縢”二句:用绳子捆紧,用锁锁牢。语见《庄子·胠箧》。摄,收紧。缄,扎束器物的绳子。縢(téng),绳子。扃(jiōng),关钮。
(jué),锁钥。
㉝昔人:指南朝宋顺帝刘准。据《资治通鉴·齐纪一》记载,顺帝升明三年(479),萧道成迫其下诏禅位,宋顺帝在被逼出宫时,“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宫中皆哭”。
㉞毅宗:明朝崇祯皇帝。南明时谥思宗,后改谥毅宗。《明史·公主传》:“长平公主……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
㉟废然摧沮(jǔ):颓丧气馁的样子。
㊱唐、虞: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名称。尧是唐的首领,舜是虞的首领。
㊲绝尘:指没有后继之人。尘,车行扬起的尘土。
㊳市井:街坊里巷,古代也专指做买卖之处。
㊴旷后世而不闻:谓后代再没有听到有这样的人。旷,空,绝。
㊵俄顷:片刻。
㊶易:换取。
㊷虽:即使。
【作品评析】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天经地义,不可移易,而效忠君王则是臣民至死不能违背的伦理观念。黄宗羲这篇文章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从探究人君的职分入手,激烈抨击了封建帝王“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的“家天下”思想,揭露他们“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己私欲的罪恶,并从理论上驳斥了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尽管作者未能从社会制度上认识产生封建暴君的渊源,而只是在肯定君主制的前提下提出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但是,文章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的胆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则光彩烨烨,标志了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本文以简朴流畅的语言阐述观点,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事例予以论证,取精用宏,体现出作者学识的渊深与思想之敏锐。尤其是作者举出被历代儒者奉为圣明的孟子斥责残贼独夫的言论作为依据,来驳斥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显得简明扼要,中肯痛快。
【思考与练习】
一、梁启超以为黄宗羲《原君》发表“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你认同这样的评价吗?本文中你认为有哪些当属“大胆之创论”?
二、文章通篇推究“设君之道”,既闪射出民主主义的战斗光芒,同时也交织着作者理论上、认识上的某些局限,请你对此作一分为二的评析。
三、作者托古论今,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这对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凸显全文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