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讲
体温冷却篇:严冬的冷水浴

利用尸体的体温去干扰死亡时间的推测并非不可能。一位老年女性在洗浴时不慎溺死,从尸体状况推测其死亡时间大概是前天夜里,但警方的调查结果却是3天前。如果将尸体放入严冬的冷水中的话,一切推理都能严丝合缝。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冻死在被子里

一间坐南朝北,不到5平方米的小黑屋里,一位老年女性死在了那里,瘦小衰弱的身体上盖着一层又薄又硬的被子。尸体早已变得冰冷,直肠温度只有13摄氏度,尸斑呈鲜红色,一看就知道是冻死的。但陪同验尸的警官却向我投来近乎反驳的疑问:“一个人在家里,而且身上还盖着被子,怎么可能会冻死呢?”

于是我向警官解释说,时值严冬,东京的气温已经到达零下,体温自然很低,而且尸体上的尸斑呈现出冻死特有的鲜红色,毫无疑问可以断定是冻死;另外,至于为何是在被子里冻死的,死者身穿便服睡在被子里,衣服和被褥都已经潮湿,说明死者出现了尿失禁,大量尿液也会降低死者的体温。

当年在东京的山谷地区,一到冬天就有人在路边冻死。其中,喝醉了酒又淋了雨倒在路边冻死的尸检,我处理过很多次。这一次的情况也大差不差。

这位老年女性在被子里很有可能是突发脑出血或心脏病后,意识不清而尿失禁。为了验证是否为脑溢血,我用注射器从死者后脑部位采集了脑脊髓液。如果大脑没有异常情况,脑脊髓液一般会像自来水一样呈透明状;而出现脑出血、结膜下出血等状况时,则会变成血性髓液。

结果显示,这位老年女性的脑脊髓液是透明液体,这说明她是死于寒冷引起的心脏疾病,并非脑部疾病。

“如果搜查结果与验尸结果不一致的话,就去解剖。没有问题的话,就算问题解决了吧?”我拿着最终结果问道。“这次事件没有任何争议点,就不用解剖了。”在场的警官也同意我的看法,于是这起冻死事件也就到此为止了。

严冬的冷水浴

事情发生那天正好是我在值班。上午做了两场解剖,下午又做了两场解剖之后,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其中有一场解剖的对象是一位65岁的独居女性,她在洗浴时不慎淹死。

尸体浸泡在水中没有被马上发现的话,会显得膨胀,所以泡在水中的部位和没有泡在水中的部位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但这位女性的尸体发现得较早,皮肤稍有膨胀但并未腐烂,手掌和脚掌形成了漂母皮(手部或脚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起皱发白的一种现象)。除此之外,气管内含有细小白色泡沫的液体,整个肺部像一块充满水的海绵一样,毫无疑问这是溺死。我得出这一结论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了。

不久,一位负责验尸的前辈法医回到单位,直接来到我的房间,询问道:

“解剖的结果如何?”

“洗浴的时候淹死的。”

“不是,我想知道的是死亡时间。”

“哎?难道不是昨天晚上吗?”

原来,这位前辈此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到了现场之后,警方却告诉他:死者家里每天会收到配送的一瓶牛奶,而这牛奶已经有三瓶没有拿了,邻居觉得很奇怪便试着打了声招呼,但死者屋里没有回应,于是就报了警。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死者在三天前的晚上泡的澡,今天上午尸体才被发现。虽然发现时浴缸里的水已经没过了头顶,但尸体没有发生腐败,这让人觉得意外,所以才申请了解剖。

换句话说,从警方的搜查结果来看,死者死于3天前,但验尸的结果却认为尸体未发生腐败,死于昨晚。两方得出的死亡时间并不一致。有时的确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我们会认为是因为有盲点没有被发现。

“我知道了,尸体是我解剖的,验尸结论自然由我来负责,我去和警察对接。”

“那麻烦你了。”

我结束了和前辈的对话,第二天立马给警察打了一通电话,他们告诉我:死者家中并没有被入侵的迹象,也没有丢失现金,甚至连家门都被锁得好好的。于是笔者推测,一定有人持有备用钥匙。另外,一月下旬正值寒冷冬季,泡澡的话水温大概在40摄氏度,一个人在这种水温条件下泡一晚的话,水温即使会下降,也说不上寒冷,皮肤有些许膨胀,就算有人抓着死者手腕从浴缸里拖出来,也难免会发生擦伤。但这具尸体并没有伤口。

难不成是死者在冬天泡冷水澡吗?虽然这个猜测有些异想天开,但从尸体的情况来看,我姑且顺着这个思路去想了想。这个时节,东京的自来水可谓寒冷刺骨,手在里面泡一分钟都受不了。但如果换成冷水澡去考虑的话,尸体即使在里面浸泡三天都不会发生腐烂,而且手部和脚部的漂母皮的形成也需要死者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此一来,结论和尸体状况就对得上了。我马上又给警方打了一通电话。

“什么?大冬天的泡冷水澡?!”果不其然,警察也大吃一惊。

两天后,住在死者附近的外甥作为案件的重要知情人收到了警察的传唤。最初他矢口否认,直到第五次传唤,他才最终交代了实情。原来,已经30岁的外甥一直没有工作,时不时来找死者求取钱财。事发当晚,死者忍无可忍对其批评道:“别整天游手好闲的!去好好找个班上!”谁知外甥恼羞成怒,直接打开柜子的抽屉去拿自己舅妈的钱包。而死者试图夺回钱包,拼死反抗。外甥打倒舅妈后,骑在她身上用双手掐住她的脖子。不一会儿,眼见失去意识的舅妈,外甥以为自己杀了人,慌乱之中,他选择伪造舅妈自己泡澡淹死的现场。

于是,他脱光舅妈的衣服后把她抱进浴室放进空浴缸里,打开了水龙头。但其实死者当时只是处于假死状态。随后,外甥又偷了四五万日元的现金,关掉水龙头,锁上家门就逃走了,这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犯罪。

警察以冷水浴为线索查到了外甥,最终让他不得不说出了真相。外甥本想着伪造现场就能洗脱自己的嫌疑,但没有想到温水和冷水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恰恰是这一点成了破案的关键。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也可谓是一场巧妙的犯罪。将尸体置于冷水之中,推迟其腐败的发生,以此干扰警方与法医对死亡时间的推测,给自己伪造不在场证明。

有时候犯人“无心插柳柳成荫”,却害得我们法医必须苦思冥想。

冻死的人却不穿衣服

当年,我读书的警校开设了法医课。课上,一位来自北方的法医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以前的八甲田山事件(1902年,当时的日本帝国陆军第8师团的步兵第5连队,在由青森县青森市出发,前往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汤的行军途中遭遇暴风雪,210人中有199人死亡)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极寒天气下,遇难者反而会在死前脱掉衣服,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人处于长时间的冰冻状态之后,大脑的机能会出现错误运转,从而导致大脑给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传递出错误的信号。但我并不能完全接受这个答案。其实在被问这个问题之前,我曾经很长时间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直到想起了自己的姐姐。

多年前,听说生病住院的姐姐想见我,便急忙从东京赶回了札幌。当时,姐姐是一名外科医生,而我也做了两年的医生,在法医学研究室上班。突然叫我回来,本以为是工作上要交代我什么事,谁知见了面之后,竟看到姐姐一个劲儿地喊热,还把盖在自己身上的被子给掀开了。札幌的冬季,虽然有暖气但也绝谈不上热。

“不行了,我可能快不行了!”一贯坚强的姐姐竟然说出了这种话。

“不要胡说!过一阵子就能下床了。”我一边鼓励姐姐,一边握住被子里的她的手。但只觉得一阵冰冷,随后又往上探了探,摸了一下,感觉更凉了,再看姐姐,她还是叫热。

太奇怪了,这到底是什么症状?当时的我尚未明白。

姐姐求我别走,我便和负责看护的母亲住在病房里。第二天早上,姐姐去世了。

想到这段经历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感冒发热后体温升高却觉得恶寒,而体温下降后又热得出汗。尽管体温只发生了2~3摄氏度的变化,但体温与外界温度的差异变小后,人会觉得热,温差变大后人会觉得冷。照这个思路一想,人在冻死时体温从37摄氏度降至30摄氏度以下,体温和外界温度的差异变小,所以实际上人是会感觉到热的。八甲田山的行军士兵们在死前“热”得脱下衣服被冻死,这也可以说得通了(参照表2)。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那位法医,但他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就不清楚了。

总之,这种死亡与家姐情况相同,体温急剧下降后,会相对地感到热。当出现这种异常感觉时,也说明死神将至。

表2 冻死者反常脱衣的原因

体温下降的机理

人死亡之后,身体不再产生热量,体温会降至与外界气温一样的温度,下降速度则取决于尸体的放置环境、个人的身体差异等因素,可谓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公式。

笔者每次以这样一种大概的标准去计算:假设外界气温20摄氏度,死亡后5小时以内,体温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随后的24小时内,体温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以此为大概基准,再结合其他的具体条件或环境因素作出调整,就能推测出死亡时间了。

可见,法医学直到现在仍存在很多缺少科学性的地方,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作出判断。 i2/uTGRzvl0YSrUmpHMR1CwCjovuPbna7OxBMxCA+ReEGyPV7c2SDfR1U6KqkG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