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我身边的朋友做副业的越来越多,有不少人收益可观,甚至把主业都辞了。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发现大部分人从事副业的原因有这么几种——
简而言之,就是想挣点钱,贴补一下生活;多挣点钱,离财富自由就更近些。
尤其是对婚后成为“宝妈”的人来说,既想多挣点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也想让自己虽然离开职场,但不与社会脱节。
比如你因为工作认识了一些人,他们各有能耐,这些能耐利用起来,你似乎可以做些什么事,人脉是你想变现的资源。
比如你在的圈子,所属人群惊人地相似,你觉得他们有一些共同的需求,恰好你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你想变现的资源。
又或者你的一些知识、技能,除了在已有的平台可以用,别的平台、别的人也需要,与其免费,与其浪费,不如拿来做副业。
有些人想改行,想转型,但是不太确定选择是否正确,就从副业、兼职做起,在副业中寻找转型、跳槽的机会,等时机成熟时,再将副业变成主业。
我就认识一名脱口秀演员,叫亮亮。亮亮在从事职业脱口秀前,一直做英语教育培训,他把脱口秀当作副业,从业5年,直到演出的收入比上班的工资高,有了自己固定的粉丝群、合作机构,他才辞去工作,正式从事脱口秀行业。
我本人和亮亮的经历相似,在成为职业作家前,我有10年出版社的工作经验,我一边工作,一边写作,直到写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可以靠写作养活自己了,我才做了专职作家。
一些人将兴趣爱好、未遂的心愿当副业,不给钱都做,用爱“发电”;更何况,这个时代渠道、办法很多,如果做得好,还有人付费,这种满足感能支撑他们从事副业。
比如某前棒球职业运动员退役后,主业是卖车,副业是给附近的小学生做棒球教练。
某大公司的副总裁职位高、收入高,但她在线上开了一门古文课,原来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而她本人本科时读的专业也是语言学,只是后来改行了。
除了未遂的心愿,还有一些人从事副业是为了抵消对生活的倦怠。
别笑,这是有理论依据的,最初提出“斜杠青年”这个概念,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是一位美国作家,名叫玛希·埃尔博尔。她写了一本书,名为《不能只打一份工》,书中提到,相对于传统的单一职业,多重职业的生活会让人更满足,很多人用工作外的身份展现出自己的特别之处,觉得那才是真的“我”。
一位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戏剧导演;一位脑力工作者,同时也是健身教练;一位化学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
在多重身份的切换中,这一类副业从业者,用一个身份的新鲜来平衡另一个身份的疲倦。
所谓闲着也是闲着。
有些人,时间大把,精力大把。
隔壁老张拉了个美食群,他是群主,组织邻居们团购。听说他手指点点,再转发些链接,就能收取佣金、赚差价,这事儿太简单了。你一听说,就觉得我也可以做,我也要去做。何况老张还发展了老李、老刘,他们天天讨论得非常热闹,你要是不去,不就脱离组织,跟他们没共同语言了吗?
所以,你赶紧加入了。
你看——
挣钱。
有点事儿做。
不浪费资源。
在副业中谋求职业发展的机会。
在主业、副业的切换中,获得更充实的人生,增强幸福感。
以上做副业的原因、目标,你是不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那么,对号入座,看看你符合哪条或哪几条?
我们再来看副业领域的从业者的类型,你可以再对号入座。
任何一种副业,都有三类从业者。
也就是通过原有的、较为专业的技能,离开所在的单位、平台,在其他单位、平台做同样的事或相关的事,获得副业收入。
比如学校的老师在高考后填报志愿前,提供咨询服务。
又比如像电影《送我上青云》中,有一位企业家想给父亲写传记,开价不菲,他找到报社记者盛男,他想买的就是盛男写作上的专业技能。
也就是从事的副业和现在的职业、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
取得过相关的资格证书,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想从事的副业,需要一些特殊才能,恰好自己有。
沉迷其中十几年了,自己在业余的人中最专业。
谈这个领域的问题,有丰富的知识,广受认可,很多人相信自己。
因为歌唱得好,就在线搞唱歌培训。
因为平时总跑文物市场,吃过亏,上过当,交过学费,但也攒了很多经验,有不少收藏。
因为爱美、爱化妆,干脆卖起美妆产品,为了卖得好,干脆潜心研究,在实战中学习,越学越精。
因为有了宝宝,每天带娃带出经验,在宝妈群交流育儿心得,在母婴领域崭露头角。
……
这些都属于这个范畴。
每个行业,包括副业,专业等级都是分层次的,总有一部分从业者在这个行业是最基础的级别。
还有一些行业根本不需要什么特别艰深的专业技能,或技能一学就会,不用复杂的培训,这些行业的人大多做的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
重要的是肯做。
像发传单;像业余摆个小摊儿,卖冰淇淋;像加工一些简单的零部件;等等。
从事副业,要么通过原有的专业,在副业中做专业型选手;要么开启新的专业和方向,做最基础的劳动者和票友。
通过原有专业,在副业中做专业型选手,需要对你的专业、职业进行思考和调查:你的专业可以去哪些平台发展?你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这些平台?你的专业可以分离出哪些技能?这些技能能在哪里落地、变现?
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电视台的编导张唯,她熟悉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她可以接网站的视频节目、企业宣传片等项目做副业;她的工作需要她有策划能力,她能策划一个电视片子,就能策划一个大型活动。策划,是能独立出来成为她做副业的一个方向的。
再举一个例子,某企业的营销人员真真,做营销是她的本职工作,营销过程中,沟通、谈判、做PPT等,都是她的职业必备技能。因此她可以给人当经纪人,代做PPT也可以成为副业。
而开启新的专业、方向时,最初能选择的角色只有基础劳动者和票友。
如果只能做最基础的劳动者,就要想清楚,目前我上手最快、最容易从事的基础劳动是什么?有没有人能迅速引荐我进入这个领域?
如果想从票友做起,就要思考,我在哪些领域是业余的人中最专业的?这些领域可从事的副业有哪些?
还是用实际事例来展现。
隔壁老张拉了个美食群,你跟着他也拉个美食群,这就是你最快能接触到的副业领域,虽然你只是做些最基础的事。
你是爱美达人,美妆这个话题,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卖美妆产品、做美妆博主,是你可以从事的副业。
以上,就是从业角色决定的路线图。
人们从事副业,大多因为要增加收入、资源变现、用副业过渡、心理补偿和从众。
人们在一开始从事一项副业时,能选择的角色分别是:专业型选手、票友和基础劳动者。
你要么利用现有的专业技能,要么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做起。
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自己最容易成功的事。
最容易成功的、你最擅长的,就是你的优势。
你可能会说,我觉得我没什么优势啊,一听“专业”俩字我就蒙了,我没什么专业知识啊。或者,我学的专业太普通了、太寻常了、太生僻了、太小众了,怎么可能分离出个副业呢?
我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在任何领域都不是票友,也不想做基础劳动,我还能做副业吗?
能,当然能。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势,我们找到它,放大它,再将它落地,这就是你的副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