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象形字,像右手的形状。与右手相对的左手,甲骨文字形为 。后来分别给两个方向相反的字形加了“口”和“工”,表示右和左。表示右手的“又”就被借用表示同一个动作的重复,如“一年又一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又”还可以表示并列,如又惊又喜、又高又大。或表示更进一层,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表示左手的 ,不再使用。
“又”作为表意偏旁,在不同的汉字中,形体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已经看不出“又”的样子了。
甲骨文为 ,用两只方向相同的手表示志同道合,后来这个意思写作“友”,这类型写法的字还有“厷(gōng)”“有”等字。“厷”的甲骨文为 ,胳臂上画圈,强调肌肉,表示大胳膊;“有”的金文为 ,以手持肉表示拥有。
金文为 ,是手持权杖的样子,可以理解为父权的标志,后来写作“父”。父系社会以来,父亲作为家庭的威权人物,一直都是非常流行的观念。
甲骨文为 ,是手执笔的样子。在甲骨文时代能够执笔的人,是掌握了文化的人,也就是统治阶级。“尹”是“治理”的意思,商代有一位贤臣叫“伊尹”,楚国有官职叫“令尹”。从尹的字,如“君”,也是能够参与国家治理的人。这个字当中,“又”的形体也发生了变化。发生类似变化的,还有“秉”“兼”“彗”“聿”“事”等字。
甲骨文字形为 ,是一个人在前面走,后面有人赶上抓住。现代汉字中“又”和“人”粘连,成为独体字。
“急”字中,上部分的“刍”是“及”的变形,所以“急”是从心、及声的形声字。
简化汉字中,“又”还作为符号,代替了很多比较复杂的字形,如替代以“雚”为偏旁的字,写作“权”“劝”“观”“欢”等;替代以“ ”为偏旁的字,写作“汉”“叹”“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