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是排列在门牙两旁的臼齿。因为最劳累的咀嚼工作都是臼齿来完成的,所以金文字形重点强调咬合的特点。“牙”的本义就是臼齿,后来泛指所有牙,构词如蛀牙、刷牙、换牙、磨牙、张牙舞爪、龇牙咧嘴。“牙”也指动物的牙,如象牙。牙签,本来指象牙制作的书签,后来变成剔牙用的牙签。“牙”还可以指形状像牙的东西,如马路牙子。因为牙和指甲都是比较锋利和坚硬的部分,能够伤害或者保护人,所以用“爪牙”表示武士、将军,如“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现在则常用其贬义,表示党羽、帮凶。将军的旗叫“牙旗”,军队的住所叫“牙城”。牙还因为短小,引申出“小”的意思,用来指植物的小,写作“芽”;用来指人小,写作“伢”。
“牙”作为偏旁,在“芽”“伢”“蚜”等字中表示意义,在其他字中表示读音。
这是很有趣的一组字,“雅”本来表示乌鸦,但是后来被借用为高雅义,表示雅致、风雅、雅座等“美好的、高尚的、合乎规范”的意思,并为以上借义所专用,乌鸦之意另造“鸦”字表示。“涂鸦”表示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
本来表示用言辞相迎之意,“讶客”就是迎接宾客,如唐代诗人韩愈在《闲游》一诗中写道:“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在周王朝,还有一种职官的名字叫“讶士”,说这种官职是:“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凡四方之有治于士者,造焉……”意思是讶士负责管理四方诸侯的诉讼,向诸侯国解释刑法条文和制定刑法的本意。凡四方诸侯国有疑难案件或问题需向士师请示的,都要先见讶士,由讶士向士师通报。后来“讶”才引申出“惊诧、诧异”的意思,如惊讶、讶异等。
从阜(阝),本来表示地名,如琅邪,读作yá,《现代汉语词典》已经不收录这个读音了。读作xié的时候,本来写作“衺(xié)”,表示古代大襟衣服斜掩着,引申指倾斜、不正,也就是现在“邪气”“邪门儿”“邪恶”等词中的用法。就这样,“邪”的字形发生了分化和替代,表示地名的意思,被“琊”取代,而“邪”取代了“衺”,表示不正等意思。
蚜虫,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俗称腻虫,对农作物有害,有棉蚜虫、高粱蚜、菜蚜、桃蚜等好多种类。这种害虫破坏性极强,吃东西主要是靠刺吸式口器扎进植物内吸食汁液。“蚜”字从牙,也是对这尖牙利口的昆虫,从汉字视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