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年前的夏日冷饮长什么样

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冰柜和冰箱,但几千年来中国古人都能在夏天用冰解暑。在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了冰在夏日饮食中的妙用,但只在少数极富裕的人家中才能偶尔一见。而在宋代,冷饮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了街头巷尾立等可取的平民美食,吃冷饮成为炎炎夏日百姓生活的新风尚。

一 唐宋的赐冰

古人很早就把冰视为重要的资源,周代就有专门负责藏冰的机构,官员称之为“凌人”。唐代负责管理冰块的是膳部,藏冰和开冰,都有仪式感,《旧唐书·礼仪志》中有详细的介绍。能得到赐冰的当然只能是重要官员们,赐冰的数量与品质,都与等级相关。在普通士人中,夏天的冰算是个奢侈品。后唐冯贽的《云仙散录》(也有人说这本书出自北宋人之手)中说当年白居易诗名大盛,那时长安夏天时冰雪的价格与黄金白玉相同,但白居易作为诗坛大佬,却能够靠诗名获赠大量冰雪,按筐来取用。事实上白居易也是古代著名诗人中官位最高的人物之一,皇帝赐冰自然也有他的份儿,他的《谢恩赐冰状》就是得到赐冰后所上的谢状。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夏日冰雪价同黄金,但对大权贵来说,冰块挥霍起来毫不眨眼。唐玄宗建有凉殿,里面积冰如山,还设有水力驱动的风扇车。《开元天宝遗事》中说杨国忠家的子弟,一到三伏天,就请能工巧匠把大冰块雕琢成冰山,环列在宴席之间。客人们哪怕正在喝酒,也觉得寒冷难当,甚至需要穿棉衣避寒。这种“零耗电”空调的制冷能力可见一斑。

南宋·佚名《宫沼纳凉图》
描绘南宋宫廷妃子在池边纳凉赏花的情景。桌上的冰盘是富贵人家夏天避暑的标配

宋代开冰是在四月,“司寒之祭,常以四月,命官率太祝,用牲、币及黑牡、秬黍祭玄冥之神,乃开冰以荐太庙”,建隆二年(961年)以后,还设置了专门的职务“藏冰务”。宋代皇帝在不同的时节都有“时节馈廪”,就是赠给大臣们的节令赏赐。到了南宋,窖冰之法随着北方贵族的南迁传到南方,不仅官方大量藏冰,寺院等民间机构也都藏冰。此时朝廷赐冰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南宋初年学士院官员三伏时可以得到一担冰,禁卫军也都可以在六月得到赏赐的冰雪,消解暑气。南宋皇宫每到夏天,都在皇帝常去的复古殿、选德殿、翠寒堂等地,摆放几十架子的大金盆,里面装满冰块,当时人形容“积雪如山”。同时还配合几百盆茉莉、素馨、建兰等花卉,香气馥郁,“不知人间有尘暑”,大学士洪景卢夏日三伏天来翠寒堂,冷得浑身战栗,皇帝赐他衣服添在身上才勉强能待在那里。

宋代民间也用冰来解暑。《东京梦华录》中说北宋末年的首都开封,“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其中提到的“雪槛冰盘”,就是装有冰雪的器皿,放在殿内用来降温,是当时的纯天然“空调”。

赐冰制度在后世得到了延续。明代一般是立夏日前后“启冰赐文武大臣”。皇宫中的权贵用冰非常奢靡,魏忠贤外出有专门的大车用以载冰。明熹宗的奶妈客氏则是用大凉棚储藏海量的冰块。明代以来还有民间采冰销冰的行业,卖冰的商贩“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清代皇家夏天当然也要大量用冰,且发放冰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工部给官员们发冰票,大家自己拿着票去领取。市民中也大量用冰来避暑,主要的方式还是将冰放入冰盆、冰盘或者冰桶里,摆放在房间中吸收热量。

二 唐宋就有冰激凌吗

1988年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出土的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家族墓的壁画中,有一幅被命名为《宴饮图》(也叫《野宴图》),图中共有21人,其中9人围坐一张摆满菜肴和餐具的大方案(唐代称之为食床)边。案上居中食物形似盆景,像一座小山矗立在盘子里,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个叫作“酥山”,其底层为冰,主体部分是奶油和酥油之类,最上面装饰花朵、彩树,是夏日用来解暑的冷饮,大致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冰激凌。也有学者推测,酥山的造型做好后,需要送到冰窖冷冻,最后成形。

唐·韦氏家族墓壁画《宴饮图》(局部)

在唐代壁画中还被认为有酥山图像的,有1971年在章怀太子墓中揭取的壁画中的《侍女内侍图》。图上一位身穿翻领胡服的侍女双手捧着一个长方形的器具,其中有白色冰块状的物品,有人认为是冰盘,也有人认为就是酥山。章怀太子墓中还有一幅被命名为《捧盆景侍女图》的图像,几位侍女手捧花盆状和盘状容器,容器中有花枝竖立,最初被判定为盆景,1979年王世襄先生曾以此图为例证发表了《盆景起源于何时》的文章,此后这一观点成为学术界共识。2005年孟晖先生将此图像与唐代传世文献《苏合山赋》进行对比,认为这就是酥山(苏山),看起来像是插在花盆中的植物,正与该赋中“岂若兹山,俎豆之闲,装彩树而形绮,杂红花而色斑,吮其味则峰峦入口,玩其象则琼瑶在颜”的记录相吻合。唐人在制作这种美食时,本来就会将其塑成山峰之形,并装饰以彩树、红花等,从画面来看,确实与盆景类似。后来陆续有学者撰文支持孟晖的观点,提出一些新的证据,如图像中的容器和其他唐墓壁画中的器物接近,都是金银器和玻璃器,作为盛放酥山的盘子似乎比盆景盘子更合理。

无论这些图像是否是酥山,唐代确实有一种叫酥山(也写成“苏山”,苏、酥为异体字)的冷饮。除了上述《苏合山赋》的详细描述,唐末五代词人和凝(898—955年)在其《春光好·一名愁倚栏令》里写到“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和凝《宫词》中又有“暖金盘里点酥山,拟望君王子细看”的句子,都可作为佐证。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图》
侍女手中所持为酥山

流传至今的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有58道菜,其中有道菜看起来类似酥山,叫作“玉露团”,注释为“雕酥”,从字面看是一种奶油制成的象形食物,和酥山类似。北宋初陶谷的《清异录》中记载有人请客,有道菜叫酥夹生,客人吃后念念不忘,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过了几天又来问:上次吃的那个入口感觉很冰凉,然后很快就融化在嘴里的东西还有吗?(原文是:入口寒而消者尚可得否)主人骗他说这个叫龙髓膏,是用金牛国进贡的寒消粉煎制而成,哪有可能再吃到呢?龙髓膏、金牛国、寒消粉自然都是子虚乌有,这个食物用酥大抵是经过冰镇制成,但因为这个故事,后人也把这类食物叫作寒消粉。唐代宝历年间,宫廷中还有种只在夏天最炎热时享用的“清风饭”,是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和奶酪浆调制而成,装入金提缸,垂到冰池中等待凉透再食用。

三 夏日限定美食“樱桃乳酪”

“酥山”这个名词在宋代还在使用。宋初文坛很有影响力的田锡写过一篇《群玉峰赋》,其中说“以玲珑类而言之,则春宴金盘,点酥山而皎洁”,是说这玉峰比酥山这种食物更加皎洁。北宋后期词人王安中的《蝶恋花》中有“未帖宜春双彩胜,手点酥山,玉箸人争莹”的句子。《永乐大典》所存徐安国《西窗集》中有“雕盘深缕锦文回,几点酥山玉未摧”之句。

宋代夏日更流行“冰乳酪”,樱桃与乳酪是当时夏日甜点的绝配。这种搭配唐五代就已经出现,其时北方人用樱桃伴着乳酪吃,是汉果和胡食的第一次遭遇。当时进士及第,有所谓“樱桃宴”,参与者享用樱桃、糖、乳酪制成的美食。樱桃裹上乳酪,样子就像一颗颗仙丹,杜牧有一首写樱桃的诗中说“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皇家也享用这种美味,五代和凝诗句有“君王宣赐酪樱桃”。到了宋代,樱桃乳酪更是成为全民美食,陆游《初夏》诗句“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正是生动描述。初夏时节,天气转热,此时“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樱桃上市,很多卖花人都临时转行卖起了樱桃。乳酪在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早期尚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直到唐代才开始流行,宋代则成了全民喜爱的日常美食。朝廷设立有乳酪院,负责为御厨提供酥酪。民间送礼也经常选择乳酪,有的官员行贿,一次送千斤。夏天用冰处理过的乳酪尤其适合解暑,再配上新上市的樱桃,堪称美味。

南宋·马世昌《樱桃黄雀图》
图中所绘折枝樱桃鲜红欲滴

如果此时心爱之人正在身边,两人一起享用这樱桃奶酪,更是神仙生活。宋代民间流传的《南歌子》词云:“烟媚莺莺近,风微燕燕高。更将乳酪伴樱桃。要共那人一递、一匙抄。”有人说这首词的作者是宋徽宗。樱桃乳酪已经足够甜蜜,但如果是心上人亲手喂到嘴边,那就更胜却人间无数了。元代诗人笔下的“画阑芍药笼灯照,银碗樱桃和酪供。公子清谈霏唾玉,佳人低唱敛眉峰”,也描述了类似的情景。

四 宋代市井中的冰雪凉水

金盆酥山显然是极为豪奢的人家才能享用的美食,宋代普通人在高温天使用的冷饮统称为“凉水”,加冰的也叫“冰水”,因为是解渴之用,也叫“渴水”。我们今天的生水、凉白开之类,宋人大都叫作“冷水”,南宋皇宫在中和节组织后宫妃嫔斗百草,有娱乐性的赏罚,其中惩罚措施就是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

南宋临安有一些铺子专卖的“凉水”很有名,例如中瓦前的皂儿水和张家豆儿水、杂货场前的甘豆汤、孝仁坊红杈子的皂儿膏、通江桥一带的雪泡豆儿水和荔枝膏等等。

皂儿水也叫水晶皂儿,是把皂荚树的种子煮熟后浸泡在糖水中制成的。皂荚在当时也被用来洗衣服,浙江一带没有皂荚树,而用类似的树代替,其果实叫作肥珠子。这种树的果肉和子都生得肥大,宋代人为了区别它和皂荚树,就把其制品叫作肥皂,这个词我们今天还用,不过指代的东西变成了化工皂。

豆儿水则是将黑豆用植物灰浸泡,再用过滤后的汁水煮制。冰镇之后是当时常见的夏日凉水,白天和夜市都有专门售卖的摊贩。

荔枝在唐宋时非常名贵,在北方尤其难得,但大街上的荔枝膏实际上并非用荔枝做成,而是用乌梅制作。挑选肥大的乌梅,用水浸洗干净,将果肉研磨至烂,加入白砂糖熬煮,过程中加入大量生姜汁水和一点桂末。比较高端的做法还会加入麝香之类。荔枝膏做好后用水冲开,冰镇后饮用。这道饮品可以生津止渴,去烦。不仅荔枝膏中没有荔枝,当时流行的荔枝水、荔枝汤、荔枝香、荔枝浆,无一例外,原料中都没有荔枝,基本上都是用乌梅。

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金橘团、紫苏饮之类,大都是加水加糖和一些香料煎煮,在元代的《饮膳正要》中的“诸般汤煎”中记载有具体做法。其中卤梅水是清代盛行的酸梅汤的原型,宋末元初时也称之为乌梅汤,是用乌梅、沙糖、姜汁及少量檀、桂脑、麝末制成。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挨了打,只想喝酸梅汤。

椰子酒是用椰子浆发酵而成,南宋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今人以椰子浆为椰子酒,而不知椰子花可以酿酒。”实际上唐代就有用椰子花做饮品,唐代殷尧藩《寄岭南张明府》诗中说“椰花好为酒,谁伴醉如泥”。

南宋临安卖梅花酒的铺子非常雅致,店铺中邀请鼓乐吹《梅花引》曲伴奏,虽然梅花酒并不是真正的酒,但也跟酒店一样,论一角二角来卖。一角是宋制的四升,用现在的单位就是800ml。《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喝酒,基本上是一人一角。例如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潘家酒楼喝酒,一共就要了四角酒。

古人讲药食同源,上面提到的不少饮品不仅可以解暑,也可以用来治夏天的疾病,经常出现在古代医书里。比如甘豆汤,就是甘草、黑豆加上一点淡竹叶或生姜煎制,可以解药毒,治热证、风证、大便不通、肾腰疼、小儿胎热等。再如缩脾饮,可以驱暑和中、除烦止渴,方子是将砂仁、乌梅肉、草果、甘草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各二两,水煎,冷服。但缩脾饮喝多了容易导致脾脏虚弱。

除了冷饮,宋代还有不少夏日限定食物如砂糖冰雪冷元子,再如夏天上市的鸡头米等,也加糖蜜后冰镇,成为独特的风味美食。当时端午节的粽子也有冰镇的吃法。

冷淘也是宋代夏天广受欢迎的冷食,最常见的叫“槐叶冷淘”,苏轼有诗“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冷淘再配上冰镇的生鱼片,大饱口腹之欲。冷淘实际上是类似今天的凉粉、凉皮一类的食物,淘就是淘洗的意思,今天北方做凉皮,还是用面粉淘洗之后蒸煮而成。当时也有把凉面叫冷淘的,苏轼发明过一种“翠缕冷淘”,《山家清供》中有“自爱淘”。

所谓槐叶冷淘,就是在和面的过程中加入槐叶芽儿挤出的汁水,最后做成的凉粉是绿色的,碧鲜照箸。这种食物在唐代已经开始流行,杜甫在诗中就写过槐叶冷淘:“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宋人为了口感更加凉爽,往往还会加冰,苏辙说“冷淘槐叶冰上齿”。宋代有种杂技表演,叫“倒吃冷淘”,演员身体极为绵柔,可以站立后整个腰部以上全部后仰,脸部朝天,还能吃冷淘,可以想象其画面很有张力。冷淘也是当时寺庙夏日待客的美食,不少寺院的冷淘是“打卡美食”,所谓“槐叶冷淘时供客,莲华刻漏夜参禅”。

吃冷淘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明代笔记《五杂组》中说,苏东坡和秦少游有次争论人身上长的虱子,到底是生于衣服上的棉絮还是生于身体上的污垢,争论不休,互相不能说服对方,于是决定找佛印法师做裁判。为了能赢,两人半夜都分别偷偷去“贿赂”裁判,一个说:你要是判我赢,我就设宴请你吃馎饦(类似面片汤)。另一个则许诺吃冷淘。第二天两人各自满怀信心来到佛印面前,佛印说:虱子这事很好解释,它有身子是因为人身上有污垢,而它有脚则是因为人身上穿棉絮。好了,现在你们一个请我吃馎饦,另一个再请我吃冷淘。 HZdLL7l6+Co4eRJ8PVOvOUfnXkhfg9A51OFwEr9SKLLA8rzs5hYecw+F7Wu/z9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