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勇猛的比斯开人和英武的拉曼恰人之间的恶战及其结局

本书第一部分讲到勇敢的比斯开人和大名鼎鼎的堂吉诃德双双拔剑出鞘,高高举起,准备狠狠地向对方砍去。要是剑法很准的话,二人都得一分为二,从上到下,像石榴那样被劈成两半。正在此关键时刻,这兴味十足的故事却像被腰斩一样,忽然煞住,而作者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在哪儿能找到其余的部分。

这种事真叫人恼火,刚读了一点点,兴致却变成了丧气,结果还得苦苦思索那若明若暗的线索,去寻找这兴味无穷的故事的下文,依我看,这下文还很长呢。

这位如此英勇的骑士,竟没有一个学者负责撰写他那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我觉得是不可思议的,是违反常规的。因为其他的游侠骑士,即人们所说的外出行侠仗义者,没有一个有过这种憾事。像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每个人通常都有一个或两个学者,不仅记下他们的业绩,而且还描述他们最细微的心理活动,哪怕是极为隐秘的奇思异想。而我们这位勇敢的骑士却没有这些,连普拉提尔都比他强,这岂不是太不幸了吗?我决不相信,如此一部优雅的故事,真的会缺胳膊少腿,弄得残缺不全。果真如此,我想那就只能归罪于喜欢恶作剧的时间了——时间啃噬一切,磨灭一切,因而也就把故事的下文埋没了。

可从另一方面想,我认为,既然堂吉诃德的藏书中有《妒忌的破灭》和《埃纳雷斯众仙女》等现代作品,那么关于他本人的故事也应该是现代的了。就算没有记下来,那他村里的人或邻村的人,总该记得吧。这样一想,我就不安分起来,渴望把我们这位闻名遐迩的西班牙人,拉曼恰骑士精神的再现者和光辉典范——堂吉诃德·德·拉曼恰的生平和事迹,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去了解一番。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在这多灾多难的岁月里,是他首先不辞劳苦,外出行侠仗义;是他前去除暴安良,拯救孤孀,保护少女。在古代,确有这类的少女,她们骑马扬鞭,翻过一座座高山,穿过一个个峡谷,同时还得小心护卫着自己的贞操;要是没有手执斧头的歹徒、头顶尖盔的村夫或身材魁梧的大汉对其施暴的话,哪怕活到八十岁,她们连一天也没在房檐下睡过觉,即便进了坟墓,也还仍然像生养她们的母亲那样清白无瑕。因此我说,为了这一点以及社会道德的其他许多方面,我们英武的堂吉诃德,就应该受到万代赞扬和缅怀。当然,鄙人也应该有一份,因为鄙人辛勤劳苦地找到了这部动人故事的结局。我也清楚,如果没有天意、机遇和运气相助,世界就会有所缺欠,就会失掉人们专注地读上两个小时后所感到的闲情逸致及享乐之趣。这个故事结局的寻找经过如下:

一天,我正走在托莱多的阿尔卡纳大街上,看见一个男孩跑来向一个丝绸商人兜售一些旧抄本和手稿,我这个人喜欢读书,哪怕是街上卖的破旧抄本都要读一读。出于这个天生爱好,我便从男孩兜售的抄本中拿起一本,一看,是用阿拉伯文写的。我认得阿拉伯文字母,但要阅读还不行,于是环顾左右,希望能遇到一个会西班牙文的摩尔人帮我读一读。找到这样一个翻译并不怎么费事,就连更为古老的文字也能找到翻译的人。我的运气很好,最后找到了一个。我向他表明了我的愿望,并把抄本递给他;他从半中间打开,念了几句就大笑起来。

我问他为什么笑,他回答说,是书边上的批注令他发笑。我让他给我念一念,他一面笑,一面说:

“我刚才说了,这页上的边批是这样写的:‘本故事中屡次提及的杜西内娅·德尔·托博索,据说腌猪肉是把好手,手艺比全拉曼恰地区的女人都好。’”

我一听到杜西内娅·德尔·托博索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愣住了,一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紧接着我马上就想到,那个抄本里很可能有堂吉诃德的故事。这样一想,我立即催他把书的开头读一下,他随即把阿拉伯文变成西班牙文念了出来。他说书中是这样写的:书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传记》,作者是阿拉伯历史学家西德·阿麦特·贝嫩赫里。我一听书名,心中一阵狂喜,但我很谨慎,未露声色。我抢在丝绸商人的前面,只花了半个金币就买了男孩所有的抄本和手稿。那男孩要是机灵,看出我迫切需要的样子,至少可以多卖六个金币。然后我带着那摩尔人离开了阿尔卡纳大街,走进大教堂的院廊里,求他把所有谈及堂吉诃德的抄本给我翻译成西班牙文,一字不增,一字不减,随他要多少报酬。他只要了我四十多斤葡萄干和五十多升小麦,还向我保证译得通顺、忠实,而且短期内交稿。可我为了给他工作提供方便,再说这么珍贵的宝物我也不愿撒手,我就把他带回家中。结果一个半月,他就全部译完了。下面就是他的译本。

先说抄本第一册,那上面有一幅画,把堂吉诃德和比斯开人的那场大战画得惟妙惟肖。双方的姿态跟书上讲的一模一样,都是高举佩剑,前者以盾护胸,后者以垫挡身。比斯开人的那头骡子画得尤其生动,一箭地以外就能看出那是头租来的骡子。比斯开人的脚下写着一行字:堂桑乔·德·阿斯佩提亚,很显然,这是他的名字。罗西南特的脚下也有一行字:堂吉诃德。罗西南特画得也很妙,又长又细,又瘦又弱,脊梁骨嶙峋可见,一副患了痨病的样子。很明显,画出了罗西南特这个名字的特点,名副其实。罗西南特的旁边是用缰绳牵着驴子的桑乔·潘萨,他的脚下也有标签:桑乔·桑卡斯。这大概是他的名字,画上表现的就是一个大肚矮个儿、粗腰细腿的人,所以有时叫他潘萨 ,有时叫他桑卡斯 ,书中几次都用这两个绰号称呼他。虽然还有一些细节也应该指出,但不那么重要就是了,同故事是否真实关系不大。作为故事,最主要的是真实。

如果在故事的真实性上能提出某些批评的话,那不是别的,而是在其阿拉伯作者身上。这个民族的人惯于说谎,不过,由于他们深深地恨着我们,所以他们是宁肯少说以贬低,也不会多说而夸大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凡是在可以而且应当浓墨重彩地赞扬我们这位善良骑士之处,看样子他都故意缄口不语。这种用心不良的做法很不高明,历史学家就应该准确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个人爱憎,都不该使他们偏离真理的道路。历史孕育了真理,它与时间抗衡,保存了人们的实践;它是往昔的见证,当今的教训,未来的借鉴。我知道在这个故事中有着人们所期望的一切怡神的长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我认为应该归罪于作者那狗东西,绝不是题材的问题。言归正传,按照译文,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这样开始的:

两位怒气冲天的英勇战士高举利剑,一派勇猛的气势,似乎是在向青天、大地和地狱显示威风。暴怒的比斯开人先下了手,一剑劈去,用力之猛要不是在空中偏了一些,这一击就足以结束这场恶战,而我们这位骑士的一切冒险事业也就完结了。可是命运却想把他保留下来去干更伟大的事业,让敌剑砍偏了。虽然击中了他的左肩,但只砍破了那半边的铠甲,连带着削去了一大块头盔和半个耳朵,所有这些东西落在地上,像是一堆可怕的垃圾,弄得堂吉诃德狼狈至极。

上帝啊,谁能真正地描绘出我们这位拉曼恰骑士看到自己落到这步田地时心头冒出的怒火呢?闲话少叙,只见堂吉诃德踏稳马镫,重新挺直身子,双手紧握佩剑,朝比斯开人猛砍一剑,击中了软垫,也击中了他的脑袋。这一剑犹如泰山压顶,脑袋哪能挡得住?只见比斯开人顿时七窍冒血,摇摇晃晃要从骡背上跌下来。要不是他紧抱着骡颈,早已栽下地去。尽管如此,他的双脚终究挣脱了马镫,也松开了双臂,因那可怕的一击而受惊的骡子沿着田野狂奔而去,尥了几个蹶子就把主人掀下地来。

堂吉诃德在旁冷眼看着这一切,一见比斯开人坠骡落地,急忙跳下马,轻身跃到他的身边,用佩剑顶着他的眼睛,令他投降,不然就砍下他的脑袋。那比斯开人吓昏了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堂吉诃德正杀得兴起,要不是那几位在车里战战兢兢地观看这场恶战的妇人下车来到他的跟前,再三恳请他看在她们的面上饶了侍从一命,那比斯开人准会一命呜呼。堂吉诃德对妇人们的恳求,傲慢而庄重地答道:

“诸位美丽的夫人,在下极愿遵嘱行事,但需说定条件:此骑士该当承诺前往托博索,代在下谒见美貌无双的堂娜杜西内娅·德尔·托博索,任其发落。”

惊恐万分的妇人们,既没弄懂堂吉诃德此话的意思,也没问一声杜西内娅是什么人就满口答应,让侍从遵照他的命令去做。

“既有诸位夫人之言,在下将不再加害于彼——尽管此徒理应受惩。” ve2rTb5H/V03/QPk+fI3hv3noOD++UhodG7fzRg3dBzsa/V2dq8/ZK7loYZndC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