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你最喜欢谁?”邢凯问蒋兰兰。
蒋兰兰毫不犹豫地答道:“王熙凤和林黛玉。”
“为什么啊?在我看来,王熙凤可是坏人,别忘了她害死了好几个人呢?”邢凯摇摇头,有些不太赞同。
“好坏哪有这么容易划分,只能说是人物的多面性,你怎么不说她对刘姥姥和板儿还善心大发,给了很多银两呢?”蒋兰兰反问。
“反正害人就是不对,”邢凯坚持道,“曹雪芹老师肯定也这么认为。”
“肯定不是,不然等老师来了咱们问问。”蒋兰兰小嘴一撇。
不一会儿,顾玄兄妹两人来了,也加入了他们的争论之中。
争论不休的四人,发现曹雪芹老师来了之后,争先恐后地要提问,却都被制止了。
“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曹雪芹老师一笑,“我都听见了。”
“对于你们的问题,我只能说‘我不是裁决者’,不仅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现实中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只是一种不同于你的人生,无需评判,只需品味。”曹雪芹老师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老师,您就别卖关子了,快点给我们定个胜负吧。”急性子的顾悠催道。
“我可没有卖关子啊,”曹雪芹老师笑笑,“句句肺腑之言,不过呢,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一点看法。像顾悠说的那样,害人的确不对,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和处境之下,王熙凤有着自己的不得已,换句话说,她害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自己活下去,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呢?所以,单纯用一个‘坏’字去评价,是否有些不公呢?”
“老师这么一说,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顾玄若有所思地说道。
“哦?讲来听听。”顾玄这么一说,曹雪芹老师也来了兴趣。
“电影讲的是一个富商之子侵犯了一个女孩,还用拍下的视频胁迫女孩听他的话。女孩妈妈得知真相后便和女儿一同去赴约,在打斗的过程中,她们失手将富商之子‘误杀’并埋在自家后院。女孩的爸爸回到家中,得知这一切后,为了保护妻女,利用时间交错的手法,策划了一场完美犯罪,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虽然影片的最后,父亲还是自首了,但我想问的是,这一家人的所作所为算是‘坏’吗?”顾玄说道。
大家听完顾玄的讲述,都陷入了沉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未尝没有难言之隐。人性是复杂多样且矛盾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亲身经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就不能妄加评判。电影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应当如此。对于人物塑造,不能一味地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是类型化的,没有自我个性,也是失真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对于人和事的讲述,也无须给出明确的是非判断,只需完整真实地再现,写出人物心灵的颤动和世间炎凉冷暖,剩下的留给观者去品味。”曹雪芹老师说道。
“老师的《红楼梦》就是这种写法的开山之作,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书中的人物都是按照生活本真状态,如实客观地展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顾悠接过老师的话说道。(如图3-4所示)
图3-4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
“对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我这两天还专门研究了呢。”顾悠有些小骄傲。
“是吗?那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吧。”曹雪芹老师好奇地说道。
“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看的,第一个是形象,很多作品中才子美女的相貌描述都是套话,近乎完美无瑕且相差无几,什么貌似潘安、闭月羞花、腰若柳枝等,坏人有特定的坏人脸,好人也是专门的好人相,这一点老师在开卷第一回也激烈抨击过,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完全打破那些限定的,比如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她们虽美,但也各有陋处,黛玉太瘦弱且爱生病,鸳鸯脸上有很多雀斑,宝钗微肥,香菱呆憨,史湘云大舌头……但也正是这些缺点,才让她们更真实。再如带有反派意味的人物也并非是坏人像,贾雨村为官不仁,趋炎附势,生得却是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腰圆背厚,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坏人模样。”顾悠解释道。
“确实啊,现实中道貌岸然的坏人更多!”蒋兰兰赞同道。
“其次是性格方面,”顾悠继续说,“最典型的就是王熙凤,复杂多面。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体现出精明干练,对付丫鬟婆子体现出杀伐果断,设局骗贾瑞体现了机警阴险,弄权逼婚体现的是以权谋私,逼死尤二姐体现的是心狠手辣,此外还有处事圆滑、善于逢迎、口蜜腹剑等。”
“王熙凤,应该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她虽生于大家族,也嫁于豪门,但其实无父无母,孤立无援。与王熙凤身世相似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史湘云,史湘云处处都要看人脸色,事事做不了主,而王熙凤要强的个性又怎么会允许自己像史湘云这般,所以她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掌管大权,必须圆滑逢迎、阴险心狠。王熙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管家婆,而是实际当权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显著特点就是贪财弄权,表现出来的是剥削阶级的贪欲,她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级,她的命运也暗含这个阶级的命运。也因此不能单纯地说她是好还是坏。”曹雪芹老师补充道,然后示意顾悠接着说下去。
“每个人物性格都有多面,但同时也都具备某一种或几种尤其鲜明的个性。比如黛玉孤高自傲,感性十足,有时不免尖酸刻薄;宝钗稳重平和,较为理性,偶尔也会使小性子;迎春善良软弱,探春活泼好强,惜春古板不合群;袭人奴性十足,晴雯却野性未驯……再如黛玉和妙玉、晴雯都孤高自傲,但又大有不同,黛玉是脆弱、傲世,晴雯是桀骜、疾恶如仇,妙玉则是淡然、出世。这些个性不仅从她们的行为处事中可以看出,她们居住的环境以及所作诗词中也有体现。”顾悠接着说道。
“最后一方面就是丰富的心理活动,很多片段写尽人物微妙的心理震颤,尤其是对宝黛热恋时的心理刻画,极为细致生动,难怪国外的大百科全书对《红楼梦》的介绍竟是伟大的心理小说。”顾悠继续说道。
“哈哈,是吗?我竟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曹雪芹老师很是惊讶,“文学创作只是需要用敏感的心去感知生活,然后将自己的经历体验真实地描述出来,尊重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