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称“三链”,三者概念有所差别但又紧密关联。一般而言,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衡量经济和产业形态中生产、交换、消费等不同环节的价值、业态、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趋势、内在规律与增值状况,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产业关联、业态演变和竞合方式的重要概念。 产业链是特定历史阶段反映产业关联的一种基本形态 。它是基于国际分工、技术经济条件和产业部门、企业之间及内部联系并依据特定的时空联结,客观形成的链条式的产业关联形态。产业链主要是从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影响度的角度切入的。价值链是1985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构成了行业价值链,全球产业布局、分工与合作形成全球价值链。所以,价值链是从价值创造,即从利润的角度切入的。供应链是从物料获取、加工配送一直到最终用户的网络结构和链条关联。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所确定的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促进货物安全有效移动、培养有弹性的供应链。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提出,“今后世界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存在的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的重点,一是整合内部资源,二是整合外部资源。因此,供应链是从市场的资源配置、流程优化、跨界整合、合作共赢切入的。

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产业链是供应链依附的载体,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离开了产业链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反过来,供应链又可以促使产业形态转型升级,全球供应链蓬勃发展源于并促进了国际工序分工和全球外包业务的发展,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及中介服务实现产品供应链的及时供货和零库存,使产业链得到高效转型发展。实现和提升全链条增值是产业链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与归宿,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绩效要靠价值链来衡量和实现。但反过来,只有保证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力与效益,才能保证价值创造的实现。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产品内分工可以把不同增值环节合理配置在全球不同地方,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增进参与各方的经济福利和价值实现。在逆全球化,贸易投资技术保护主义盛行,各种脱钩、断供、撤资、封锁等不确定性冲击和压力下,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调整。然而,新型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型全方位国际合作,也推动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发展,我国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切入和理解“三链”,都会涉及从不同维度分析全球、区域和国内的价值创造、产业运行和综合物流的流程和关联。企业是“三链”的主体;产品和服务(包括中间品、资本品和最终产品及生产性服务业)是“三链”的载体;价值创造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三链”的实现形式。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产、交换、消费都可以理解为“三链”运行的实际形态。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科斯定理”关于交易成本的研究,也是对“三链”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的理论发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链”是基于开放、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包括综合物流革命,带来分工红利、创新红利、合作红利,使国际产业分工、工序分工成为可能。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降低了要素跨境流动成本,驱动形成跨越国界的国际大市场,全球性大公司主导了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形成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产业集聚、货品空间移动、价值创造关联,最终实现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实现经济合理化的循环过程。 h1wWeUkQS6O5XdnmqYGw/zJUCdCjST4uz0E9YG4NewtqTnzb4ee6KOEB3+coBn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