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制度、技术、市场和要素投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不足200吨,到2019年,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达到81万吨。改革开放前,我国组织严密的农垦体系,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有效运用,橡胶产业已初具规模,打破了“北纬18度以北是植胶禁区”的限制。此时,在政府定价背景下,橡胶种植能获得高额利润,农场有能力承担风险。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改革激活了农户的橡胶种植积极性,但由于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才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一时期,橡胶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民营胶园快速发展阶段是21世纪的前15年,此阶段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国家实施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民营种植面积增加了2倍,民营种植面积占橡胶种植总面积的比超过了60%。此轮价格上涨,极大改善了橡胶种植户的生计状况,特别是在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中西部产区。在上一轮价格上涨的大周期中,橡胶种植业大面积扩张,供应增长快于实际需求的增长,导致累计剩余过大;全球生产调整相对缓慢,橡胶行业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导致2014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国内种植面积小幅萎缩,但总体处于平稳状态。为了控制成本,种植户大幅度减少肥料等物质投入,同时家庭生计也受到较大冲击,出现了群体性和区域性种植户减收现象。

虽然国内天然橡胶产业的部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农垦仍是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前后实施的云南农垦改革彻底改变了西双版纳州国有农场经营模式,虽然土地和橡胶树资产的国有性质保持不变,但国有农场已不再具有组织、技术和规模优势,承包主体的生产行为几乎不受约束,导致很大一部分橡胶树加速折旧。此轮云南农垦改革的重要原因是土地等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税制改革和地区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土地特别是城区周边土地的开发意愿增强,而城区周边土地多属于相对独立的农垦系统,地方政府无法有效利用其土地,因此推动农垦属地化改革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考量。但此次改革与新一轮农垦改革精神是相违背的。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重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意在恢复垦区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优势,但具体成效还有待观察。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胶集团”)的成功上市,丰富了橡胶产业体系,为橡胶种植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相较于其他农业生产活动,割胶生产的监督成本较低。本书在农场/基地分公司、连队、职工之间建立委托代理模型,研究构建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条件的运行体制的条件,将农场的目标函数内置于职工的行为决策中。在制定生产激励机制时,割胶工人的目标产量确定是关键,如果定产过高,胶工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完成,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将胶乳卖到民营收胶站,或者导致过度采收,使得橡胶树后期产量下降;如果定产过低,胶工可能会在民营收胶站销售部分胶乳,以免下一年度提高定产,从而导致农场/基地分公司利益受损。因此,我们建议保障胶工的基本工资,通过低频割胶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和工人共担市场风险、成本和收益。在新一轮农垦改革中,海胶集团增加了市场化用工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身份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技术扩散实际上是技术供需匹配的过程,一方面是技术供给保障,另一方面是技术需求。农户是橡胶种植和生产技术推广的目标群体。对于一项技术,首先要做到认知,要了解技术,掌握技术要点和风险;其次是决定是否采纳,要权衡风险与收益;最后是决定采用比例。本书结合农户决策和三阶段模型来研究新品种(热研73397)、低频割胶技术的扩散过程,提出新品种推广应当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好村干部家庭和农民培训的作用;低频割胶技术推广应纠正刺激剂增产的观念,解决好认知阶段的信息混乱。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有技术清单及扩大经营主体的选择范围。

天然橡胶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之一,不同市场间的价格传递速度非常快。价格和生产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议题,也是现实需要关注的领域。农户在与大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可能受到收购商和初加工工厂的双重边际压力。研究发现,规模化和提高组织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农户销售价格,但农户的胶园流转意愿非常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价格持续低迷对海南种植户的影响大于预期,橡胶收入占比较高的家庭面临更大的资产和技术专用性约束,生计策略调整难度大。在高价位条件下,相较于云南产区,海南产区农户更倾向于提高割胶强度,以减少台风等灾害导致的预期损失。农户对风险应对机制——价格稳定基金有较强的需求,特别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但如何根据外部条件确定基金收取和补贴的触发价格是个难题,农户生产成本、预期保本价等都在动态变化。橡胶价格每提高1%,主产国橡胶产量增加约0.12%。泰国对价格上涨的敏感程度较高,而印度则对价格下跌较敏感;国内市场主体对泰国和国内生产信息尤为关注。

科技创新是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研发与推广。新品种是提高胶园生产潜力的核心,相关部门需进一步丰富种植材料,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将品种及其配套种植规划、栽培技术等结合起来;割胶技术是阻断种植业萎缩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则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主要渠道。构建现代生产、产业和经营体系,首先要充分发挥农垦的组织、规模和技术优势,以资本为纽带,纵向拓展业务;其次,在民营胶园持续推动生产和服务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最后,加快初加工转型升级,强化初加工工厂与农户的有机衔接,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橡胶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天然橡胶作为重要农产品,一直没有很好地纳入国家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未来,橡胶产业要争取胶园地力保护补贴、胶园更新定植补助等政策支持,从而建成一批高标准胶园、生态胶园。

本书的研究是从2012年设计农户市场及其风险管控机制问卷开始的,持续了近十年,本书是团队成员团结协作的成果,每个章节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主要由刘锐金负责撰写,第7章、第9章主要由何长辉负责撰写,第6章、第8章由刘锐金和何长辉共同撰写,第4章由何长辉、刘锐金和伍薇协同撰写,第10章由刘锐金和伍薇主要撰写,其他作者进行修改补充。刘锐金、何长辉、杨琳、伍薇分别负责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的编排和校对工作,莫业勇为各项数据分析提供支持。魏宏杰博士对价格稳定基金的相关内容提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涉及的相关工作得到了众多机构和同行的支持。2013年和2016年作者团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入户调查,每年对固定观察点进行回访调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景洪市经济作物推广站、勐腊县橡胶技术推广站、白沙县橡胶产业发展中心、儋州市农林科学院、澄迈县热作局、琼海市热作技术推广站、琼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给予了强有力的持续支持。海南大学、中国热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参与了入户调查。本书还得到了中国热科院橡胶所育种、新型肥料、采胶、栽培、林下经济等团队的大力支持,这些团队无私地提供了关于品种、割胶、抗逆栽培、施肥、林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资料,为本书作者团队耐心解答了诸多技术问题。本书的部分内容曾在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天然橡胶专委会等会议上报告,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向对本书提供支持的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以及同行表示诚挚谢意。

作者对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书稿编撰工作持续了几年,但由于知识和视野有限,本书还可能存在未知的缺点,希望读者们予以包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推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2021年7月25日 xpm1ROUBTPnlg7ElZiwtk0APXcwZ1aJztCHLl9b1XnM7bfFI8OyQWEHoDhspeC6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