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品种结构和区域分布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新变化,这意味着我国能源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77%。“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连续下降,从2011年的70.2%持续下降到2018年的59%(见图1-1)。因此,预计《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即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到58%可以提前实现。
图1-1 1980—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同时,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已经进入峰值阶段。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3.6亿吨增长到2013年的42.4亿吨,年均增长速度为9.2%。2013年之后,我国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2016年下降到38.5亿吨的低点。2017年和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有所反弹,2018年上升到39亿吨(见图1-2)。总体而言,我国煤炭消费量已经达到峰值平台期,并且将保持在峰值波动态势之中。
图1-2 1980—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变化情况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预期全社会用电量为6.8万亿~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十二五”后期,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认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电力消费目标严重偏高,会对“十三五”电力行业发展产生“误导”。
实际上,我国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电力消费分别增长5.6%、6.6%和8.5%,前三年年均增速高达6.9%,2018年全社会电力消费量已达到6.8万亿千瓦·时。2020年,我国电力消费量有可能达到7.6万亿千瓦·时,大大超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预期值(见图1-3)。
图1-3 2010—2020年我国电力消费量变化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国天然气消费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天然气消费量从2015年的1932亿立方米迅速提高到2018年的280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3%(见图1-4)。
从图1-4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加快,天然气消费增幅明显比“十二五”后两年快很多。在很多地区,天然气作为替代煤炭、减少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被大力推广。
图1-4 2010—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变化情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我国石油消费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国石油消费量从4.6亿吨提高到5.5亿吨,年均增速4.6%。“十三五”前两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提高到2017年的5.9亿吨,年均增速3.2%(见图1-5)。与电力消费和天然气消费相比,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较低。与煤炭消费相比,石油消费尚未出现“达峰”或者“平台波动”的迹象。
图1-5 2010—2017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
与稳步增长的石油消费相比,我国石油生产能力一直维持在年产2亿吨左右,近两年下降到年产1.9亿吨。虽然石油消费增长,但石油生产能力基本维持不变,导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提高。2017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7.4%,2018年达到70%以上。
从石油消费的增长幅度看,2010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幅为2100万吨,最高的年份为3300万吨,最低的年份为1200万吨(见图1-6),呈总体增长态势。这将导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继续保持增长。
图1-6 2011—2017年我国每年石油消费量增幅
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支撑。长期以来,随着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源消费也呈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图1-7展示了200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市)能源消费的增长态势,总体而言,2000—2012年,能源消费随各省(区、市)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保持增长态势,但2012年以后,我国少数省(区、市)能源消费由升转降,不同省(区、市)之间能源消费的差异分化在加大。
图1-7 200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市)能源消费变化情况(假设2000年能源消费量为100万吨标准煤)
表1-1给出了2013—2017年我国各省(区、市)每年能源消费量与上一年相比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超过一半的省(区、市)能源消费低于上一年。之后,不同年份中,在不同的省(区、市)先后出现能源消费低于上一年的情况。“十三五”期间,天津、河南连续两年能源消费低于上一年。山西、吉林、辽宁、山东、甘肃、青海出现下一年能源消费低于上一年的情况。
表1-1 2013—2017年我国各省(区、市)每年能源消费量与上一年相比的变化情况
续表
从各省(区、市)能源消费年度增幅变化情况看,内蒙古、安徽、海南等省(区、市)的年度能源消费增幅相对比较稳定,天津、辽宁、四川、甘肃等省(区、市)能源消费年度增幅大起大落。
上述情况说明:第一,各省(区、市)能源消费的地区差异在逐渐扩大,继续沿用历史趋势外推预测未来能源消费的准确性将变差;第二,影响能源消费的短期因素增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各异,预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变化的难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总体向着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的方向前行。北京、天津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加速能源结构优化,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
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展迅速(见图1-8)。短短七年时间,北京市煤炭消费量从2010年的1882万吨标准煤下降到2017年的403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削减了近80%。煤炭消费占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2010年的29.6%下降到2017年的5.7%。北京市在削减煤炭消费的过程中,天然气和电力发挥了重要的替代作用,特别是在冬季清洁取暖过程中,电代煤、气代煤的各种技术和装备得到广泛推广。
图1-8 2010—2017年北京市分品种能源消费情况
天津市煤炭消费量从2010年的4400万吨标准煤一度提高到2012年的5073万吨标准煤,之后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3581万吨标准煤(见图1-9)。与峰值时相比,2017年天津市煤炭消费量削减了近20%。天津市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与天津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大、减煤工作“压茬推进”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天津市统计数据“挤水分”、产业发展景气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图1-9 2010—2017年天津市分品种能源消费情况
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河北省的能源结构优化步伐明显滞后。2010—2017年,河北省煤炭消费量一直维持在2.5亿吨标准煤左右的高位,未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见图1-10)。河北省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201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89.7%,2017年下降到83.7%,7年只下降了6个百分点。河北省能源结构难以优化主要受制于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居高不下。在钢铁产业经济效益好的年份,煤炭消费量往往会出现反弹。河北省产业结构如果得不到重大调整,则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难度很大。
图1-10 2010—2017年河北省分品种能源消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