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诞于熊市多敬畏,坚守成长少迟疑

中欧瑞博吴伟志

投资笔记

首先,我的投资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与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深耕基本面研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另一方面,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坚持尊重趋势、策略适配,自上而下确定仓位策略、配置策略。选择优质的企业是必要的,资质不好的企业,一秒钟都不要浪费,它们才是最大的风险点。而策略适配、尊重趋势,是对市场的尊重。

其次,我的资产投向的框架是“成长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补充”。基于追求确定性、管理规模上升等因素,我对企业增速的容忍度会提高,但对成长本身的追求,的确是融在中欧瑞博的基因里的。

引言 吴伟志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一批从业者。他既是中欧瑞博这家成立15年的“私募常青树”的掌门人,也是中国私募奥斯卡“金牛奖”的常客。他的背后,是一段近3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

入市前十年,我收获三个道理

我是潮汕人。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证券行业,在联合证券深圳赛格营业部工作。在那个上交所才刚开业两年的时代,市场中还是以技术分析为主,资金投机性比较强,价值分析的土地还极其贫瘠。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股市的技术分析》,由此可见一斑。但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对股市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至今快30年了,这一点依然没有变化。

我的职业生涯起步是非常不错的。进入公司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被领导安排去做自营业务。可以管钱,这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我常说,这好比一个战士,刚进部队,枪还不会用,直接就被派上前线了。这让我倍感压力,也正因如此,我才得到了重压下的锻炼。

在我入行的前两年,整个市场处于熊市之中,买什么都跌,指数级别的最大回撤竟然在70%左右。也正因如此,我从一开始就对风险极其厌恶。我现在的公司中欧瑞博的英文名是rabbit-fund,也就是兔子基金。兔子这种柔弱的小动物,正是依靠良好的风险管理,时刻竖起耳朵,保持警觉,才得以在自然界中生存。公司名字背后敬畏风险的投资文化,成为我职业生涯最初的烙印。这是我入市前十年的第一个收获。

1996年市场触底之后,指数开始了一拨比较有力量的上涨。但因为我过于敬畏风险,经常是买的股票稍有上涨就卖出止盈,所以那段时间里,我虽然赚了钱,但操作上并不尽如人意。倒是这期间我服务的一位大客户的操作,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他在市场较为底部的位置,买入了四川长虹和深发展这两只股票,各占一半的仓位。在股票整个上涨过程中,我和他通了30多次电话,分享对市场的看法。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卖出股票。直到有一天,他主动联系我,要卖出这两个标的。我打开账户时被震撼到了:他已经收获了高达7~8倍的收益。

这让我明白:原来买入质地优良的好企业,从牛市初期持有到牛市尾部,竟有如此大的威力。这也构成了公司策略框架的一部分,即策略适配——牛市有牛市的操作策略和思路,熊市有熊市的操作策略和思路,很难有一种策略,可以在各个环境通吃。这也成了日后公司平台组织框架的底层思维之一。而策略适配是我入市前十年的第二个收获。

进入21世纪,我从业的年头接近十年了。蓦然反思,我虽然进步很大,但没怎么赚钱。在那位大客户成功投资经历的启发下,叠加我在读书过程中对基本面投资理念的逐渐认可,我从技术分析派转向基本面投资派。这是我入市前十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收获。

我之所以读足够多的有关基本面投资的书,很大程度上源于前文所述的“一出校门就要管钱”的状况。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十年后的转变可能与十年前的际遇密切相关。

个人理念碰撞历史的进程,我创立了中欧瑞博

投向基本面投资一派,我的首战是比较成功的。

2003年年初,基于对茅台价值的认知,我开始投资茅台。我本身和茅台还是有些缘分的。父亲比较好客,也比较喜欢喝酒,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我讲,这是中国最好的酒。当时他大概花了一个月工资的1/3买了一瓶茅台。这么多年我只见他买过一次茅台,后来他把那瓶酒珍藏了很久。因此茅台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了“第一白酒”的印象,在它刚上市时我就关注了。后来我研究发现茅台是不愁销路、只愁产量的公司,在上市前就有这个特质,生产多少都卖得掉。茅台酒的销量是T+5的产量,即生产年份加上5年一共的产量。所以只要知道过去几年的产量,就可以知道未来的销量,这种模式是非常确定的。

但我一开始研究茅台时也如履薄冰,因为不清楚茅台酒的产量。当时我的一个好朋友去茅台调研,见了季克良。当我清楚茅台酒的产量之后,我心里就有底了,觉得茅台可以放三年不管。其实我是在左侧买入茅台的,当时还被套了10个点,也有人劝我,以后年轻人都不喝白酒了,过了十几年,发现大家还是说同样的话。那时茅台酒一瓶280元左右,茅台每股30元,我憧憬着如果每股价格能涨到一瓶酒的价格,就很满足了,当然后来茅台的股价也远远超过这个价格。我在2007年牛市高潮时卖出茅台,获得了30倍左右的收益。

在21世纪初的熊市之中,我选择了进修,成为中欧EMBA2003级上海班的一员。之所以提到这段经历,是因为它与我日后的创业密切相关。

在我读EMBA期间,金融班的同学以同学会的性质成立了一个班级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班级的活动,多余的部分才拿去投资。当时我们班设有七个董事、三个监事,都是兼职的。现在看来,那两三年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从最初的注册资本100万元,到扣除每年各类活动费用六七十万元后,账面还有八九百万元的规模。

在班级基金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原来负责管理投资的几位同学就想创立一个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以班级公司投入的150万元作为股本金。之后,我和其他校友一起成立了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其中班级基金占10%左右。公司最初的十几位股东,全部来自班级里的同学,还有三位同学专职投入基金管理工作中。

之所以说是“个人理念碰撞历史的进程”才有了今日的中欧瑞博,一是因为我的投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二是因为我们的确赶上了一拨牛市。在这拨牛市中,基于我曾经吸取的教训,我能够拿得住、坐得稳,所以最终的收益是比较理想的。

中欧瑞博十五年:四轮牛熊,行稳而后致远

在中欧瑞博这十五年,是我投资生涯最主要的一段经历!细说来,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我姑且浓缩成了这句话:四轮牛熊,行稳而后致远。

之所以能够穿越四轮牛熊,本质上还是因为我在风险防范方面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以2015年为例,在6月初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我写下了《伟志思考:供求关系正在起变化》一文,既用来告诫自己,也用来提示风险。这篇文章至今仍然可以在中欧瑞博的官方公众号上看到:

市场为何会有交易,是因为买卖双方都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从5月来看,有不少的上市公司股东抓紧套现、再融资,大量的散户疯狂地涌入市场为国接盘,这种强对流的现象确实不多见。是好事还是坏事?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公司老板都不珍惜自己股权的公司,投资者在投资时确实要三思。

面对汹涌而至的资金对股票的渴望,汇金公司也出现在减持股份的阵营中。这不是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因此,它的一举一动一定会传递出信息!投资者还是要认真倾听与理解它的善意。但可惜的是,跻身于洪流之中的多数人,还是不容易静下来、听进去的。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意识,在2015年“过山车”那一轮,以及此后的2016年熔断、2018年贸易摩擦、2022年多因素叠加的“世纪下跌”中,我们的回撤都远远好于大盘。这也是我长区间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在此期间的7座金牛奖杯,应该是对我经历这四轮牛熊的肯定吧!荣誉的背后,是认可。伴随认可而来的,是规模的稳健扩大。中欧瑞博的管理规模,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跨越100亿元和200亿元两个大关,同时这两年的业绩依然跑赢市场,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经受住了成长的考验。

但是我想对投资人说,荣誉只是结果,并不希望他们仅以此作为投资的依据。挑选私募管理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深入研究,关注其策略本身及其内核。

我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系统

首先,我的投资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与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深耕基本面研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另一方面,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坚持尊重趋势、策略适配,自上而下确定仓位策略、配置策略。

如前文所述,这两点都不难理解。选择优质的企业是必要的,资质不好的企业,投资者一秒钟都不要浪费,它们才是最大的风险点。而策略适配、尊重趋势,是对市场的尊重。我曾经说过,二级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波动,在极短的时间内估值波动到原来的一半,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既要求这家公司的价值不变,又要求它的盈利短时间内翻番,现实吗?当然不现实。所以我们要尊重这种波动,尊重市场本身的运动趋势和状态。

其次,我的资产投向的框架是“成长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补充”。为什么要做成长投资?我讲一个故事,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投资者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从事证券投资,整整20年间,日经指数从38586点反复向下到9700点,该如何投资?怎样才能实现财富增长呢?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加上多年的投资实战,我得出的答案是:成长投资!日本在1989—2009年失落的20年间,成长型公司如本田汽车、任天堂等,股价上涨了8倍,其表现与日经225指数迥异。

但不得不提,这里有一个文字游戏:成长股的定义其实比较宽泛。利润增长5%的公司是成长股,利润增长100%的公司也是成长股,而前者往往被称作价值股。这些定义我并不排斥,但我们内部是有明确的定义的。基于追求确定性、管理规模上升等因素,我对企业增速的容忍度会提高,但对成长本身的追求,的确是融在中欧瑞博的基因里的。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我们为何特别重视组织能力的建设。因为只有通过打造有生命力的组织,才能保证一个投资系统的效能最大化。

我始终认为,没有一种策略可以在各个市场风格中都胜出。所以,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复合策略平台,即多位基金经理负责单个基金的某一部分,以增强该基金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兼顾规模和业绩。

我们实施的是与此高度类似的行业基金经理制度。在投委会把握各阶段大的投资策略及资产配置方向的基础上,各行业基金经理负责构建与管理所研究行业的投资组合。我们追求的是将一群各有所长的人,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这种实践,在过去被证明是有效的。我们相信,只要团队不断学习与持续进化,中欧瑞博一定能持续为更多的投资人带来稳健、满意的回报! JGXHpAriqXUZR7prUrG0fljFSLsY8n7orkD3qpGjQFGUhw7tn7zDrIaqtuGNtB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