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事件的背景,研究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大小、作用路径,并探讨城市形象的修复、优化策略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缓解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深入探讨突发事件背景下城市形象修复及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突发事件后我国政府部门在塑造、修复城市形象时的相关建议,有助于在突发事件背景下,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缩短突发事件消极影响的作用周期,带动城市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城市服务产业质量,使城市形象及早得到修复和重塑,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响应策略提供科学而量化的决策依据。
随着各类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日渐丰富,公众对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当一个城市或地区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负面信息的可得性和“光环效应”等原因,这个地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可能会陡然下降。若此时政府处理不甚妥当,还可能引发公众的不悦情绪。面对这种现象,厘清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相关责任主体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和作用。在明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有利于降低公众对事件的心理风险感知,进而保护城市形象,对维护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有助于明晰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
在学术研究中,虽然关于城市形象构成或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已经较多,但较少有学者关注到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本研究意在探究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验证在突发事件影响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公众心理风险感知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政府修复策略对公众心理风险感知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将围绕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影响大小和影响路径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风险感知在突发事件和城市形象之间的中介效应及响应策略的调节效应,这有助于加深对突发事件与城市形象之间关系的认识,探明负面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影响的内在路径,为了解突发事件“如何”以及“何时”影响城市形象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4)有助于完善城市形象修复理论的相关研究。
在城市形象的研究中,研究角度多是突发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少有人将心理风险感知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之中,更少有人关注到事件发生后政府的策略和态度对心理风险感知的作用。可以说,政府修复策略调节作用的引入,为城市形象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政府修复策略的调节作用的初步探索能够预测并解释公众的心理风险感知的强弱变化,丰富了有关城市形象修复和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