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关键是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古丝绸之路是我们先祖创造的互联互通奇迹中的一个典范。如今,“互联互通”不仅是一种国际共识,也成为一种方法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9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聚焦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为基石,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中国与更多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打造共同发展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一、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互联互通深嵌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之中,古丝绸之路是我们先祖创造的互联互通奇迹中的一个典范。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前,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矛盾。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是更加开放、包容还是走向自我封闭?是互联互通还是脱钩隔离?是相互合作还是冲突对抗?实际上,互联互通是当今时代的元模式,尽管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和主流方向,互联互通不仅是手段,也是人类的内在需求。试图割裂自身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强推与他国的脱钩隔离,无异于痴人说梦。“一带一路”倡议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致力于推动互联互通,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促进世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走向。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对“互联互通”的含义、目标和任务做出重要阐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毋庸置疑,对于已经推进9年的“一带一路”倡议而言,互联互通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合作概念,成为“一带一路”的标识性概念。“互联”着眼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硬联通,也是合作的前提;“互通”着眼于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等的高速流通,共同开放并探索建立各方普遍支持的政策规则、标准和机制等,这是软联通。囊括软硬联通的“五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凝聚了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精髓。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始终聚焦于互联互通,积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多维互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些原本在国际市场中几乎被“遗忘”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再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当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充沛的源头活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普遍认为互联互通在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各国发展动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是世界各国人民寻求自身发展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诉求的新型公共产品,已经变成了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的国际经济合作行动,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赞比亚知名智库政策监测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伯纳黛特·代卡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一个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平台,通过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世界联系起来,为非洲提供了一个连接全球贸易体系的机会。阿根廷国际问题专家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促成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对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贸易流通和投资起到重要作用。德国杜伊斯堡经济促进局局长拉尔夫·莫伊雷尔表示,互联互通为有关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中欧班列开通了数条连接杜伊斯堡的线路,可以直通中国成都、西安和武汉等地。这吸引了不少国际铁路、物流和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杜伊斯堡设点,也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联合国致力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等方面帮助高度契合,宏观目标完全一致,有助于加快区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大类和169项具体目标落实的重要支撑点。

互联互通是治疗当前全球各种疑难杂症的“药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路径。互联互通是实现世界经济包容、普惠、共同发展的基础。根本而言,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繁荣的基础,现在全球40%以上的GDP都来自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因而,世界越来越需要一些全球性组织或地区性大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保障互联互通的制度、规则与管理变革,这是实现全球高质量互联互通的核心。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美国政府推行“美国优先”“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滑向保护主义和国家至上主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主张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延伸至现代版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调整与整合,对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重新寻找和发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中国是互联互通经济合作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互联互通”作为政策理念纳入其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推进“互联互通”与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自由贸易网络体系成为完善国际关系的“黏合剂”,成为中国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期的国际经济合作行动和人类面对共同挑战的最佳选项,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

经济走廊是一个区域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而形成的带状的像走廊一样的区域经济单元。在这个区域内,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主要城市,通过互通互联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连接带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条点状密集、以点带面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走廊状经济区域。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主要沿着那些自然的或人为的走廊展开,一些走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贸易路线,其他走廊则是由河流或海岸线形成的。欧亚非三大陆地理上紧密相连,亚洲与欧洲和非洲直接接壤,欧洲与北非仅隔着浅浅的地中海,历史上就已经沿古丝绸之路形成了若干经济通道或走廊,包括香料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宗教信仰之路等。“这些通道是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系统,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一起,但它隐藏在皮肤之下,肉眼不可见”。 在古丝绸之路上,人们从事跨时空的经济和政治交往,各种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也随之频繁交流和沟通,后来由于西方殖民争夺、地缘战争、民族宗教冲突等,陆上古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与此同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大西洋新航道和瓦斯科·达·伽马印度洋新航道的发现逐渐改变了贸易和交往的格局,造成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大转移,西欧从一个闭塞之地变成了全球交通和贸易的支撑点,欧洲成为东西方之间新的中心。近代以来,通过人工修建运河、公路和铁路规划发展的经济走廊周边出现了城市、工业和人口集中。截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整个欧亚人口的25%、城市人口的70%都集中在三条主要交通走廊上,每条走廊宽约100公里,连接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类似的现象也很明显

经济走廊建设是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基于特定地缘空间环境开展的互联互通功能性合作,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走廊可以看作是一条互联互通的狭长经济带,以铁路或陆路贯通为基础,伴随高压电线、石油天然气管道、供水系统、光纤通信线路等设施的联通,给走廊内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服务业提供最基本的条件;随着走廊内新城市中心的发展壮大,商流、物流、资金、技术和人员流动更加便利,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可见,经济走廊作为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的载体提高了基础设施线路和经济走廊的效益和经济影响力,并最终形成了集聚人口、发展和能源密度的循环“珍珠项链”效应:首先,经济走廊将运输、能源、水、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沿着一条既定路线“绑定”,能够给沿线的集约耕作、工业和人口中心提供发展的理想条件。其次,整个沿线经济活动的规模壮大、密度增强又极大地提高了基础设施改善而产生的效率、生产和积极经济净效益,以及生产线投资效益。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同各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包括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的互联互通基本框架作为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共建国家基于特定地缘空间环境开展的互联互通功能性合作,遵循功能性逻辑。一方面,欧亚大陆的地缘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设施、经贸合作和产能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功能性合作的主要内容,并以前者为优先领域,两者结合使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反过来也正在缓慢重塑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经济空间版图。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载体建设提升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地缘优势,努力促进欧亚大陆地理版图的强连通;在一定的连通性基础上,第二阶段则以经贸合作和产能合作为重点提升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平等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推动欧亚大陆贸易版图的相对平衡发展,带动欧亚大陆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可以看到,9年来,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将亚洲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为建立和加强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强连通图景正在使“末梢”变成“前沿”,特别是中亚内陆国家,有了“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有了铁路和公路建设,就有了发展的可能。如中老经济走廊以及中老铁路的建设使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实现修建贯通南北的铁路网络、打造中南半岛的陆上交通枢纽的梦想。原来地缘政治视野中所谓的边缘地带,如今正在成为连接东西的枢纽中心、互联互通的要冲,原来偏远的地方不再偏远,内陆地方离海洋更近,每个地方不分南北都成为发展的中心点。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正在成为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缘优势、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

习近平主席指出,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通过软硬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弥补世界发展短板,推动全球更多国家释放经济发展动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良好的道路、航线等可以缩小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揭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全球战略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在其所著的《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一书中指出,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品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取代分割成为全球组织新的范式。大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革命,超越了自然和政治地理边界,发挥实际效用的功能连接网络线将取代名义上的政治国境线,全球基础设施系统最终会变得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那样,有动脉和静脉,有毛细血管和细胞,支撑起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需求、利益和选择的最大交汇点,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至关重要。在成熟的发达国家,为满足需求建设和更新基础设施是维持和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走廊、产业园区、道路、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人们生活和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着经济体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工业化进程,吸收利用外国资本,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进而通过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相反,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便会受到严重制约,甚至难以摆脱贫困。这也会导致难以吸收利用国际资本,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展缓慢,进而陷入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可以说,基础设施对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世界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正急剧增加,投资缺口很大。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2018年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 Global Infrastructure Outlook )显示,到2040年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94万亿美元,年均约3.7万亿美元,全球基建投资缺口约15万亿美元。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大、回收周期较长,许多国家难以单独完成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水平整体滞后,多数骨干通道存在缺失路段,不少通道等级低、路况差、安全隐患大,一些国家之间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运输周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海上航道安全问题频发,海上运输信息合作水平不高。这种滞后状态既是“一带一路”发展的瓶颈,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重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欧盟国家将获益良多。“一带一路”沿线跨境贸易的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超过50%。报告以“渝新欧”铁路和青岛港口的统计数据为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3年以来,中欧之间的陆路运输成本降低了50%,海路运输成本降低了5%。陆地、空中和海上交通运输成本每减少10%,国际贸易额将分别增长2%、5.5%和1.1%。在交通运输成本降低后,比利时、荷兰、斯洛伐克的国际贸易上涨幅度将接近10%;奥地利、匈牙利、丹麦、摩尔多瓦、德国、波黑及波兰的国际贸易增长幅度也将达到8%以上

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引领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将割裂的全球化带入一个互联互通的全新时代,并将开启发展导向型区域经济合作新征程。在此过程中,政府间的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引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园区的结合,将推动一个经济体从封闭的不发达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打破经济落后恶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通过纵贯欧亚大陆的贸易大通道、产业大通道和物流大通道,把碎片化的区域经济串联起来,促进沿线国家相互贸易与投资的增加、产业转移的加速,借此打造“商流、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五位一体的新的全球链接方式,携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历史实践证明,互联互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从数十亿美元规模跃升到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类整体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更庞大广阔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来服务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商品、货物、数据和资金流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是各国自身经济增长和国家之间贸易增长的必要条件,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程度跟人口结构、资本市场、劳动效率和技术水平一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源泉,并将逐步改写全球经济贸易版图,一国更好的互联互通条件将使得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的有力举措。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更要加强互联互通,筑牢基础设施基石,坚持创新驱动,携手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一是要深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互联互通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俄乌冲突与大国博弈叠加,世界经济正在经历80多年以来最大幅度减速,个别国家大搞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发动贸易冲突,推动科技“脱钩”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逆全球化发展因素加快集聚,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互联互通国际合作更加重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各国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关上门搞封闭式发展,冲突对抗、零和博弈没有出路,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以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是世界各国人民寻求自身发展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诉求的新型公共产品,是为全球秩序、全球规则提供的“中国方案”。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强化互联互通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弥补发展短板的同时真正实现了互利合作共赢,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不断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基石,推动全方位联通。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为此,要夯实基础设施基石,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要积极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冰上五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促进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共同打造发展合作模式。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的生产力。当前,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继续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科技和理念都可以应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为大部分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国家平等合理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契机。因此,应坚持创新驱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mnyg6NeQl2+r3HNHZUhMHoPlnaQ3i64wZpCAeQP22R4bfCgDE5g51S2VhiT0+g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