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以最好的心态应对当下的经营困境?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稻盛和夫

如何用最好的心态陪伴我们度过“寒冬”,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这些问题不是靠心灵鸡汤就能解决的,而是靠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如何转变思维方式?我郑重推荐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书中就有答案。经营遇到困境,一定要看《活法》。有的朋友说:“老师,你说有答案,可是我没看出来。平时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有很多帮助,可是一遇到困难,我就不知所措了,内心很焦躁。这本书没有告诉我怎么找回资本,也没有告诉我怎么把货销售出去,上来就说活法,说人生意义,这些能帮我解决现实困难吗?”我回答:“真能。”

我2008年读了《活法》,2013年加入盛和塾,2014年立志办学校,2016年建成学校,在这两年的筹备中我吃了很多苦。我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就是因为我学了稻盛思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能看明白,所以我以苦为乐、乐在其中。2016年,我在一片怀疑声中把学校办起来了,过程中,很多启发和帮助就来自《活法》这本书。后来,我还专门在盛和塾和塾生朋友分享了《活法》大义。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企业家,一生致力于用企业为社会做贡献,他写的第一本书叫《活法》。《活法》序言的第一节为“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开篇就将转变思维方式的钥匙交给了我们。在开篇中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衣食是丰足的,礼义却很欠缺;行动是自由的,感觉却很闭塞;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得到,什么都能做成,但人们却消极悲观,有人甚至犯罪或搞出丑闻。一种压抑的气氛弥漫于整个社会,这是为什么?因为许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这段话的描述和我们今天的很多企业十分相似,但这段话又不易理解。

“老师,你误解我们了,我们没有那么消极悲观,但内心确实有些压抑,我们压抑不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因为销售遇阻、员工流动、供应商抱怨、供货不及时……是遇到现实困难了,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现实困难,给我们讲课时能不能从困难讲起?《活法》里讲的人生意义是不是离现实太遥远了呢?”有朋友这么问。其实,我为企业服务了很多年,也在反复思考,一堂课该从哪里讲起。想来想去,还是要从《活法》的开篇说起,从这里开始,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因为我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说:“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这句话怎么理解?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我们很多人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盈利、成功,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人生的意义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呢?为什么出现两种答案?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会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应对困境的心态!

我们在困境面前,之所以调整不好心态,不是因为困境本身,而是内心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梳理清楚。如果我们做企业只为成功,会迅速落入患得患失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严重阻碍我们的智慧开发,阻碍我们寻找策略。什么叫患得患失?简单说,“患得”就是我想成功,“患失”就是我怕失败。我们每一天都在想这两件事,这两个事在不停地折磨我们,使我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思考我们该怎么突围。为什么会患得患失?因为我们在设定原始目标时,把目标定在了成功上,而不是稻盛和夫先生说的提高心性上。

难道我们真的不应该在乎结果吗?关注结果不才是正确的吗?下面我们举例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些名字:张謇、周学熙、盛宣怀、卢作孚、陈启沅、方举赞、孙英德、李福明、范旭东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这些名字我们能知道两三个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是清末民初中国最早的一批民族企业家,为我们今天中国企业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如此赫赫有名的一代企业家,尤其前两位人物,号称“南张北周”,各占当时业界的半壁江山,可至今后人依然记不住。从历史看,他们和我们一样,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卢作孚是做民生航运的,在抗日期间为了能顺利把物资调往后方,他将物资从长江调到武汉和重庆,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为国散尽家财。他也是大教育家,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人或许记得,或许不记得。我们跟他们比,眼前这点东西真的很重要吗?就像歌中唱的——“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们再看这些企业:华润集团、欧亚集团、农凯集团、冠生园集团、科利华公司、德隆集团、超同公司、科键集团……这里有几家公司曾经都排在各行业第一位,现在却很少有人能记得了。

每个人的事业都是起起伏伏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中国古代《止学》一书讲道,“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命有尽时”“运有兴衰”,这就是现实。作为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应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当代,这会使我们内心变得非常平和。当我们明白企业有发展,也会遇到困境,企业有兴盛,也会有衰败,进退是常态时,我们内心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没有永远不失败、永远成功的企业,我们需要接受这一点。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中国近代企业家中能够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那么几个人。陈嘉庚,他的名字是因为厦门大学留下来的;田家炳,是因为在全国建了很多所田家炳学校,后人才记住的。其他很多企业家大家都记不住了,这是正常现象。其实也没什么,我们不可贪恋名利,也不可执着,你越执着对你伤害越重,你内心放下了就没事儿了。稻盛和夫先生做了两家500强企业后就出家了,很洒脱,拿得起,放得下。而我们呢?其实并非困境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内心的执着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要把这个事儿看明白。更何况在影响结果的所有因素中,我们只是因素之一。全局不是靠我们这一个因素就能斡旋的,只是我们这个因素比较重要而已,这么想我们也就释然了,我们就能坦然接受人世间的这些兴衰、起落、变化,心也就很平和了。

再回头看稻盛和夫先生这句话——“人生的意义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先生没有说成功,没有说要做500强企业,也没有说如果做不到500强企业,你们都是失败的。他只说要把人生的方向定在提升心性上。他写的第一本书《活法》,开篇就追问了人生意义,已定准了基调和方向。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跟稻盛和夫先生学哲学和实学;如果这些看不懂,后面的内容就把握不准,就会很痛苦。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我们不了解什么是错误的,也就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多数人通常会说,大家都这样做。可多数人都在做的就一定正确吗?我们要如何寻找正确呢?看看那些前辈是怎么走过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一生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为什么依然长寿、依然健康、依然为后人所敬仰。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不仅要有故事,还要有信仰;不仅要有奋斗,还要有欢喜。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能不能转成我们的欢喜? r0FMhXXuZpRWmYmS50YNOePQALszSF+ytDRmRisuukcvydirMLlsiI538hKv3m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