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好货不如好行情

员工给领导提建议,一定要注意时间、场合、方式、领导的理解、接受能力和真实需要。领导可能是业务高手,也可能是只会做官不会做人的官场混子。员工说的每句话,他们都可能理解出N种意思。

领导需要什么,员工永远不知道,也猜不到。

在宁完我眼里,皇太极就是一个政体管理上的菜鸟。而他自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多年,深刻理解《大明会典》的管理精髓。宁完我认为,他提出的每一条建议,没有任何私心,都是为了让后金政府的管理制度更严谨,更科学。作为有抱负、有追求的皇太极,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并执行才是。

皇太极也知道后金政府的六部管理制度不伦不类。六部中,除了岳托、多尔衮负责的兵、吏两部还像那么回事儿外,其他四部,根本达不到当初设置六部的目的。如果后金当局不按照宁完我的建议,建立六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六部所设官员,在其岗位上,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皇太极比宁完我了解这些贝勒。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贝勒手里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兵力。他们虽然口口声声地尊称他为大汗,但只要皇太极不管不顾地把努尔哈赤留下的东西全部更换,伤及后金政府里大部分当权者的利益,这些贝勒就会毫不客气、毫不犹豫地把他从大汗的位置上拿下来。因为,皇太极手里的枪杆子,对这些贝勒们尚未形成压倒性优势。

皇太极首先要做的,是保住他的大汗位子,巩固权力,把这些贝勒用文火慢慢煮熟熬烂。如果这时他添柴太多,煽风太猛,结果肯定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于是,皇太极在他的权力所及之处,只是对六部负责人敲敲警钟,并没有采取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并不了解后金政府内部情势的宁完我,见皇太极对他提出的立谏臣、更馆名、置通政、辨服制等势在必行的正确建议,当作耳旁风,一拖再拖,心里便产生巨大的挫折感。他私下认为皇太极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宁完我对他的建议被皇太极无限期搁置,很不甘心,也很恼火。他没有考虑皇太极为什么压着势在必行的事情不办,依然毫无顾及地连上奏折,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

在一次奏疏中,宁完我毫不客气地说道:大汗为了六部官员的设置,处处、事事有所顾虑,投鼠忌器,前怕狼后怕虎。您以为设置六部之后,各部就能各司其职,臣工各尽其才,政事就会自然畅通,运营效率就会自动提高了吗?治理国家,难道就是这点儿事儿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至于我多次提出的置通政、辨服制,各级官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之事,乃是管理政事的重中之重。我一再向您强调此事,可您到现在仍旧压着不办,不知道您是不想办还是不敢办,还是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办。如果大汗对我的建议理解不了,您可以多看点书,参看一下古今的皇帝对此事都是怎么做的……

如果宁完我背地里和皇太极说这些话,皇太极也不会说什么。可是,自以为饱读史书,拥有齐家治国平天下旷世奇才的宁完我,不仅在奏疏中这样说,在很多场合,当着各色人等的面,也严厉指责、挖苦皇太极不懂管理,不懂业务。这让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本来就不够自信的皇太极,心里很不舒服。

皇太极之所以没把宁完我怎么样,是因为他坚持认为,宁完我提的建议没有错,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只是不理解他的苦衷罢了。

1632年初,皇太极准备亲自率兵征讨察哈尔部。

宁完我对此又提出不同意见。宁完我认为,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经过后金军的多次围剿,势力大不如以前;与明政府的联系,也不如以前那么紧密;对后金政府的威胁,也没有以前那么大。后金政府刚刚结束大凌河战役,许多明国降将的亲人、家属都处于明政府统治者的魔爪之下。如果后金政府高层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后患无穷。

所以,宁完我主张,后金军应该暂时放弃围剿察哈尔部,集中优势兵力,攻占锦州、宁远、山海关,打开明国的东大门。

后金军为什么能获得大凌河战役的胜利,皇太极心里非常清楚。大凌河一战,后金军之所以获胜,完全是明军将帅不合、兵力配置不当所致,让他钻了空子。以后金军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一举攻下锦州、宁远、山海关。如果强攻,只能重蹈前两次失败的覆辙。

那时的皇太极,赢得起,输不起。即使他惦记着北京城里皇帝的宝座,也得耐心地用除枝剪叶的办法,一刀一刀地凌迟明政府。

因此,宁完我的建议,又被皇太极拒绝。

后来的事情,被宁完我言中。林丹汗得知后金军大兵压境,便丢弃老巢西逃,致使后金军在茫茫草原、大漠里无头苍蝇般奔波多日,也没见到察哈尔人的踪迹,闹得后金军疲惫不堪,非战斗减员严重。

皇太极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安抚属下悲观、失望的情绪,决定转攻明朝,到明朝腹地掠夺财物。只要能抢到财物,后金人的注意力就会从他这次决策失误上转移。

对于后金人烧杀抢掠的行为,宁完我一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皇太极要想就成大事,就要注意人心向背。如果后金当局能入主中原,取代朱明王朝,天下人口、财物都是后金人的,为什么现在不隐忍一些,净干些拣芝麻丢西瓜的事,闹得天怒人怨?

宁完我立即给皇太极上了一道奏疏,坚决反对皇太极入关抢掠的决策。他在奏疏中直言不讳地说:“大汗怜惜士卒连日长途奔袭,车马劳顿,不忍再去追剿察哈尔部,便决定让他们掠夺一些人口、财物回家。如果是这样,我们真的成不了什么大事了!以前,后金政府在辽东施行暴政,屠杀无辜、抢掠汉民,我们可以推说那是先汗的错误决策;永平屠城,我们可以推说是阿敏违反民族政策的个人行为;现在后金军再次烧杀抢掠,我们找什么借口呢?……的确,这次后金人为了征讨察哈尔部,卖牛买马,典当家财购买作战装备,撇家舍业地出来,如果不捞点实惠,军心肯定涣散。但是,如果大汗因此而让士兵胡作非为,是不是有点言行不一?我们以前对明人所做的政治宣传攻势,会不会毁于一旦?

“我认为,与其让这些疲惫将士到大同、宣府抢掠,还不如留下精锐部队进攻山海关,最起码还是干点正事儿。我知道,我这是与大汗甚至整体后金人对着干,但是,见到你们这样不计图谋大业成本地乱来,作为有职业操守的后金官员,我无法视而不见,闭口不谈。

“如果大汗认为,不抢掠点财物不成,那么我建议,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强取豪夺。一定要在后金军所到之处,先张贴安民告示,说明这次入关,只杀贪官不扰良民;然后投书明政府官员,假以‘两国讲和’‘平息战争’‘各享太平’的理由,要明国各地官员纳财供物。那些贪生怕死、不作为的明国官员,肯定会选择破财免灾。这样,我们既得到财物,又不落下骂名。”

宁完我的劝导,并没有阻止皇太极驱兵入关抢掠。皇太极了解这些后金人,在他们眼里,能带领他们抢掠到人口、财物和牲畜的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否则什么都不是。位子不稳、手里权力有限的皇太极,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成为后金人心目中的合格领导,这比什么都重要。

宁完我要皇太极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皇太极要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两个人在此又一次产生分歧。

最终,皇太极只接受了宁完我部分意见,申明军纪。但是,在宁完我看来,皇太极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满洲贵族们,没有宁完我那么大的追求,更没有他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自然对宁完我屡次强调后金军不杀、不抢、不扰民的建议非常反感。后金官场里的人,都视他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

以前,皇太极对宁完我一直非常尊重,言听计从,视他为后金政府里的第一高参。宁完我也不谦虚,处处以皇太极第一高参、满洲第一文人自居,自视后金官场上,只有他的政见最正确。

几次奏疏被皇太极拒不执行之后,宁完我没有反思原因,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他的政治主张。别的还好说,他反对后金将士征明途中抢掠财物、乱杀无辜的建议,直接触犯了后金官场上很多人的利益,使他成为众人眼里的“毒人”、“独人”。

宁完我根本不管皇太极的顾虑,也不在乎同僚的感受。他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只不过是众人皆醉他独醒,依然执意做一名诤臣。

在皇太极改汗称帝后,实行的各种政体改革,基本上都是宁完我以前提出的建议。但,这是皇太极的身份,由天聪大汗进化成崇德皇帝后才得以实行的。天聪大汗与崇德皇帝,虽是同一个人,但他手里掌控的权力,却有天壤之别。

宁完我提出的各种建议,都有利于后金政府的发展壮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选错了提这些正确建议的时间。

在错误的时间提出正确的建议,只会让正义的人获得错误的结果。 6nxnEF2IaxBrKkR+Ehq6VNUCExD/gRVG9Sv9iiAjZiSlrmTu2z5h21kb+pVJUB4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