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翻脸不如翻身

后金集团打包上市,大小股东身价倍增。皇太极自然不惜成本,为他的改元称帝大肆操办。在皇太极给属下分派红利时,作为皇太极成为真正皇帝的幕后推手宁完我,却成为后金官场里的看客,官场里发生的一切,似乎与他毫无关系。

宁完我、鲍承先和范文程3人,是皇太极高级智囊团的重要成员。特别是宁完我,曾经被誉为后金政府的第一文臣,皇太极身边的大红人。在后金政府里,宁完我也把自己视为帮助皇太极治国安邦平天下的股肱之臣。

按以前的官场排位,排在宁完我后面的范文程和鲍承先,现在都成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而精通管理、善于谋划,一向被皇太极视为左膀右臂的宁完我,在这个喜庆时刻,皇太极对他做何安排呢?

皇太极把宁完我从将军贬为奴隶,从哪里请来又送到哪里去了。

宁完我,辽阳人。1621年4月,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后,宁完我被俘,被分给萨哈粼贝勒为奴。作为博学的汉人才子,一下子成为侍侯别人吃喝屙撒、任主子随意责罚打骂的奴隶,宁完我生不如死,身心倍受煎熬。

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宁完我虽为明国儒生,但身为明国子民,明政府不但没有赋予他作为大明子民应有的权利,还对他施以蛮横无理的压榨、盘剥。所以,宁完我对明政府没有什么好感。

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宁完我虽然身陷囫囵,却没有认命。他为了能成为萨哈粼赏识的奴才,在服役之余,还掌握了骑马、射箭等打仗方面的军事技能。

作为皇太极的“五大金刚”之一的萨哈粼,在皇太极即位之后,自然积极为皇太极网络人才。作为后金国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宁完我被萨哈粼推荐给皇太极。

1629年,做了8年奴隶的宁完我,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他经召接受皇太极的面试。作为饱读史书、精通管理、善于谋划的文化人,又有8年奴隶生活的历练,对满人有着深刻了解的宁完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这个机会,改变了宁完我的命运。他从后金国最底层一跃而起,入直文馆,成为后金政府的官员,获得了展示他自身才华和能力的平台。

对于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宁完我心存感激。他以感恩的心态,投身到为皇太极开疆拓土的事业之中。平时,他为皇太极管理、运营后金政府,积极谋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战时,他随军出征,披甲上阵,舍生忘死,勇猛杀敌。

当时,三大贝勒与皇太极平起平坐,他基本属于名誉大汗,说话、办事受羁绊的地方很多,还不能做到说一不二。皇太极虽有年轻贝勒们的支持,但其地位还不算稳固。因此,在后金官场里,他急需培养一批与他同进退、共存亡的死士。

宁完我文武双全,精通管理、驾驭之术,自然受到皇太极的青睐。

当时的后金官场,明文规定严禁政府官员赌博。宁完我生性爱堵,即使好不容易当了官,也是赌性难改。

有赌瘾的人,只要在赌桌前一坐,立刻就忘了自己是谁,哪里还顾忌什么制度条例。

宁完我经常参与赌博的事,被李伯龙、佟正捅到有关部门。因为宁完我是皇太极提拔起来的人,有关部门负责人请示皇太极如何处置他,皇太极却压下不究。

由此可见,当时宁完我在皇太极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1629年11月,宁完我随后金军入关征战。在北京城下,他与皇太极联手,炮制反间计,假借崇祯皇帝之手,把后金的心腹大患袁崇焕送进监狱。

1630年6月,后金军攻占永平、滦州、迁安,宁完我与达海一道,在招降抚民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皇太极班师回沈后,命宁完我以副将的身份,协助大贝勒阿敏驻守永平。

1631年8月,宁完我参与了后金军发动的大凌河战役、围剿察哈尔部战役。因他在招抚方面的突出贡献,受参将世职。

当然,宁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不在战场上,而在政府的管理、规划和运作当中。他意识到,皇太极一直想在后金政府里大权独揽、朝纲独断,为了帮助皇太极实现这个愿望,他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积极为之筹划、运作。

宁完我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学会文武艺,货买帝王家”的思想深入其骨髓。在萨哈粼手下当了8年奴隶,他受满人主奴思想影响也不小。因此,在他的身上,就形成了“大明骨头后金肉”的双重政治性格。

宁完我回报皇太极赏识之恩的办法,主要通过奏议,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提出科学的管理建议。他的奏议,涉及政治、军事、教育、选举等多个方面,为皇太极管理政务提供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议。

宁完我对皇太极的最大贡献,是以合情合理的方式,积极倡议改革“八王共议国政”的政体制度,设立六部衙门。

六部衙门的设立,改变了八贝勒联合执政和八旗固山额真共同参政、议政的政治格局,为皇太极大权独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部负责人,几乎都是皇太极的嫡系或心腹,他们手中的权力,全由皇太极授予,他们全部受皇太极垂直领导,直接对皇太极负责。

六部衙门负责人的任免大权,集中在皇太极手中。自此,后金政府的政权脱离了旗属,被皇太极变相掌握。

后金政府六部衙门负责人,均由满族贝勒担任。这些人,因没有彻底理解六部衙门的政治属质,导致他们对“八王共议国政”制度还有所依恋。六部中,除岳托负责的兵部、多尔衮负责的吏部勉强达标,其他四部仍然没有履行部门职责。这让皇太极很失望,让宁完我很失望。

深谙六部衙门运作玄机的宁完我,在1632年1月,给皇太极上了一道奏疏,提出设谏臣,更馆名,置通政,为六部设立一系列服务、监督的配套机构,从而完善六部管理制度,辅助六部衙门正常运转,彻底发挥其政府职能作用。

宁完我在这道奏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自古以来,设置官职,并不是帝王们为了壮门面、安置闲散官员而设置的。帝王考虑到国事应有纲纪可循,政体要和谐运转,所以设置六部;考虑到六部权力不一,负责人素质不同,设置了六科;考虑到帝王要听到不同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从而制定科学的政策,设置了馆臣;考虑到大臣们有可能结党营私,误导帝王做出正确判断,设置通政。这些部门,这些官职,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缺一不可。

皇太极看完宁完我的奏疏之后,批示道:这道奏疏说得很对,对后金政府的制度完善有建设性意义,但我现在要裁决几件重要的事情,没时间顾及此事。这事,等我以后有时间再酌情考虑。

以前,皇太极对宁完我提的建议,几乎都是不打折扣地采纳、执行,惟独这件深化改革六部的事,他却选择压下不办,为什么呢?理由有五:

一、作为满族人,皇太极在骨子里,对汉人文化还是有一定的抵触、戒备心理。对汉人治国理念,他想接受,又很恐惧。

二、皇太极认为,从有利于管理角度出发,后金政府有必要引进汉人先进的管理机制,但对汉人的管理精髓,他还远不如宁完我认识得深刻。他以前进行的政体改革,完全出于个人集权的需要。

三、宁完我认为,皇太极作为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领导,建立完整、严密的政体制度,势在必行。皇太极不对后金政府漏洞百出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后面的事情,很难办。管理,要靠制度,而不是靠自觉。

四、作为一介书生,宁完我得到主子的重用后,便肆无忌惮地提出他认为是正确的建议,完全忽略了皇太极现在的境遇。皇太极是后金诸贝勒的官方代表,不是说一不二的皇帝。皇太极现在想要做什么事,必须要考虑诸贝勒的接受能力和容忍度。

五、在后金政府里,很多人,包括那些年轻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肯定会抱着“八王共议国政”的制度不放。皇太极的汉化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个人集权,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满族贵族的利益。这就要求皇太极的汉化改革,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步到位。

作为员工,宁完我肯定考虑不到这些。皇太极与宁完我在进一步完善六部制度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宁完我对自己的正确建议,被皇太极无理由压下不办,非常不满。于是,他便在背地里抱怨皇太极不懂管理,在公开场合指责皇太极不思进取。 lAjIA0UbbhQ2hRijSBUBpmJe6laSEbcLAxi4cq0KMWVESbyqsLPcd+o2HTdh60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