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否定

逻辑学中的“ 否定 ”与日常语言中所说的“否定”略有不同,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不过,太过深入地讨论这一问题,反而有可能变得晦涩难懂,因此,让我们深入浅出地开始相关讨论吧。

所谓否定某一命题就是主张该命题为假,也就是认为“该命题与事实有违”。例如,如果否定了“狸是有袋类动物”这一命题的话,那就意味着“狸不是有袋类动物”,这便是认为“狸是有袋类动物”这一命题有违事实,为假命题。

3.1 双重否定

倘若否定了“企鹅不是鸟”这一命题,又会怎样呢?这就是对否定形式的命题再一次加以否定。倘若照字面来写,那便是“企鹅并非不是鸟”。这样的措辞似乎有点儿奇怪,实际上,其要表达的是“企鹅不是鸟”是假命题,也就是与事实不符,因此,也可以认为其意义等同于“企鹅是鸟”。像这样,否定两次即为肯定。

对此进行一般化表述时可以使用P、Q、R这组字母,以便代入任意命题。(如前所述,“P”是意为“命题”的英语单词“proposition”的首字母。)上面这句话则可以写作“并非不是P就等同于P”。但“并非不是P”这样的措辞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令人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妨将命题P的否定写作“not P”。如此一来,前述“并非不是P就等同于P”便可以写作“not(not P)则等同于P”。虽然也可以写作“not not P”,但为了便于识读加入了括号,写作“not(not P)”。

否定两次叫作“ 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not(not P)则等同于P”这一关系在逻辑学中称为“ 双重否定律 ”。

尽管如此,“等同于”这个词还是有点儿表述不清。要先弄清楚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等同于”,因此,这里要导入“ 等值 ”这一术语。当P为真Q亦必为真、P为假Q亦必为假时,就说P和Q为等值关系,并写作“P≡Q”。

问: “≡”与等号“=”不同吧?多了一横。

答: 不同。后面会时常用到等号“=”,并笼统地将其作为“等同于”之意来使用。与此相对,这里被定义为“当P为真Q亦必为真、P为假Q亦必为假时,P≡Q”的等值则是逻辑学中给出的严格定义。

因此,“≡”是被严格定义的符号,而“=”可以简单理解为“等同于”的简略表记符号。

不过,逻辑学随后也会正式导入并定义等号“=”。那样一来,“=”就会以不同于“≡”的意义在逻辑学中出现。不过,本书尚未涉及那一步,所以,等号“=”出现的时候,大家可以笼统地将其理解为“等同于”之意。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双重否定律。双重否定律可以用等值符号“≡”来表示。当not(not P)为真时P势必为真,当not(not P)为假时P势必为假,因此,not(not P)与P是等值关系。这在逻辑学中叫作“双重否定律”。

双重否定律 not(not P)≡P

再强调一下,P可以替换为任意命题。例如,假如将P替换为“消防员是公务员”,那则成为“‘消防员并非不是公务员’等值于‘消防员是公务员’”。习惯之后,也许使用符号表记反而更加简洁易懂。

3.2 矛盾律与排中律

此处还要导入与否定相关联的“ 矛盾 ”概念。“矛盾”这个词经常使用,大家或许觉得很熟悉,但其在逻辑学中的意义更具限定性。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称一些现象为“社会矛盾”。与此相对,在逻辑学中,“矛盾”被明确定义为“同时主张P和not P”。下面举例说明。

例5 木南是大学生,且,不是大学生。

这就是同时讲了“木南是大学生”这一肯定命题和“木南不是大学生”这一否定命题,所以形成了矛盾。一般而言,“P且not P”这种形式的命题就是矛盾。矛盾中势必有假命题存在。

另外,还需要了解一下与否定相关联的“ 排中律 ”。所谓排中律就是“P或not P”这种形式的命题。

例6 栗山要么有盲肠要么没有盲肠。

此句指出是P和not P中的任意一项,不存在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的情况,排除二者的中间情况。在这个意义上,“P或not P”就被称为“排中律”。

在我们现在正要探讨的逻辑学中,排中律一定会成立。也就是说,排中律势必为真。(实在不好意思,这里说得有点儿太绕了。实际上,也有研究排中律不成立之类逻辑的逻辑学,但是,本书并不涉及那种逻辑学。)

“栗山有盲肠”这一命题是否为真,必须经过调查才能清楚。但是,“栗山要么有盲肠要么没有盲肠”这一命题,即便不调查也能知道其为真。那就是要么有要么没有。

稍微有点儿啰唆了,但还是要再举一个例子。

例7 剑持今天买的彩票要么会中7亿日元要么不会中7亿日元。

倘若预测“剑持今天买的彩票会中7亿日元”,多数情况下会落空,但如果是“剑持今天买的彩票要么会中7亿日元要么不会中7亿日元”这样的预测,就绝对不会落空。

3.3 否定和反对

在否定中,比较难的就是区分“否定”和“反对”。

例如,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养乐多赢了阪神”这一命题的否定形式。粗心的人可能会认为“‘赢’的否定或许就是‘输’”,于是便回答“养乐多输给了阪神”。也许并没有必要加以说明,这里所说的“养乐多”和“阪神”就是指棒球队“东京养乐多燕子队”和“阪神老虎队”。我对棒球并不是太了解,但调查一下就知道日本的职业棒球比赛中存在平局结果。因此,当比赛结果为平局时,“养乐多要么赢了阪神要么输给了阪神”这一命题便为假。

“养乐多要么赢了阪神要么输给了阪神”并不属于“P或not P”这种排中律形式。也就是说,如果将“养乐多赢了阪神”设为P,其否定形式not P并不是“养乐多输给了阪神”。

将任何一个命题带入P,排中律“P或not P”都势必为真。因此,not P必须包含P为假的所有情况。P和not P中必有一项为真,所以,“P或not P”为真。

因此,“养乐多赢了阪神”的否定形式必须是“养乐多没有赢阪神”。当养乐多输给了阪神的时候,“养乐多赢了阪神”这一命题为假,但这并不是“养乐多赢了阪神”这一命题为假的所有情况。而“养乐多赢了阪神”的否定形式“养乐多没有赢阪神”则包含了“养乐多输给了阪神”和“养乐多与阪神打了个平局”这两种情况。

对此,可用图3-1表示。

图3-1

所以,我们可以将“输了”称为“赢了”的“反对”,以区别于否定。可能有人会认为“赢了”的否定就是“输了”,可是,“输了”是“赢了”的反对形式,而不是否定形式。“赢了”的否定是“没赢”,它等同于“平局或输了”。

下面以问题的形式来思考一下其他例子。

问题1 “绀野喜欢佐竹”的否定并不是“绀野讨厌佐竹”,请说明其中的理由。

世上的情感并非只是简单地分为“喜欢”和“讨厌”,还有“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情况存在。命题P的否定必须包含P为假的所有情况,因此,仅仅是“讨厌”的话,尚且构不成“喜欢”的否定。对于问题1,可以像如下这么回答。

问题1的解答 因为“绀野喜欢佐竹”这一命题为假,并不是只有“绀野讨厌佐竹”这种情况,还包含“绀野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佐竹”这种情况。

可是,这个问题到这里依然还有令人困惑之处。“绀野喜欢佐竹”的否定又应该怎么说呢?

“绀野不喜欢佐竹”难道不行吗?可能有人会这么问。说“不喜欢”的话,总感觉其中包含的“讨厌”语气太强吧?如果有人跟你说“我不喜欢你”,难道你不会认为对方讨厌自己吗?

这或许就是日常措辞的难点所在。像“喜欢—讨厌”这样的反对概念清晰存在的情况下,给其中一方简单地加上“不是”的话,似乎更接近反对概念。听到“不喜欢”,往往会觉得是讨厌,而听到“不讨厌”,又会觉得是有点儿喜欢。

所以,“绀野喜欢佐竹”的否定形式似乎必须采用“绀野并没有喜欢佐竹”之类稍显不自然的说法。

此处便能看出逻辑学试图脱离日常语言的部分动机。也许这一点最好先说明一下。

不过,在那之前,再来做一个与问题1相似的题目。

练习问题4 “白须君很诚实”的否定并不是“白须君爱撒谎”,请说明其中的理由。

重点用语

P≡Q:命题P为真时命题Q亦必为真,命题P为假时命题Q亦必为假,此时则说“P和Q为等值”,写作“P≡Q”。

命题P的否定:包含命题P为假的所有情况的命题。

双重否定:对某一命题进行两次否定。

矛盾:P且not P。

排中律:P或not P。 ssppwQR1fzsU8UWVyA63r/Ee6gnkpsvdNybHpj9fHmCcLn2TSZHsXvIMDqG+lo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