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各方赞誉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时代赋予人单合一的使命和机遇,就是要将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风骨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引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永恒的活火》更具有时代意义。它展示了中国企业从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到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的跃变,不但为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做出贡献,而且为后科层制时代的全球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拿起这本书,希望每一位中国管理学学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营养和智慧,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都能从中获取新的动力和能量,每一位读者都能尽享其赋予的精神甘泉。

陈国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永恒的活火》一书记录了张瑞敏先生和全球三十多位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学者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关于经营管理的精彩对话。从这些富有哲理的对话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张瑞敏先生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激情、勇气和能力,又能够理解海尔管理模式发展和进化的动因、轨迹和生命力。张瑞敏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创造了海尔经营管理的奇迹、倡导了人的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提出了人单合一的管理思想,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企业家。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西交利物浦大学理事、执行校长

关注海尔,因其持续迭代和不断升级;认识海尔,源于学生周云杰和梁海山聊张瑞敏先生的精彩管理故事;敬佩海尔,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中国本土领导研究”对张瑞敏先生的全方位探析。从科层制到事业部,再到平台、生态组织,海尔经历了专业化控制的科层管理、交叉协作的矩阵管理、共享支撑的平台管理和自治博弈的生态管理,一直走在“踏准时代节拍”“自我颠覆”和“持续迭代”的“涅槃重生”的管理实验道路上。尽管过程令人眼花缭乱,但始终围绕着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一以贯之的宗旨:人的价值最大化;沉淀下来的管理模式:人单合一,展现了中国企业从筚路蓝缕、模仿复制到逆势超越、全球引领的壮丽画卷。《永恒的活火》呈现了操盘手的心路历程。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瑞敏提出的人的价值最大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将人的本质从生存发展的理性人提升为自我实现的自主人,一是使人的创造力得以释放,二是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使平凡人也可以实现伟大的梦想。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张瑞敏的时代功绩,择其大者有四:打造了一个全球化企业,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首创了一个引领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令张瑞敏彪炳中国企业家史册。然而通过阅读《永恒的活火》,我们可以发现,张瑞敏留给我们的最大资产,是一种让企业成为“永恒的活火”的理念,也就是在永无止境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无穷迭代的用户体验生态中,不断求变、持续进化、永在创造之中的理念。

所谓“创客”,实即“创造性企业家”,他们在为时代创造一种与之匹配并能随之长久前行的制度,同时还能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基因再造,让知识生发、流转、组合,让企业从一个生命走向无数个生命,从精装书走向活页书。

这是企业的知识自由之路,同时也是管理的灵魂所在。当我问:“如果人们想用极其精炼的表达来总结您的管理思想,它最内核的东西是什么?”张瑞敏回答:“就是三个字,‘解放人’。从管理角度,把人从执行者的地位上解放出来。从经济角度,把人从经济人的假设中解放出来。管理的要旨就是让人获得尊严,带着善意,带着同情心,带着远见、胆识与勇气。”

秦 朔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从1985年砸冰箱、重塑质量意识,开始“造物”,到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造人”(自主人),创造新的思想和模式,张瑞敏近40年的管理实践和近20年的人单合一探索,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当海尔之物(商品)销遍世界,海尔的人单合一思想与模式也在走向世界,目前这在中国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加里·哈默(Gary Hamel)

世界战略管理大师

张瑞敏拆分了海尔公司,转化成了上千个小微企业,每个小微都可以自由地制定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我,他的愿景是激励员工成为企业家,因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海尔给了我希望,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人单合一模式和科层制的差别就好像是在对比奈飞公司(Netflix)和广播电视、ChatGPT和搜索引擎。虽然没有任何一种创新能够让一家企业永立不败之地,但是他已经向我们证明:如果你想为人类的未来创立一家企业,必须首先创立一家适合人类的企业。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现代竞争战略之父”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终身教授

张瑞敏是伟大的战略思想家,海尔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楚。我最近正在研究两个相反的现象。一个现象叫作“零和”,大意是:市场有创新的产品出来,另外的企业马上开始照搬模仿,然后降价促销。总体上,资本重复投入没有效率的抄袭项目,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另外一个现象是“正和”,也就是市场有创新产品出现,其他企业不会简单模仿,而会充分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再进行创新,这样社会资源就得到了良性运用。我认为海尔是“正和”的公司,非常了不起。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管理哲学之父”

伦敦商学院的创办者和全职教授

想雕塑未来的人就必须大胆设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海尔做的这些探索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还原过去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新型组织出现,比如谷歌、Facebook等,这些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并不生产实体产品,而是建立起一种平台,让别人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做成事情。这个概念跟海尔是类似的。海尔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在一个特别的体制内做这样的事情。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管理大师,被誉为“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

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

畅销书《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本质》作者

新的点子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把点子转变成真正的产品,而不是半路被扼杀。海尔家用投影仪就实现了转换,宜家也是如此。点子如何才能变成真正的东西呢?归根到底,要有一种文化来支撑它。我们可以把“变形虫组织”视为一个网络,网状组织中的管理者到底放在哪里?应该放在所有部分,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在网状组织当中随意移动,随时可以看到组织的任何情况,而且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管理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战略家,而且这个战略可以改变整家企业。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

哈佛商学院首席管理教授

海尔这些想法在今天恰逢其时,海尔的模式是数字时代优秀的解决方案。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现代营销科学之父”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张瑞敏的探索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用户共同创造,海尔非常鼓励终端用户直接给企业分享创意和意见。现在,海尔要把层级制颠覆掉,变成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合作的组织。我觉得“消费者”这个词应该改一改了,应该改为“联合创造者”。张瑞敏是管理创新方面的一个英雄,是管理理论实践的一位先导。

理查德·达维尼(Richard D'Aveni)

“超强竞争理论”创立者

在海尔看到的一切令我大开眼界,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学生。

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知识创造理论之父”,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学院名誉教授

到海尔初步调研后,我发现海尔已经超越了我的构想,创造了一种新的概念。张瑞敏不仅在理论上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创新。我跟很多管理学者和企业领导人接触过,很少有人,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涉猎哲学,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位。他有着深厚的哲学修养,尤善于在管理理论中融入人文科学知识。

用军事术语来讲,小企业是先开火再瞄准,大企业是先准备好,然后瞄准,最后再开火。大企业和小企业如果要合并在一起做事,需要磨合不同的文化。海尔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财会体系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虑赚钱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考虑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海尔兼具大企业以及初创小企业的优势,并做到了向全世界的资源开放。

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

复杂性科学奠基人,圣塔菲研究所外聘教授

畅销书《复杂经济学》《技术的本质》作者

我发现有一个转向,在100年前,大家都觉得那是一个机器时代,我们处在一个由机器驱动的世界。但现在,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发现“生态”这个词越来越重要,认为现在不是一个机器时代,而是一个生态时代。我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张瑞敏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现在万物其实都连接在一起,处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里,而不是原来大家想的用机器来主导一切。

我觉得张瑞敏对整个企业管理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生态而不是一部机器。海尔打造生态系统的举动代表着未来。

丹娜·左哈尔(Danah Zohar)

量子管理理论创始人

量子管理中,没有所谓不重要的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激发他的潜能。海尔是‘量子管理’的典型代表。海尔对小微、内部创客的支持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量子式实践。我感觉这是一个既完全不同于西方企业,又不同于其他中国企业的实践方式。

对我个人来说,我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组织层面或者商业层面,还包括对整个世界,特别是整个西方现在所遇到的危机。我觉得海尔这样的模式其实是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可以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模式。海尔的故事不仅仅代表了海尔,在全球正在发生的组织管理、社会进化中,海尔走在了前面。

比尔·费舍尔(Bill Fischer)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创新管理学荣誉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

海尔这30年至少颠覆了自己5次,虽然说有5次颠覆,但实际上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海尔坚持的目标有一致性,从来没有变过的有两个原则:一是永远以用户为中心,二是快速反应、马上行动。同时,海尔也一直坚持对人本身的重视和培养。企业通常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比较安全的变革,海尔要做的实际上是非常迅速、激进的变革,这是非同寻常的一件事。不是说只有海尔这么做过,但我看到其他企业这么做时,会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海尔在每一次颠覆自己之前,都对趋势有正确的判断,预判到将要面临的挑战,这种颠覆是主动的。

圣地亚哥·伊尼格斯(Santiago Iñiguez)

西班牙IE大学校长,IE商学院战略管理教授

海尔现在做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式。我觉得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能够保持这样一种创业精神,也就是张瑞敏希望能够给海尔注入的一种创业精神,即能够让员工有一种自主人的感觉或者主人翁的意识。我觉得如果海尔能够持续保持这样一种竞争精神和创业精神的话,便能持续地成为领军企业。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海尔取得了非常大的变革成就。其实我最为高兴的就是我的理论能够在海尔的实践中起到这样的作用。虽然我们可能在环境上或者一些细节方面略有观点上的差异,但整体思路是一致的。

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

“体验经济”“大规模定制”倡导者

美国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创始人

我非常钦佩的一点,就在于海尔现在有非常多的小微组织,这其实是一种新管理实践。他们通过扁平化的小微组织不断创造各种各样的价值,使整个海尔持续充满活力地发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尔的开放程度很高,而且它一直都是开放的。他们并不想一劳永逸,他们在想怎么建设平台、怎么进一步开放平台、怎么获得更多的可能性,以及下一步怎么做、怎么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我认为海尔走了一条正确的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长尾理论”及“创客”概念的提出者和阐述者

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

互联网之前的那个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和产品的竞争;互联网出现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生态圈和生态圈的竞争。我综合了几个竞争因素,第一是人,第二是数据,第三是产品功能。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人工成本不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活的方式制造,成为最大的驱动力。

约翰·科特(John Kotter)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科特国际创始人

张瑞敏提出的这些创新的想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企业家会这样做,他非常有创新性。他的方法基本是使公司处于不断试验之中,不断尝试、学习、尝试,然后再往前推进。

巴扎特·伯格纳(Bazat Bergner)

挪威管理学家

海尔在绩效管理和管理创新历史上,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尔在科技和产品方面肯定是创新的。很多企业在科技和产品方面也很创新,但我觉得海尔真正独特之处,是用产品创新的激情进行管理创新。

大卫·贝尔(David Bell)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畅销书《不可消失的门店》作者

一开始海尔就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三店合一”模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海尔希望从所有渠道跟客户进行接触。这样的做法在其他企业是没有的。我看到海尔所做的,其实是越来越多地去重视人。海尔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而不是相反。

乌尔里希·温伯格(Ulrich Weinberg)

德国波茨坦HPI设计思维学院院长

海尔目前所做的尝试,是我见到的走得最远、最创新、最激进的一种创新尝试。这样一种模式能够让企业转型成平台,以用户为核心,让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创造出新的生态收入,这个模式是前所未有的。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美国经济学家,趋势学家

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

畅销书《第三次工作革命》作者

人类本该早就理解分布模式的,但直到现在才知道。我在沃顿商学院教书时,学生们以为像这种模式变革会率先出现在西方企业,没有想到海尔占了先机。

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

“物联网之父”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联合创始人

我认为海尔是我见过的在物联网方面做得最好、准备得最彻底的企业,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像海尔这样,无论是人力、资金,还是技术,都准备好了迎接物联网。海尔比其他企业处在更好的迎接未来的位置。

丹尼斯·坎贝尔(Dennis Campbell)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教授

我对海尔最感兴趣的,还在于张瑞敏如何在做这样一个分权系统的时候保持整家企业战略方向上的协同。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使海尔能够互相协同,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迈克尔·图什曼(Michael Tushman)

美国组织理论家,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教授

我研究的方向是组织和创新,我看到海尔在一个这么大体量的组织中能够展现出很强的创造力,感到非常震撼。

史蒂夫·丹宁(Steve Denning)

世界银行知识管理项目前主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访问学者

我在书中写过很多关于敏捷的原则,但在现实中很少看到企业能够真正遵循这样的原则。不过,我们看到海尔一直以来坚持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甚至是在现有的原则和基础上去进一步延伸和推广敏捷性原则。

詹姆斯·弗·穆尔(James F. Moore)

管理科学家,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创始人

海尔作为一家大企业,如此有趣、如此有价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海尔能够将一些很深刻的管理哲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形成这么多具体的机制和做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觉得人单合一模式的妙处是一方面设计了流程,另一方面把流程和人结合在一起,以此把人的创业精神发挥出来。

张瑞敏肯定是走在最前沿的,他的实践一定是比我们的学术分析走得更先更快,他也是能够将具体的分析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演变,最终做出实际成果的人。

西蒙尼·西塞罗(Simone Cicero)

无边界公司管理合伙人,罗马Hopen智库创始人

海尔通过过去30多年来不断地进化、不断地进行深刻的演变和变革来实现自组织。我们可以把海尔的自组织称为架构师的一个设想,那么这位架构师,也就是张瑞敏,在海尔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

《经济学人》杂志“白芝浩”专栏作家

管理理论产业未来10年最大的变革将会是中国管理大师的登场。中国已经诞生了一些世界性的企业,很快也会有自己世界性的管理大师,下一个彼得·德鲁克可能是中国人。海尔的商业模式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任何商业模式都应该找到一种平衡,海尔就实现了这样一个平衡:在大企业里培养了很多创业者。

潘夏琳(Lynn S. Paine)

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

约翰·麦克莱恩荣誉教授

20年前我们见面时,张瑞敏把通用电气作为榜样,现在海尔兼并了通用家电,在帮助它转变经营模式。20年前我问过张瑞敏:“您最大的对手是谁?”他说是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回答。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上明显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已经看不到了,而优秀的企业会一直琢磨如何把潜在需求开发出来,把潜在用户变成自己的真正用户。显然,海尔正是这样的公司。

海尔的生命线,就是用户第一。海尔不但利用了信息技术,还抓住了深层需求,不是消费者单独提出的,也不是生产者主观确定的,而是互动过程中共同生成的,这非常难得。交互产生有效信息,把信息传递到制造过程,涉及制造业本体的改造,这是人类商业社会的重要结晶。

如何不衰减、抗拒“熵增”,是海尔经验最有价值的部分。某种意义上,人类是靠制度性产品组织起来的,共赢增值表就是海尔在实践基础之上创造出的制度性产品。

迈克尔·雅各比德斯(Michael Jacobides)

伦敦商学院战略学教授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尔建立的生态系统,是跟海尔的组织变革、组织转型相互交织的,这使得整个组织能够更加开放,而且能够使员工与组织更加接近、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

已经有很多人在讲述海尔成功的故事,但我想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没有被充分挖掘,那就是海尔对于公司理论的发展,以及建立生态体系方面的想法。

拉里·唐斯(Larry Downes)

美国乔治敦大学商业与公共政策中心项目总监

埃森哲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畅销书《大爆炸式创新》作者

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像海尔这样大体量的企业在做如此创新性的变革,比如用户付薪。在用户付薪和跟用户交互方面,通过跟小微主之间的交流,我已经非常确信海尔变革的正确性。

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 Crainer)

商业理论家

“商业思想界奥斯卡”Thinkers50联合创始人

畅销书《管理百年》作者

过去我们从西方的企业寻求灵感,现在我们放眼全球,海尔就是在管理创新上最杰出的企业之一,这也是张瑞敏获得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的原因。海尔给员工极大的自由,来激发创业灵感,去除层级结构,消除中间层,比很多的西方企业更加鼓励开放、自由和合作。 hZxYb6K8nxsMi/uYWX15ndJ7K1LX+XkMNvsvTo7xh4kCe/6KB8UMro/V61Ycuh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