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尤利乌斯·恺撒和政治谎言的肇始

在波斯帝国灭亡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另一个不朽的世界超级大国——罗马共和国——日渐崛起。公元前58年,其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正着手策划一项颇有现代意味的创新之举——政治谎言。

在恺撒成为帝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之前(当然,此时也未有“三月厄运” 一说),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债台高筑,债务之多令人难以想象——仅在公元前61年,他就从共和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克拉苏(Crassus)那里借了一笔数目空前的巨款,然而对于早已负债累累的恺撒而言,他根本无力偿还此巨额债务。在罗马共和国,一个人登攀政治权力的阶梯是一项昂贵的游戏,每爬一阶都要行贿,收买人心,花费往往不菲。如果这笔钱打了水漂,或者偿还不了债主,那么,政客们不但会破产,而且会因名声扫地而被明令禁止参与政治生活。这样的下场正等待着恺撒。公元前59年,他刚刚结束了执政官的任期,这是最高的行政职位,并被授予了为期5年的总督职位,其中包括管辖位于高卢的两块罗马统治区域。然而,如果他不尽快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的话,他将会一无所有。

但是恺撒认为,他或许已经在高卢找到了免罪金牌。高卢是位于西欧的一块辽阔区域,覆盖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以及德国、瑞士、意大利和荷兰的部分地区。高卢大部分区域是独立的,由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统治,然而,恺撒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如果他能与高卢的某个地区开战,就能摆脱债务。高卢遍地都是财富,等待着被人掠夺,而罗马兴盛的奴隶贸易一直对战俘狼贪虎视。恺撒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开战的理由,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名叫赫尔维蒂(Helvetii)的高卢部落联盟。

赫尔维蒂人占据着高卢瑞士高原的大块区域。公元前58年,他们请求恺撒允许其经由罗马人统治区域向西迁徙。恺撒拒绝了这个请求,他倒希望赫尔维蒂人强行闯入,为他提供作战的借口。但赫尔维蒂人采取了和平方式,选择另寻线路。煮熟的鸭子怎可再让它飞掉?恺撒召集军团,跟随其后,在对方试图渡过索恩河(River Sâone)时,对迁徙队伍进行伏击。赫尔维蒂的提古里尼部落(Tigurini)被屠戮殆尽。接下来又爆发了几场血腥的小规模冲突,最终赫尔维蒂人被打败,又回到故土,成为罗马和高卢更多敌对地区——尤其是危险的日耳曼部落——之间的缓冲区。现在富得流油的恺撒已经找到了制胜法宝——发动战争,摆脱债务,获得权力。高卢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然而,恺撒这一策略存在一个大的弊病。为了向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顶峰继续攀登,他需要维护一副良好的形象,而为解决债务危机去发动战争,面儿上并不好看。恺撒必须在真相之外另提一套说法,以使他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貌似对其本人,以及所有罗马人均有好处。于是,在不断有军事报告出炉之时,恺撒决定发表自己的版本,这就是《高卢战记》( 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 )。恺撒在书里解释说,他派兵追击赫尔维蒂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赫尔维蒂打算迁移到罗马省近旁,对所有罗马人构成了安全威胁[其实,赫尔维蒂人的迁徙之地距该地区有200英里(1英里=1.61千米)之遥]。至于对提古里尼部落的大屠杀,恺撒声称此乃神旨,提古里尼人在50年前的公元前107年,曾多多少少参与了杀害恺撒妻子的一位先人的恶行。恺撒的这份陈述或许是最著名的早期政治谎言的例子,通过歪曲事实来为自己残忍卑鄙的手段进行粉饰。

在高卢战争持续期间,恺撒利用新建立起的宣传机器,专门将战时暴行粉饰成正义和正当行动。例如,公元前57年,比利时内尔维部落(Nervii)的5.3万人被卖身为奴,不应归咎为罗马的贪婪,而是因为敌人的阴谋和违背誓言。公元前53年,希腊军队将埃布隆部落(Eburones)的一些村庄洗劫一空,也被说成是恺撒为抓获一位叛军领袖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当对该叛军领袖寻而不得时,他下令一把大火烧掉了村民的房屋和庄稼,将人们活活饿死,恺撒也说自己别无他法。他说如果这些人活命的话,那他们“永远不会让叛军首领回来”。

最离奇的谎言或许来自恺撒于公元前55年对日耳曼乌西佩特(Usipetes)和腾克特里(Tencteri)两个部落的平民大屠杀。恺撒声称他们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罗马人之手,而是在发现“逃跑无望后集体自杀”。

占领高卢

高卢战争对恺撒日后升任罗马独裁官意义非同寻常。公元前50年,战争结束后,恺撒征服了整个高卢和不列颠的部分地区,其财富积累之巨,超乎人的想象,同时也开启了高卢地区长达近5个世纪的罗马统治时代。

有趣的是,恺撒的欺世之谎不仅骗过了罗马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也骗过了历史。事实上,《高卢战记》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报告之一,人们对之赞誉有加,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历史学家最终还是发现了端倪,但不是根据其种种可疑的说辞,而是根据他所用到的数字。在该评论中,恺撒声称击败了对手数目庞大的军队,例如,他宣称乌西佩特和腾克特里有43万人之众,罗马人未损失一兵一卒便大获全胜而归。先不说这一死亡数字可能性不大,我们若将恺撒所言与现代历史学家关于这一时期的研究数据相对照,一眼便知,当时乌西佩特和腾克特里绝不可能拥有如此规模的兵力。恺撒故意夸大了对手的实力,目的是沽名钓誉,抬升自己。上述对有关军事数据的调查犹如打开了一道泄洪的闸门,史学家对恺撒所言开始进行巨细无遗的审视。

世人花了2000年的时间,才逐一解开尤利乌斯·恺撒巧妙编织的谎言之网。时至今日,《高卢战记》不再被视为符合历史事实之作,而是被看成最早期政治谎言及其种种危害的范本。 +CBxl/5R1vgmCp6zPaBAMgeCBQ46iArkSBtsfifxXw88dvdIO9BvL+kiPgahcTj0



西塞罗的《斥安东尼》

恺撒所开创的政治欺骗术并未随着他的去世而寿终正寝。事实上,他被暗杀身亡后,另一位罗马政治家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将恺撒的这一做法“发扬光大”,使得宣传和欺骗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由此诞生了一则最早期的虚假新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刚受封“终身独裁官”不久,正春风得意、尽情享受罗马共和国专制大权的尤利乌斯·恺撒,被一帮反对派的元老围住,他们每人手中都握着刀。元老们认为没有人应该拥有绝对而不受约束的权力,即使不得不有一个人拥有此权力,那也绝对不能是恺撒。他们一齐挥刀向前,杀死了恺撒。这些人视自己为解放者,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暴君统治。然而人民并不买账。恺撒深受中下层社会阶级的爱戴,他们认为恺撒之死,是因极少数人丧心病狂的争权夺势所致。于是国家陷入了内讧和骚乱,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也卷入其中。他没有参与刺杀恺撒的阴谋。但当听说这位独裁官死亡的消息后,他欣喜若狂。西赛罗希望抓住这一扭转乾坤的大好时机,使罗马共和国重回恺撒统治之前的政体。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他需要与恺撒的继任者结盟。

有两股政治势力在争夺王位,一位是恺撒生前的得力助手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另一位是恺撒的外孙和养子屋大维(Octavian)。实际上,恺撒早已立下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接班人,但这个男孩只有18岁,政治上相对还欠些火候。而相比之下,马克·安东尼在恺撒死后获得了广泛支持,被视为恺撒派事实上的继承者和领导人。西塞罗想让罗马重回恺撒统治之前的共和制,这个主张马克·安东尼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西塞罗把目光投向了屋大维。西塞罗身边的人强烈警告他这样做有风险——屋大维可能经验不足,不够老练,但他是出了名的聪颖和残忍,为了利益,他会摇身一变,从朋友变为敌人。然而,西塞罗对他们的提醒权当耳旁风。屋大维毕竟还是个孩子,西塞罗应该能斗得过他,按照自己的需要,把他培养成将就着能用的一位君主。现在,傀儡人选确定下来了,西塞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除掉马克·安东尼。

西塞罗发表了一系列演说,这些演说被称为《斥安东尼》( Philippics )。他想利用这些演说来诋毁马克·安东尼的人品。他借鉴恺撒的做法,捏造事实,把安东尼说成是未来的暴君,来推进他自己的计划。

公元前44年9月2日,西塞罗在元老院发表了他的《斥安东尼(一)》。他上来先亲切称呼安东尼为“亲爱的朋友”,然后开始对其人品进行含蓄隐晦的抨击:马克·安东尼不适合继承王位;恺撒制定的所有“好”的法规会被他统统废除,从而断送掉罗马共和国的基业。为了强调他对于安东尼统治罗马是何等忧惧,西塞罗引用了阿克齐乌斯(Accius)的一句诗:“只要他们感到恐惧,就让他们去痛恨吧!”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将是安东尼的国家治理之道。不出所料,马克·安东尼对此无力应对,9月19日,他再次召集元老院会议,愤怒地回应西塞罗,并诬陷他是谋杀恺撒的幕后主使。西塞罗对此怒不可遏。他原打算通过数篇《斥安东尼》不愠不火地抹黑安东尼,现在干脆火力全开,对其人品肆意诋毁。

颇具杀伤力的毁谤

《斥安东尼》改变了历史对马克·安东尼的看法,但这并非当时对其人品唯一的中伤。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同盟并未持续太久;双方关系破裂后,屋大维就开始对这位前盟友进行猛烈的舆论构陷。我们因此有了马克·安东尼沉迷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Cleopatra)美色,将罗马国家大事抛之脑后的故事。

《斥安东尼(二)》是西塞罗十四篇演说中篇幅最长、火力最猛的一篇,其言辞之激烈,无出其右者:“啊,他的厚颜无耻、道德败坏和荒淫无度是多么令人无法忍受!”西塞罗丝毫不讲情面,说安东尼吸毒三日,身上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还说他是个窃贼,崇尚暴力,还曾是个性工作者。西塞罗并未去证实这些说法,它们大多没有事实根据,但事实证明,这番造谣诬陷对安东尼的人品中伤影响深远,乃至2000年后,世人仍将其视为做事不计后果的花花公子。

西塞罗无中生有、挑拨事端的《斥安东尼》系列演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3年春天。是年4月,元老院支持了他和他的虚假说辞,宣布安东尼为国家公敌。屋大维带领元老院与安东尼作战,巧妙地击败了这位恺撒的潜在继承人。胜利以后,西塞罗向罗马人民发表了欢欣鼓舞的讲话——他的计划取得了胜利,共和制将得到恢复。然而,他忘了一件事——有人曾提醒过他,屋大维靠不住。这边厢西塞罗在庆祝胜利,那边厢屋大维和安东尼已经结成了联盟。

屋大维、安东尼与恺撒的长期盟友马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联手,组成了第二个“三头同盟”,这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军事独裁政权。他们夺取政权以后,便开始草拟一份公敌宣告,即一份被立即执行死刑的名单。当然,马克·安东尼要确保西塞罗的名字在这份名单上。公元前43年12月,西塞罗被斩首,在另一次恐怖的报复行动中,安东尼下令,将西塞罗的头颅放在罗马广场上示众,同时示众的还有他用来写字的那只手——西塞罗的笔到底比不上安东尼的剑锋利。 +CBxl/5R1vgmCp6zPaBAMgeCBQ46iArkSBtsfifxXw88dvdIO9BvL+kiPgahcT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