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

倘若今天你拿起一本中世纪旅行指南《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 The Travels of Sir John Mandeville )来读,或许会觉得茫然和困惑,这种感受是可以理解的。这本大概在14世纪中叶出版的自传式环球旅行指南,据说是一位英国骑士所写。这本书介绍了亚洲和非洲等遥远国家的风土人情,也有对世界上一些未知地区的描述:在这些具有奇幻色彩的地区,狮鹫在空中飞翔,独眼巨人来回游荡,他们以蹄为脚,以头为躯。显然,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书中内容根本就是骗人的,就连其所谓的作者约翰·曼德维尔爵士(Sir John Mandeville)其实也并不存在。但此书出版后,无人质疑其真实性,如同蒙茅斯的杰弗里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国际畅销书。事实上,有传言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启航前往新大陆之前也曾参阅过曼德维尔的游记。然而,曼德维尔的书如此令人痴迷,并非因为其中有关于哥伦布在旅途中苦苦难觅的狮鹫的描述(有人这么认为),而是它塑造了一种文化差异观念。

《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包含前后迥异的两部分。前半部是作者在前往耶路撒冷和圣地的途中对欧洲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这个部分我们未发现太多编造神话故事的痕迹,或许是由于其大部分内容是曼德维尔直接取自其他中世纪朝圣指南。所以,虽然曼德维尔本人可能从未踏足过这些国家,但他所用材料的原作者却曾实地到访,这意味着其大部分内容是真实的(然而曼德维尔毕竟是曼德维尔,书中还是有一些奇怪的内容,如作为中世纪旅游目的地的挪亚方舟)。意料之中的是,这个关于朝圣的部分是写给西方基督教的一封情书,里面到处是关于圣经的引用和隐喻。通过这种宗教视角,曼德维尔提出了“他者”概念。有这样一个群体:跟他一样,属于白人,来自西方,然而不知何故,其是非观念与自己相去甚远。这在曼德维尔的“希腊之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在这里遇到的人信仰希腊东正教,并指出“希腊人是基督徒,但他们信仰的基督与我们不同”。曼德维尔对这种差异颇感兴趣,接着便用很长的篇幅剖析了双方所信仰的基督教有何不同,尽管他明确表示,他认为他们是错的:“上帝出于仁慈而做了修改!”

这些宗教差异构成了该书前半部分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曼德维尔都将之与自己完美的西方白人基督教做一番衡量。然而,尽管觉得他们的生活很“奇怪”,但他认为宗教是弥合他们之间文化差异的一座桥梁。可悲的是,他的意思并非要采取完全包容的态度。在曼德维尔看来,不同的基督教流派,比如希腊东正教,可能是错误的,但他们的宗教中也有耶稣基督。他遇到的穆斯林也是如此,因为在伊斯兰教中,耶稣被视为先知。曼德维尔认为这是可以“拯救”他们,使之皈依自己的基督教、将其“异质性”文化改造为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信号。曼德维尔敦促读者们对自己不熟悉的文化要持包容态度,因为总有一天(借助于小规模的圣战运动),他们是有可能转到“正确”道路上来的。

为谎言作插图

今天,《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以其令人震撼的木刻插图而闻名,这些插图描绘了曼德维尔声称遇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人和生物。原稿中并没有这些插图,是15世纪时增加的,其中在法国和德国的版本中最为突出,英国再版时也复制了这些插图。

然而,这种有限度的宽容并非人人都可享受到。曼德维尔写道,他和那些信奉犹太教的人之间永远找不到共同点。对犹太人的妖魔化从首段开始,贯穿整本书。这种反犹太言论其实并不新鲜——基督教在崛起过程中与犹太教冲突不断,最终的情形是前者愈来愈受欢迎,后者却沦落至遭受迫害的地步。1215年,教皇颁布法令,要求犹太人必须佩戴可识别身份的徽章。1290年,爱德华一世下令将犹太人驱逐出英国;欧洲黑死病大流行期间,犹太人被指责为疫病暴发的罪魁祸首,整个欧洲大陆便开始大肆屠杀犹太人。曼德维尔的行为不仅是迎合那套业已存在的观念,而且变本加厉,声称他在旅行中意识到犹太教是终极威胁:“他们会在反基督运动爆发的时候走出家门,对基督徒展开大屠杀。”

对犹太教的最后谴责出现在本书后半部分,这部分重点描写的是耶路撒冷和朝圣者步履之外的世界,全书最荒唐可笑的谎言即出现在这里。在作者虚构出来的土地上,生活着巨人和眼睛长在肩膀上的人。曼德维尔的许多读者从未踏出过国门半步,这也是曼德维尔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且能全身而退的部分原因。他是这样描写埃塞俄比亚的:在这里,很多人的下半身仅是一只奇大无比的脚,人们靠它跑来跑去;孩子们生下来是黄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变成黑色。这看上去荒谬至极,但对于普通的中世纪读者而言却未必荒谬。他们从未去过埃塞俄比亚,可能也不认识任何来自那里的人,所以他笔下的这番描绘,为何就不能是真的呢?然而,尽管曼德维尔把埃塞俄比亚人写得很荒谬,但仍将其归为可被“拯救”者之列,因为圣经上讲耶稣降生时,有三位国王前来朝圣,其中一位就来自埃塞俄比亚。

然而,曼德维尔离开埃塞俄比亚后,便抛弃了原有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拯救他人的想法。这是因为他在旅行途中经过了几个海岛,岛上的人就像犹太人那样,跟自己差异太大,简直令人无法忍受。然而这一次差异不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如同外星人般陌生,且野蛮粗俗。这里到处都是独眼巨人和蹄人。然而,这一切都是作者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出来的,愚蠢得近乎可笑,但这背后却隐藏着更为阴险的一面。离开这些野蛮落后、稀奇古怪的岛屿后,曼德维尔来到一个王国,在这儿找到了安全感。这里的人们生活富庶,生着白皮肤。此时,曼德维尔重提本书前半部分的主题:去认识不同的人,而这些人听说过基督教,因此可以被拯救。

《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提出了一种文化同质的理想模式。这种模式中有四类人:第一类是曼德维尔和他的读者,善良的西方基督徒;第二类是那些“奇怪的”、不同的人,这些人经过改造,可以加入到第一类人所属的文化中来;第三类是犹太人,他们的与众不同使之成为不得不根除的凶兆;第四类人太过于不同,只能被看作近于人类的一种人。相较于其他几类人,这是一个劣等而野蛮的群体。今天读起来,这种文化观念就像一部反乌托邦小说的开篇,但它却很受欢迎,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将看到为了使曼德维尔构想的世界成为现实,人类付出的代价何其惨痛。 6z5gC0g66V6teAYjZwgl5hVP/j4YWZ4Y8AOFBk7xPI5bNqmkW+Zvm44yYtQXaI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