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在很多场景下是对的,但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香烟、酒精、加工肉制品是1类致癌物,没有安全量!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香烟归入1类致癌物。对于多项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说明,吸烟对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没有安全量。男人每天一支烟,患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提高48%和25%;女人每天一支烟,其风险分别提高57%和31%。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呼吁,每天都应该是无烟日。
2014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在“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对于癌症,酒精的安全量是0。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加工肉制品定义为1类致癌物;红肉为2A类非常可能的致癌物。(健康)风险随(红)肉类摄入增加而增加,现有数据不能得出有安全量的结论。
可以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讲究养生的民族。可是你知道吗?全球每100个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占27个,远远高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这说明,我们在癌症防控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吸烟、吃红肉、喝酒;逢年过节送礼送1类致癌物;大张旗鼓为1类致癌物做广告,谈多少养生,花多少钱养生都白搭。
不是说少量饮酒,适量吃肉是有益健康的吗?抱歉,科学数据不能支持这种说法。
2018年,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的,涉及195个国家、近600项长期研究的荟萃分析进一步确认,任何量的酒精摄入都要以生命的健康作为代价。2018年发表的大规模荟萃研究发现,肉类与37种健康风险成剂量效应关系,与其中21种疾病显著相关。
当然,量少肯定比量大更安全一些,但是不抽不喝不吃才真正安全。一块肉、一支烟、一杯酒,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每个人出生那天都自带了一个健康银行。这个银行的初始存款因人而异,但是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银行里面存了多少钱。出生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向这个银行里存钱或取钱。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做有益于健康的事时,我们会为健康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当我们做损害健康的事时,我们只会加速银行里的存款减少。
如果我们不断地做减分的事,我们不知道,下一次账号里是否还有钱可取?当我们得了重疾,我们才意识到,银行里的存款不多了。这时候哪怕是做一点点损害健康的事,都可能导致破产。当然,这时候马上改变,仍然有可能挽回,只不过我们只能加分不能减分了。最好不要等到这一天。
经常有人问我,徐博士,孩子能不能吃点肉?难道孩子就可以自我伤害吗?童年时期是培养人的健康习惯最关键的时期。错过了,可能就错过了为健康投资的最佳时间窗口。
还有一件事我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长大以后就可以喝酒了……成人就可以自我伤害了吗?岁数大了不是更没有资本做损害健康的事了吗?
我们提倡减法生活,就是要减掉那些自我伤害,减少从健康银行里“取款”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健康银行才能维持得更长久。
一些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些人的食物。根据富尔曼医生的营养密度计算,动物性食物、精米精面和食用油属于垃圾食品。饮食结构中,“10%的垃圾+90%的食物”,和“90%的垃圾+10%的食物”,你要哪一种?我相信你一定回答,我要100%的食物。荤素搭配无异于垃圾和食物的混合。
均衡饮食不是搭配垃圾和食物,而是在食物里面均衡,在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里面均衡。
有一种说法,“时间是癌症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同样的逻辑,我可以说,时间是所有疾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人出生后的死亡概率是100%。一个类似的观点是,在治不好一个病的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于基因的遗传。
物理学告诉我们,熵增(趋于无序状态)是必然趋势。但我们可以让时间成为健康的朋友,因为生命有自组织的能力,健康银行可以通过不断做“存款”的事,不做“取款”的事而改善。同样,我们也可以聚焦那些我们可以掌控的因素,比如,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愈力,等待你通过停止自我伤害来展现。
我喜欢华为那首歌(华为消费者业务品牌主题曲“Dream It Possible”)中的一句:“Everything we were don’t make us who we are.”(我们的过去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
走出习惯,走出舒适圈,做出改变,停止自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