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鸿章拒绝学习日本

洋务新政做了什么事情?就是回应西方对中国一直的期待: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来发展,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中国的市场向西方开放,外国人可以来中国游历,这些事情都通过《北京条约》得到了解决。

洋务运动的经验究竟在哪里?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力量,迅速、高效发展起来了。洋务运动开始之后,他们马上发展的就是军事工业。当然不像美国的自由体制,交给民营机构。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用国家资本发展军事工业速度是非常快的,从1861年开始到1867年,江南造船厂就可以制造出和在德国生产的质量差不多的枪、炮、船。这一点使当时清朝官员感到很自信。

日本的明治维新从1868年开始,到1871年时,日本有一个代表团到中国来,他们交流了对改革前景的看法。明治维新时,日本人的目标是脱离亚洲,转型向西,要在远东建立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日本人讲,我们不会纯粹发展经济,更不会利用国家资本来发展经济,而是希望发展一种自由经济形态。这个代表团说中国的发展也可以这样做。李鸿章说,这种东西只适合小国,只适合你们这种没有文化根基的国家。中国是个大国,有自己的文明和本质,不可能像你那样做!

过了几年之后,日本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于1884年进行一次谈判。伊藤博文说,李中堂,你应该改变一下中国的发展思路了,你们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这时日本的明治维新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他们的经验是允许自由经济的发展,而且政府的责任就是允许自由经济的发展。所以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有6000家民营企业,而中国没有一家,只有几家大的国有企业。日本企业的效率非常高,对资本的运用也非常高。

由于国家投资做得很快,洋务新政产生了一些弊端,就像今天的大国企领导为什么敢高消费一样。我研究1860年的洋务运动之后,知道它们确实给政府增加了财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他们的高消费。江南制造局发生的窝案一点都不比今天的刘志军案小,但是却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慢慢抹平了。为什么?因为不是一个人在得利,是一个体制性的得利。所以等到甲午战争后反省这些问题时,人们发现洋务企业确实有效益,但是洋务企业就是封建衙门。我们这么多年的近代史教材也是这样批评洋务,说它是衙门化的管理。就像现在的大国企一样,完全是一种行政级别的官僚化管理。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导致了中国经济畸形发展。在三十年当中,它给中国布下了基本的工业架构,形成了几个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但是它并没有充分开发中国的资源,也并没有把中国的产业完全跃升到另外一个新的台阶。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经济形态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接受了《马关条约》的教训之后,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了巨大调整。

讲到洋务运动的终结,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第一步就放开了对资本的管制。这也是《马关条约》最重要的约定——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自由办厂。1895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才真正超越了原来的洋务时期获得大发展。

《马关条约》有一条是放开了对民营经济的管制,这使得民营企业在1895年之后,突破了原来国有经济一家独大的垄断。一般历史教材讲到这里都会提到,这导致两个新的阶级形成,一个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是中国的工人阶级真正出现。为什么?因为这时资产多元化、经济形态的多元化一下子改变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给中国的最大教训,就是一个单一形态在运转,表面上是高效率,也赚了很多钱,但实际上一场甲午战争打下来,才发现是无效的。为什么?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央政府马上就让各地给中央提供财政支援。当时派给两江总督的任务是3万两银子,可是他却拿不出来。两江总督派到江南制造局,也拿不出来。为什么?都投资了。结果在战争进行当中,中国政府仍然靠政府的信誉向西方借钱去买军火。

在《马关条约》谈判的时候,伊藤博文又对李鸿章说了一段话,我在十多年前就建议过,你们的经济不能这么单一。这是一个胜利者告诉一个失败者。李鸿章讲了真话,他说,中国的事情太复杂,人太多,嘴太杂,我也认识到了,但是没办法解决。这就是三十年洋务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训。 YryUL6LJIDcFgpefGkbFWkRPb1urevZ9MwZDPro/50BGGKI2oRyACiqH6KFMs1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