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仰与科技
SPIRITUA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持人:

下午好!今天是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有史以来最幸运的一天,因为我们邀请到了索达吉堪布。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今天堪布到访的第一个地方是我的办公室。所以我的办公室是最有福气、得受加持最多的地方。

不再耽误时间,接下来有请堪布——

我是来自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藏族人,而且是藏族出家人。你们很多人以前也许只是在电视上见过藏族出家人;我也是同样,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非洲,并没有到过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非洲。

我们藏族的很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所以青藏高原上常常回荡着藏民的悠扬歌声。最近我发现非洲人也有类似的天性。昨天我坐在南非去往莱索托的飞机上,当时飞机颠簸得很厉害,让人有些害怕,不过前排的几个非洲人一直欢歌笑语,我不禁想:“应该不会出事,因为他们的笑声非常动听。”有时欢乐的笑声确实给人带来一种安慰。

一、引言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信仰与科技”,主要谈谈信仰与科技的关系。

以前我常听说非洲是一个战争横行、疾病遍布的地方,但是到了这里发现也并非这样,反而感受更多的是这里人们的纯朴和善良。实际上,不论在人类演化还是自然变迁方面,非洲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前段时间我在开普敦大学遇到一位考古学教授,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具有非洲布须曼人的基因 。相当多的考古学家、遗传学家和人类学家认同这一观点。因此,可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

另一方面,世界陆地也发源于非洲。按照地质学的观点,地球表面覆盖着坚固的板块,由于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的推动,有的板块漂移形成亚欧板块,有的漂移形成美洲板块……而非洲板块一直没有移动,它应该是全球陆地板块的起源地。

由此可见,非洲是人类以及世界陆地的发源之处。

不过从现今的状况看,不论美洲、欧洲、大洋洲还是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在现代科技方面取得了飞跃的进步,而非洲却不那么理想。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你们是非洲未来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接力者,有责任思考这个问题。

二、信仰与科技的碰撞

消失的文化

如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科学技术被大力弘扬的同时,传统文化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年轻人出生的年代,正是因特网诞生之际,因此他们心中不一定有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印迹,有的只是现代科技和知识的身姿。他们会唱流行歌,而不懂民族歌;知道一些流行名词,却对传统道理知之甚少;一些家族文化在他们心中也难觅踪影。

所以,这个时代的未来走势让人担忧,不论非洲人还是亚洲人,将来也许只信奉一种“宗教”,那就是科学。然而科学只是一种知识,如果被好人掌握,可以造福人类,如果落入坏人之手,就会给人类引来灾难。

科学家的忏悔

大家可能知道,19世纪60年代左右,瑞典的诺贝尔 (Alfred Nobel, 1833-1896) 有感于开山工人的辛苦劳累,想要为他们减轻负担,于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研发出了炸药。不过非常不幸的是,炸药后来被应用于战争,它的巨大威力让很多人的生命瞬间灰飞烟灭。

由于研发炸药,诺贝尔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悔恨,因为炸药给人类造成了极大危害。为了消除内心的愧疚,诺贝尔捐出部分财产设立了诺贝尔基金,用于奖励那些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造福人类的人。一百多年以来,诺贝尔奖一直不断地在颁发,很多人获得这一殊荣。

与此类似,爱因斯坦出于利益人类的初衷而研发原子弹,后来美国将两枚原子弹投放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得那两座城市瞬间面目全非。这件事让爱因斯坦痛心疾首,直至临终前还对研发原子弹后悔不已。

由此可见,一项新科技的出现,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引发弊端。

如果能用信仰和道德的准绳框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会避免其弊端。所以,明智的人一方面会学习高新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丢失传统文化和信仰。

在如今的非洲,很多世界级企业到这里寻找市场,比如美国的微软和谷歌、中国的华为等,在这种情形下,非洲年轻人乍一接触高新产品,诸如手机、电脑等等,也许会被彻底吸引,而将传统信仰和文化统统抛弃。

因此我有一个忠告:希望非洲的年轻人牢牢守护有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再接纳高科技,尤其你们本有的信仰不要丢失,这很重要。

三、信仰,心灵的归宿

信仰对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过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没有信仰。这一点其实很可怕。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也许你们有些人不一定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确实每个人都需要有个心灵归宿——一份宗教信仰。就在座的各位而言,可以选择信仰原有宗教,也可以去信仰外来宗教,比如佛教、基督教等。

以佛教来说,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世界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佛教禅修。前段时间,我去了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这几所大学都设有佛教研究会和禅学社,很多老师和学生在修持正念禅。

禅修确实对人心有很大的利益。现代人普遍非常忙碌,很容易陷入焦虑、忧郁的心态中,比如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被抑郁症困扰,而禅修可以让心灵恢复宁静、获得安乐,因此那里的不少人为了调整内心而努力禅修。

不知道莱索托有没有人得抑郁症?可能没有,看起来每个人都很快乐。即使有也是少数——这是我的估计。

总而言之,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信仰能给人带来切实的利益,因此大家有必要花时间研究一下佛教等宗教,如果能学会运用宗教的智慧调整内心,就可以找到真实的快乐。

现场互动

问:应该如何对待外来宗教?

堪布:对待外来宗教,要有开放的态度——在守护原有宗教的同时,可以去了解和学习外来宗教。

我是一名佛教徒,但是也相信基督教的慈善理念,会去基督教的教堂祈福、供灯,还会跟很多人探讨《圣经》的道理。如果我很狭隘,只容纳自己的宗教,可能就无法做到这样。

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宗教徒在不违自宗信仰的情况下,可以去了解其他宗教、文化与知识,这是完全合理的。否则如果认为除了自己的宗教,其他一概都要排斥,那么连现代科学也要拒之千里了,而实际上现代科学成果很多人都在享用。

问:生活中出现挑战时,如何运用禅修应对?

堪布:不是遇到挑战才想到禅修,而是未雨绸缪,平时就要常常修持禅定。

人的很多痛苦源于心,比如一个小问题,依靠智慧完全可以解决,但是心态不好的人,可能会把问题看得很大,最终导致无法收拾。这种人如果能每天早上禅修一会儿,五分钟、十分钟,或半小时、一小时,内心就会逐渐放松,趋于平和,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

也许有人觉得:“禅修是宗教方法,我不太愿意用。”这也没关系,现在牛津大学提倡一种无宗派禅修——不提宗派、只是调心,这可能适合这个时代中的部分人。

问:您今天的演讲中,哪些是需要我们记住的关键点?

堪布: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有两个要点:

第一,继承本有的文化和信仰。现在很多年轻人一味追逐新世界,把传统抛之脑后,这对未来是无利的。希望非洲的年轻人不要这样,应当好好珍惜和继承传统文化和信仰。

第二,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如今的时代,非洲人民也应该勤奋学习各种高新科技,以此造福自己的国家乃至全人类。

一方面不丢失传统文化和信仰,另一方面抓住机遇学习和接纳现代科技,这是我的两个建议。

问:佛教可以消除人的不好情绪吗?

堪布:可以的。依靠佛教,我们能清楚觉察心中的破坏性、负面情绪,继而进行调整。

如今世界上很多高校开设禅修课,就是因为一般人难以认识烦恼,诸如贪欲、嫉妒、傲慢、愤恨等,如果能借助禅修等佛教方法,就可以全面把握这些负面情绪,进一步控制它们,避免它们带来伤害,就好比识破了小偷,就能随时关注他,避免他为非作歹一样。

主持人:

今天我们学到的道理比任何一天所学的都丰富、珍贵,让我们至诚地感谢堪布!

“爱,

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

能降服一切。”

——爱因斯坦 a6n3NnfhEQ23pCHcG6Wy3SOUeU1zPq3waSVFdoGfyWDFxUkj6Jp47s0WcGZYAa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