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虞姬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春秋战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如果说,春秋是在争霸,战国是在争雄,那么秦汉以后,最高级别的争夺,就是争天下了。由平民而争天下,最早的案例就是刘邦和项羽。从功业的角度看,赢的自然是刘邦,他赢得了两汉四百多年的江山;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赢的却是项羽,千载之后,英雄末路,霸王别姬的故事,还在江湖与庙堂之间口口相传。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霸王别姬的女主角——虞姬。

说到虞姬,大家大概会觉得,她姓虞,而“姬”则是美女的代称,“虞”“姬”合在一起,恰恰是虞美人。是不是这样呢?未必如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有美人名虞。”也就是说,这个“虞”字,不是她的姓,倒是她的名。而“姬”呢,既可以是女性的代称,也可能是姓,毕竟周朝的国姓就是姬姓,从周朝分化出去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也都是姬姓。既然如此,如果说虞姬是姓姬名虞,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其实倒不单单是为了辨别虞姬的姓名,我只是想说,史书中有关虞姬的记载其实少得可怜,连姓名都弄不清楚,更不用说她仙乡何处、芳龄几何、因何认识项羽等人生细节了。我们真正看到她的那一刻,恰恰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刻,那一刻,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霸王别姬。

要讲清楚霸王别姬这件事,还得先从秦末大乱说起。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当时,楚国的江湖声望最高,各路豪杰都尊奉楚怀王的孙子为领袖,仍然号称楚怀王。这位楚怀王跟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谁先打到关中地区,拿下秦朝的都城咸阳,谁就当皇帝。这本来是个大家都认可的约定,可是没想到,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什么问题呢?项羽功劳大,而刘邦入关快。当时,项羽率领的是主力部队,一路向北打,对抗秦军主力。他们破釜沉舟,一举消灭了几十万秦军,让秦朝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说,在推翻秦朝这个事情上,项羽功劳最大,他在各路诸侯之中威望也最高。而刘邦呢,率领的是余众,也就是项羽剩下来的部队和沿路收编的军队,一路往西打。秦军主力不都在对付项羽吗?所以刘邦根本没打什么像样的大仗,顺顺利利就进了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如果按照当初楚怀王的约定,刘邦就算是捡了一个皇帝。这样的结局,项羽怎能接受呢?他马上也率领军队入关,还给刘邦设下鸿门宴,其实就是想在宴会上结果了刘邦。可以想象,如果鸿门宴按照项羽的预期发展,刘邦被杀,项羽称帝,整个中国的历史就得改写了。但是,真实的历史并没有按剧本来演,鸿门宴上,刘邦凭借自己的谦卑,凭借一帮朋友的维护,当然,更凭借项羽的一念之仁,逃出生天。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楚怀王当初的约定也就不算数了。项羽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此外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其中,刘邦被封在汉中,称汉王。

这次分封把项羽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会打仗,但是不会搞政治。要知道,秦朝已经实行了郡县制,就是最上面有一个皇帝,是绝对权威;皇帝之下,地方分成郡、县两级,长官听凭皇帝调度。君强臣弱,这样的政权比较稳定。项羽放着这么好的制度不用,偏要重走西周分封的老路。可是,西周分封的都是皇帝的子弟亲戚,好歹还有亲情维系,而项羽分封的,却是一帮有实力的军阀,这些人怎么可能安分守己呢!所以,分封没多久,天下就乱起来了,汉王刘邦也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冲出巴蜀,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这样一来,楚汉战争就开始了。

楚汉战争到底打得怎么样呢?简单说来,就是项羽刚愎自用,虽然经常打胜仗,但是朋友越打越少;而刘邦知人善任,虽然经常打败仗,但是朋友越打越多。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年之后,项羽最终被刘邦围困在了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的灵璧。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情境下,史书中有关霸王别姬的记载出现了。这段记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什么意思呢?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安营扎寨,兵力很少,粮食也快吃光了。刘邦和其他诸侯王的军队已经把他重重围困起来。夜里,项羽听到包围他的汉军营里居然响起了楚地的歌声,不由得大惊失色。“难道刘邦已经拿下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士兵里有这么多楚人?”听着四面楚歌,再想想自己当年分封诸侯的风光,加上如今十面埋伏的绝望,项羽不由得悲从中来,命人拿酒。他举起酒杯,四下环顾,此时此刻,还有谁在身边陪伴着他呢?没有什么亲近的人了,只有一位常年追随着他的虞姬,此刻就在身边;还有一匹多年的坐骑乌骓马,静静地立在帐外。面对这一人一马,项羽慷慨悲歌:“我力量能拔山啊,我气概能盖世。可惜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再奔驰。乌骓不走啊,我有什么办法?虞姬、虞姬啊,我又该拿你怎么办呢?”项羽就这么一遍一遍地唱,虞姬呢,就一遍一遍地和,这一唱一和之间,已经有不少将士围过来了,项羽涕泗纵横,左右更是呜咽流涕,一片悲声。

大家不要小看这段材料,搜遍正史,有关虞姬的全部记载,其实就是这么一段话而已。这段话,司马迁写得特别生动,英雄末路,美人穷途,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但是,也是这段话,引出了有关虞姬的四大疑问。

第一,虞姬跟项羽,到底是什么关系?她是项羽的妻子吗?两千多年来,一说到霸王,人们就会想到虞姬;一说到虞姬,人们也必然会想到霸王。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一对夫妻。是不是呢?从这段记载看来,应该不是的。司马迁写得很清楚,“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也就是说,有一个叫虞的美人,最受宠幸,一直跟着他。这个说法一看就不是正妻,而是侍妾,相当于刘邦身边的戚夫人。当年,戚夫人不也是因为能歌善舞,才能追随在刘邦身边吗?相反,吕后倒是一直守在老家,养儿育女。直到大局已定,才回到刘邦的身边。事实上,不仅刘邦如此,项羽也是如此。项羽是有妻子的,我们虽然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但是,根据史书记载,项羽用人常带私心,重用的都是他自己的本家和妻子的娘家人。可见他必定有妻子,还很看重妻子。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当代人都觉得难以接受,但这其实正是当时夫妻关系的常态:正妻是主持家政的,要坚定地守着家,不能跟丈夫到处跑,她也许得不到相濡以沫的爱情,但往往因此练就了一身独当一面的本事。相反,侍妾是跟在丈夫的身边服侍他的,两个人出生入死,情投意合,但是,这种爱情没有名分,这个侍妾也没有地位,所以项羽才会把她和宝马相提并论。这么说真让人难过,但是,历史上的爱情就得活在历史中,而不是真空里。

第二,四面楚歌中,项羽唱起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也跟着和起来。那么,虞姬的“和”是仅仅跟着唱呢,还是另外有词?如果我们遵从《史记》的记载,便是“歌数阕,美人和之”。也就是说,虞姬只是跟着唱,并没有自己再唱新词。但是,根据西汉另外一位文学家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虞姬的和歌是有新词的,这歌词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垓下歌》,又叫《和项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什么意思呢?汉王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四面八方都传来令人悲哀的楚国歌声。既然大王你的英雄气概已经消磨殆尽,贱妾我为什么还要苟且偷生!这首歌也罢,诗也罢,写得真好,恰如其分地回应了项羽的顾虑。项羽不是说“虞兮虞兮奈若何”吗?很明显,他对虞姬是有顾虑的。面对四面楚歌,也许他已经在考虑突围这条出路,可是,自身杀出重围也就罢了,如果带上虞姬,又有多大的把握呢?反过来说,如果不管虞姬独自逃生,那又怎能称得上英雄,怎能对得起她这么多年的深情!看出项羽的为难与不舍,虞姬发话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既然事已至此,我又何必苟且偷生呢!据《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和歌之后,便拔剑自刎,以死回报项王的爱情,以死解除项王的牵挂,也以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正是后来霸王别姬的流行版本。

问题是,这首歌是不是真的呢?很可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虞姬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那个时代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呢?对比一下项羽的那首《垓下歌》就知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不是很不一样?此外,项羽的老对手刘邦也写过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很显然,这首《大风歌》和《垓下歌》一样,都是骚体诗,中间带一个“兮”字,每一句的字数并不固定,这才是秦汉之间诗歌的大体模样。而这首《和垓下歌》跟这两首诗太不一样了,这样成熟的五言诗,那个时代的人还没见过,更不可能写出来。所以很多人,包括司马迁都认为,这不是虞姬写的,是后人模拟着她的心情和口吻,替她写的。

第三,虞姬和歌之后,到底有没有自刎而死?众所周知,虞姬自刎可是霸王别姬的重头戏,我们历来看京剧也罢,看电影也罢,这一幕都是高潮,这还有什么疑问吗?当然有。如果我们相信《楚汉春秋》的故事,虞姬唱了“贱妾何聊生”之后,确实就应该自刎而死。可是,如果我们相信《史记》的说法,虞姬只是和着项羽唱了《垓下歌》,那么,我们就不知道虞姬后来到底如何了。事实上,司马迁也确实什么都没有写。换句话说,至少,虞姬自刎而死是存疑的。

这样一来,第四个问题也随之出现:既然有这么多疑问,为什么霸王别姬的故事还能流传那么广,那么深入人心呢?我想,这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我们的心情。我们中国的古人,其实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事实上,我们往往更同情那些失败的英雄。就像项羽,谁不知道他有一身的毛病呢?他不仅政治上幼稚,用人也没有眼光。号称国士无双的韩信,原本是他手下的将军,后来却投到刘邦阵营;他只有一个谋士范增,却又不能信用,最后范增也离他而去。这样看来,他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不是咎由自取吗!相反,刘邦倒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曾经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也许没有那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他能做到知人善任,让一众人才都为他所用,这难道不是一个好皇帝吗?可是,就算我们知道刘邦在政治上是成熟的,项羽是不成熟的,我们还是忍不住嫌弃刘邦的算计和凉薄,反过来喜欢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喜欢他吟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时候的铁汉柔情,更喜欢他“不肯过江东”的骨气和骄傲。我们觉得,这种失败的英雄也是英雄,甚至更是英雄。

我们不仅这样看待项羽,也这样看待虞姬。虞姬是一个美女,我们希望她不仅仅容貌美,舞姿美,更有灵魂美,我们希望她能配得上项羽这样一个英雄,希望她有绝对的骄傲,绝对的刚烈和绝对的痴情。她懂得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她不仅不能给项羽增添实际的麻烦,甚至也不能给项羽增添精神的负担,所以她才要自刎而死,她的死是对项羽的成全,也是对自我的升华。因为她的自刎,我们不仅把她视作一个绝色的美女,更将她视作一个殉主的忠臣。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对女性身份的设定,对两性关系的设定。这样的设定在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今天已经不被认可,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它却是夫妻关系的主流价值,也是君臣关系的主流价值。换言之,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重塑了虞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你不能说它是真的,但也不能说是假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真实的民族心情,至少是一种曾经的民族心情。

据说,虞姬死后,被她的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生出了一种草花,它的花朵特别娇艳,而花枝却又那么柔软,即使没有风也会摇摆婆娑,仿佛是美人在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花就是虞姬的化身,于是,就管它叫虞美人。后来,《虞美人》成了一个词牌的名字,南唐后主李煜用这个词牌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是亡国之君,他投降了宋朝,被宋朝的皇帝软禁起来。他深爱的妻子小周后,据说也成了宋朝皇帝的玩物。他夜不能寐,写出了这首凄楚的《虞美人》。这首词写完,他的生命也随之结束,据说是被宋太宗毒死的。我想,李煜的文学才华,虞姬自然无法比拟,但是,我们希望,真正的虞美人——虞姬绝不会像李煜那么软弱,虞姬是一个烈性女子,她活得骄傲,也死得决绝;她是纤纤弱质,却也是凛凛忠良。 cc3itt9TJdn0YQMvbF2eQVrpVuNgHK6Xayf62KICSheVYdKLCoKUg3L4rCk9uR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