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万历宫廷

话说张居正生前担任首辅的同时,也肩负着皇帝老师的职责。有一次在日讲中,万历皇帝不小心把《论语》中的“勃”字读成了“背”音,立刻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训斥。

自此,逐渐懂事的万历皇帝意识到,张居正身为大臣的权威有多大。

张居正在世时,万历皇帝把他当成师长,敬重有加,对他的教导全都虚心接受。不过宫中的成长环境确实有些过于严厉,更别说二人之间还有着君臣之别。

反观张居正,他也并未以身作则。张居正虽然不是严嵩那样的贪官,但并没有廉洁的名声,群臣们巴结他的手段花样百出,他的生活堪称豪奢。

老师不能以身作则,小皇帝有些不满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居正死后,朝廷的权力回到了万历皇帝的手里。二十岁的万历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

满朝上下对张居正积累的不满就如同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张居正死后,便立刻有大臣指出张居正当政时过于独断。

正所谓人走茶凉,百官看到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不满,纷纷迎合皇帝,说起了张居正的缺点,甚至有一些言官拿莫名其妙的理由大肆攻击张居正。

结果,张居正本就有争议的风评急转直下,他从救世的宰相瞬间变成了邪恶的权臣。

于是,张居正死后不久,他在江陵的老家便被万历下令查抄。

查抄张居正府第的过程极为残酷,负责查抄的官员邱橓一到,就宣布将张府全面封锁,导致许多人在府内活活饿死。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不堪拷问,自杀身亡,其余家人也都被流放。这位留名千古的能臣之家居然落得了这样的结局。

事实上,查抄出来的张居正的财产远远不符合万历皇帝的预期。张居正虽然财产不少,但毕竟不是严嵩那样的贪官。

张居正之后的又一位重要首辅,叫申时行。申时行比张居正作风温和,是个好好先生。

话虽如此,但从攻击高官中尝到甜头的言官们可未必这么想。申时行曾参与张居正变法,怎么就不能是张居正的残党呢?

老好人申时行上台之初,同样受到了言官的猛烈攻击,许多人以他被张居正提拔过为由,大举开炮。

重重压力之下,申时行废除了张居正施行的考成法,以维持局面。

申时行这话可谓给足了万历皇帝面子。中期的万历朝廷不做正事,不断掀起批判张居正的声浪。

从中获利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受到压迫的忠良,而是以攻击他人为乐的小人。

这样的朝廷显然没有高强度考核政绩以维持新政的能力。结果,张居正主持的变法成了人亡政息的悲剧。

经历了张居正时代的申时行知道新政的优势,却因形势所迫,做了张居正事业的掘墓人。

就这样,申时行在无数言官的唾骂声中竭力维持皇帝与百官的平衡。占据这一专和稀泥的太平宰相位子,其实难度系数可着实不低。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在万历皇帝的预料之外。其实,万历皇帝早就觉得捕风捉影的风气不大对头,但歪风已成气候,他也无可奈何了。

和张居正的新政一起被“扫除”的,还有万历皇帝的“大伴”冯保。冯保在万历初年位高权重,和张居正交换利益,因此也在万历皇帝亲政后受到打压,被贬到了南京守陵。

朝廷乱成这样,后宫中的李太后并没怎么表态。有人将此解读为李太后为人薄情,但随着万历皇帝成年,李太后早就还政于君,就算想阻止皇帝,也已经没有这个权力了。

而在万历皇帝的宫廷生活中,能够让他真正顺心、高兴的事情也不多,郑氏的出现算得上其中的一个。郑氏聪慧且貌美,深得皇上恩宠,很快被封为贵妃。

万历皇帝除了不让她干预国事,对她可谓百依百顺,野史中关于二人山盟海誓的传说数不胜数。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皇帝大喜过望。

只不过,皇帝并没有自由决定继承人的权力。在郑贵妃生朱常洵之前,另一位妃子王恭妃已经生下皇长子朱常洛,按照礼法,朱常洛应被立为太子。

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万历皇帝要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不容易。

为了试探大臣的态度,有一次,万历皇帝带着长子朱常洛和三子朱常洵,召见了以首辅申时行为首的几位大臣。

申时行也不敢贸然迎合万历皇帝立三子为太子的意愿。一直以来,申时行都是委婉要求万历皇帝早立长子为太子,这次也对三子的话题视而不见,只是满口称赞长子贤明难得。

一向圆滑的申时行都不敢为三子说半点好话,万历皇帝非常沮丧。

万历皇帝不敢像祖父嘉靖皇帝一样,把反对他的大臣全都换掉。既然想不到太好的办法,万历皇帝只好拿出“拖”字诀,凡是和长子有关的事情全都一拖再拖。

自己想立哪个儿子为太子都要被大臣们干预,直接下令和迂回缓兵都会引发强烈的抗议,万历皇帝十分烦心,干脆罢工不去上朝。

从此,哪怕是内阁首辅,想要见皇帝一面都是千难万难。

在这局面下,最难做的当属内阁首辅。皇帝随时可能想出新的点子来帮三子朱常洵争取机会,而大臣的奏疏也需要首辅帮忙摆平。

申时行既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立场,也不敢顶撞皇帝,只好在中间斡旋。

最后,就连老油条申时行也招架不住两难的局面,随着一次给皇帝的秘密奏__疏意外泄露,他顶不住舆论压力,只好辞职回家。

万历朝的日子就这样在无意义的僵持中一天天过去了。

而明朝的政治生态也随着万历皇帝的“无为而治”慢慢恶化。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朝的老对头日本蠢蠢欲动。 0gPkHnhN8b51p3py5mhiAkcnJETaCgdje6zCFz3Ax5FfbJvFCvJslNCmy+ZCid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