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文版序

马克斯·韦伯可能是德国社会思想界自施穆勒后最闪耀的名字,最近的调查也发现,他是德国作品被引用得最多的社会学家(参见《美国社会学杂志》,1926年11月,第464页)。当英语学界,尤其是美国学界,把经济思想的主要关注点从一般性的演绎主义转移到了方法论三角上的另外两个角上,即心理和历史解读与统计研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将韦伯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就是《世界经济通史》翻译出来,供英语读者参阅。虽然,正如这一作品的德国编辑所指出的,韦伯在这一领域并非专家,但他为经济通史这门课程的教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会,它让韦伯能够将那些解释经济生活和经济变化的主要思想串联在一起,并在适度的范围内予以呈现,而韦伯也早已因为这些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准备这一英文版时,是想为社会科学的学生和普通读者服务,因此已经尽力避免了任何对文本的改动,但鉴于实际情况,有些地方还是与德语版本存在一些差异。我们删除了德语版编辑所写的那篇名为《概念绪论》的高度专业性序言。在某些地方,尤其是第一章,有些内容从脚注转为了正文。另外一些脚注要么被删除,要么被简化了。那些延伸性的参考书籍,只留下了英文参考书目和马克斯·韦伯的其他作品,以及一些一般性的德语和法语著作。

对那些严苛的读者,可能还是需要说一句,翻译一部包含着如此广博知识和如此多学识却又如此简洁的著作,必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在涉及中世纪建制相关问题的章节,如果没有更庞大的论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满足内容的历史精确性,遑论原文中很多表述的引申义和内涵并不完全清晰。另外,许多史实与英国历史并无对照性,许多术语在英语中也没有相近的表达,尤其是,因为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现象的阐释而不在于细节的准确,所以很明显,更好的做法是,使用能够表达大致意思的词汇并且不强加额外的解释或者对照,以免文句冗长。在某一些用语上,曾经教授我经济史的老师——A.P.厄舍教授,友善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给予了极具价值的建议。最后,再给予一条便于某些读者的提示:不论是材料内在具有的价值,还是作者所做论述的重要性,都随着本书的进程而逐渐增加,直至最后一章,它总结了韦伯关于宗教与资本主义文化史关系的著名论断。

弗兰克·奈特 xC1TY21XfLgZDtzQGxVBusZYo6x8L1RoiYqRrxOuLd5G2uZUp7v+3PVuz5WPzG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