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打开史前世界的大门

还记得你第一次看到恐龙骨架的样子吗?头向后仰着,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惊叹:“哇!”对于许多人来说,直面一个令人生畏,只剩下骨骼和牙齿的庞然大物,一个在当今世界已然绝迹的动物,难免会产生强烈的惊奇感与兴奋感。

你有没有思考过,恐龙和其他史前动物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它们吃什么?是否会生病?繁殖方式是产卵还是直接生下幼崽?如何照顾后代?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对于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家而言,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挑战。有些意义非凡的化石直接记录了这些生物的行为,捕捉到了那些早已灭绝的物种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它们是迄今发现的所有化石中最为迷人、最令人敬畏、也是最特别的宝藏。

这些最罕见的化石不仅保存了生物体的样貌或残骸,还能让我们得以详细了解史前动物真实的生活方式。尽管有些隐晦,但这些发现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所有(或大部分)信息,能够对动物生前或死亡时发生的事件给出可靠解读。

举个例子:在几乎所有关于恐龙的电影或电视剧中,高潮部分都是一场史前大战。实际上,在科学文献中,只有一个案例提到一对恐龙相搏致死(还有另一对明显有过搏斗迹象的恐龙,但尚未正式展开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搏斗行为在恐龙或其他史前动物中很少见,只是表明化石极难保存这些发生在瞬间的行为。想想看,两只恐龙在搏斗中死亡,又被困住并埋葬在一起,它们的尸身不仅完整而且还保存至今,搏斗的姿态亘古未变——这个概率是多么渺茫。因为化石很容易遭受侵蚀而后永远消失,所以古生物学家若能在数百万年后还能看到它们搏斗的状态,是着实弥足珍贵、幸运至极的。

尽管恐龙是已知的史前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许多人认为它们是通往古生物学和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大门。这本书收录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恐龙化石,它们将为我们讲述一段段独特的故事——如恐龙的育儿经和应对疾病的方法。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其他动物群体的精美化石。这些动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你将目睹永存的生物交配仪式、揭开巨大的鲨鱼“育儿所”的神秘面纱、捕捉远洋爬行动物分娩的神奇时刻,还能看到更多奇特的化石。

本书将用50个故事带你在时间长河深处开启一段环球之旅。鲍勃·尼科尔斯(Bob Nicholls)为本书创作了许多精美插图,每件化石都有配图,为这些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和动物画龙点睛。所有的插图都基于化石中的每个故事而绘制。最重要的是,插图是以可靠的事实证据和科学研究为基础,所有细节绘制科学而准确,并非凭空想象。

化石不只是没有生命的物件,化石还是时间胶囊,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一个难以辨认但又如此熟悉的世界。化石提供的不仅仅是事实和数据,还展现了现生生物的典型行为,它们的演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下面的故事和插图将展示时间的快照,从中我们可以学会欣赏那些动物,它们曾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就是它们的故事——尘封在时间里的生命。

尘封的旧化石

如今,古生物学正处于探索发现的黄金期,新发现纷至沓来。无论是来自亚洲拥有彩色羽毛的新恐龙品种、南美洲1.2万年前哺乳动物的DNA研究,还是对非洲的早期人类灭绝物种鉴定,这些新奇、伟大的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在当今世界,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新知识,古生物学从未如此平易近人。

正是因为这些发现和媒体报道,有许多孩子痴迷于恐龙和史前事物,我就是其中之一。你应该知道我们这种人,我们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跟所有人讲恐龙的故事。如今,这终于成了我的工作。

我对化石的热情源于2008年的怀俄明州之旅,这次旅行对我的职业生涯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我第一次从英国去往美国,也是第一次独自出国旅行。当时,18岁的我卖掉了自己的《星球大战》收藏品(没错,真的是这样!),拿着这笔钱开启了在怀俄明恐龙中心的第一次专业挖掘和研究之旅。怀俄明恐龙中心是一所奇妙的博物馆,位于名字听起来神秘兮兮的瑟莫波利斯镇。第一天,我参观了博物馆。一块不可思议的化石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块大石灰岩上有一些小足迹,仿佛有生物蹑手蹑脚地踩了过去。我跟着这串足迹,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在追溯一个1.5亿年前的死亡现场。

在这条长长的足迹尽头躺着它们的主人——一只侏罗纪时期的未成年鲎。这个小小的节肢动物掉进了有毒的潟湖,仰面着地,一步步走向因缺氧窒息而导致的死亡。这个时刻被永远地保存在了化石里,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改变了我对化石的看法。

更让人兴奋的是,我了解到还没有人研究过这件化石。所以我抓住了这个研究机会,与当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拉凯(Chris Racay)合作研究了该化石。几年后,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同行评审刊上正式发表。当时的我年轻好学,这个机遇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显然我的运气比那只鲎好得多。

从此,我迷上了那些隐藏有独特的动物行为故事的化石。也正是这块化石让我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本书展示了史前动物的故事,绝对震撼。

化石中记录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丰富多样,充满戏剧性,有时还会展现出奇特的一面,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最有趣的课题。无论是老鹰俯冲抢夺猎物,还是角蜥用眼睛喷出血液自卫,又或是狐猴将千足虫的分泌物作为储备药品,动物王国已经演化出了极其复杂多样的行为体系。

在化石研究中,最令人沮丧的莫过于知道该物种已经灭绝,永远无法看到这种生命鲜活的模样。这种感觉很奇怪。想想天文学家和观星者,他们可以观测、研究行星和恒星,并知道自己永远无法踏上那些星球。从化石中了解与推断动物行为,虽然这令人神往,但也是古生物学家所面临的最艰巨、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掌握直接证据,例如正在进食最后一餐,或者牙齿嵌入骨骼的动物化石,是确定史前物种特定类型行为的唯一途径。可以通过与其现存的近亲和/或类似物种进行细致、全面的比较来进一步探究。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已灭绝物种存在现生亲属,与类似物种进行对比也更为合适。例如鸟类是唯一存活至今的恐龙,但这并不意味着知更鸟是最接近梁龙的物种,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就像没有人会仅仅因为松鼠和蓝鲸都是哺乳动物,而对它们的行为进行比较。在现代生态系统中,直接实时地研究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学),为古生物学家解释化石中的行为(古生物学)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进而揭示物种与环境之间古老的相互作用(古生态学)中的重要信息。

本书对于化石及其中动物行为的辨识和解释,都是基于古生物学家的详细调查。在某些案例中,我也检查或研究了这些标本。我们不断地发现更多的化石,并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涌现出新的证据,从而可能会引出其他推理解释,并改变对依据现有化石所推断出的动物行为的看法。这正是科学的奇妙之处。

在大量的文献中寻找那些保存了动物行为证据的特殊化石,这于我而言是件趣事。有很多研究项目致力于研究化石的行为,特别是以琥珀(一种特别的化石,能较好地保存下动物的行为互动)为研究对象。出于以上原因,也是为了讲好这50件化石和它们的故事,我精挑细选了各种各样的化石,用以说明简单和复杂的动物行为。其中许多标本是独一无二的,也有些标本配有多个示例,重点展示了某种常见的动物行为。

希望阅读本书能让你体验到我第一次看到1.5亿年前的鲎的死亡足迹时,那种激动的感觉。这里有离奇的故事,也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与《侏罗纪公园》有所不同,它们是记录在岩层中的真实故事,讲述者正是那些早已灭绝的动物自己。 gu1k0U/k7jI0/mJm7iqYyWkSH+jJX+WlL44OCzO9VNxYUPD8Nhg68jYzfv9xZF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