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孵蛋的恐龙

蒙古的戈壁沙漠是发现恐龙的热门地区。1923年,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团队带领的一支探险队,在著名的焰崖(Flaming Clifs)化石点发现了几个新物种。其中有一种外形怪异的兽脚类恐龙,它们颈长、头部短,喙部无齿。人们发现在其不完整的骨架下是一窝恐龙蛋。一年后,参加了这次探险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兼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对此进行了特征描述。奥斯本认为这些蛋属于一种叫作安氏原角龙( Protoceratops andrewsi )的小型角龙类。因为这一物种的骨架和蛋经常在同一地区出现,他将这种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命名为嗜角窃蛋龙( Oviraptor philoceratops ),意思是“喜欢偷原角龙蛋的小偷”。

时间停留在了这只窃蛋龙洗劫恐龙巢穴的时刻,它正在享用另一种恐龙的蛋。这将是一个重大发现,是世界首例描述这一行为的化石。然而,这个推论是错误的。窃蛋龙不是小偷,至少这只不是。在巨大的讽刺声中,在1994年,也是首次描述该化石的70年后,研究人员重新检查了这些原始的恐龙,又与新标本进行比较,证明这些蛋属于窃蛋龙自己,而非原角龙。

窃蛋龙的故事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就我个人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听过很多广为流传的所谓恐龙真相,窃蛋龙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这个故事似乎在书本和纪录片中随处可见,在博物馆的展览简介中也是如此。有趣的是,奥斯本认为“嗜角窃蛋龙”这个名字,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这种动物的进食习惯做出错误的描述。这方面,他是正确的。

在被冤枉了几十年之后,窃蛋龙的声誉恢复。证据表明这是一只坐在巢穴上的成年恐龙,也许正在孵化、守护这窝蛋。199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蒙古科学院对戈壁的联合考察中有一项惊人的发现,证实了这种说法。这次考察发现了一个新的化石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乌哈托喀。他们在这里采集到了一具鸸鹋大小的、类似于窃蛋龙的恐龙骨架,坐在自己的巢穴上。这只恐龙与窃蛋龙关系密切,同属窃蛋龙科,后来被确认属于一个新的属和种,称为奥氏葬火龙( Citipati osmolskae )。

这只葬火龙坐在巢的中央,两只后肢紧紧折叠,脚和小腿几乎相互平行,在死亡到来的瞬间以这样的姿势被保存了下来。它的前肢几乎可以肯定带有羽毛,环绕着巢穴,横卧在几个蛋上。至少有15枚蛋被保存了下来,每枚蛋长16厘米,宽6.5厘米,成对排列,围成了一个圆形。蛋的排列表明其父母可能移动了它们,或者葬火龙母亲会在特定的位置以特定的方式下蛋。人们发现,一些窃蛋龙科恐龙像鳄鱼一样有两条功能正常的输卵管,因此它们会同时产下两枚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葬火龙的蛋会成对排列。

这只葬火龙正在孵化自己的蛋,确保这些蛋处于温暖安全的环境中,就像现代鸟类的育雏一样。人们亲昵地称之为“大妈妈”,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是雌性,它很可能是“大爸爸”。一项研究甚至认为它就是雄性,并表明这些恐龙中存在类似鸟类的父爱。现生鸟类的育雏行为存在差异,在通常情况下,雄性和雌性会轮流坐在蛋上,而在某些物种中只有一位亲代会照顾后代。窃蛋龙科有可能就是采取了类似的行为模式,而另一位亲代也许就在附近。

图片由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克·埃利森(Mick Ellison)提供

图2.1 窃蛋龙科奥氏葬火龙“大妈妈”坐在一窝蛋上

图2.2 迎沙而立

雄性奥氏葬火龙小心翼翼地坐在鸟巢上,雌龙在其背后徘徊。一场巨大的沙尘暴从远处渐渐逼近。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达8只与自己的巢一起保存下来的窃蛋龙类,其中包括第二枚坐在巢上的葬火龙化石,5只来自戈壁,2只来自中国南部,以上所有化石都有大约7000万—7500万年的历史。在最近发现的标本中至少保存了24枚蛋,其中有7枚中含有胚胎残骸。每只恐龙都保持着死亡时的姿势,它们被剧烈的沙暴和巨大的沙土滑坡迅速掩埋,成为极其稀有的化石。

从偷蛋的恶棍到慈祥的父母,我们对窃蛋龙的了解不断变化。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也让我们知道在回答有关史前行为问题时需要尽可能多地寻找标本。这些恐龙展现出了与鸟类相同的亲代抚育,证明恐龙与现生鸟类之间存在行为联系的说法是正确的,也表明这种育雏行为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 HDrKzj0GnbiKXwCZtod9cQydmKLv8kj63gRkGTz6CuBouJXEGm/EfW6t2SkZz1/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