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软价值经济学:揭秘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逻辑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经济新形态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加速渗透,数字经济必将再次改写人类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然而,由于我们一直戴着物质经济的“眼镜”来看待数字经济,因而不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而且更缺乏前瞻性。

在中国,人们对数字经济认可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描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相关的芯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安全等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产业数字化,除了数字技术在商业、制造业、能源、建筑,以及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业的应用之外,更注重从管理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这样的概括划分,虽然简单明了,也便于统计,但是只停留在数字经济的形态和内容层面。迄今为止,以此为基础的关于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深入数字经济底层逻辑——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规律、数字经济循环规律、数字经济周期、数字经济的财富流向规律;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探讨也只停留在现象或经验总结,并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进而找出各行各业通用的创新转型原理。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和涌现,以及苹果混合现实(M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不仅数字经济在价值量上成为各国经济的主体,而且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控制了各行各业的经济运行——这时,如果再继续延用诞生在物质经济的经济理论来解释数字经济,那么就会造成困难,甚至开始阻碍实践发展。

2023年1月末,ChatGPT 上线后短短两个月,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2023年3月14日,OpenAI又宣布发布多模态大模型GPT-4,它在几乎所有学科的考试中得分都高到接近于人类前10%的智力水平,使得全球企业争抢接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将超过20多年前的互联网。

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潮涌起的同时,2023年6月发布的苹果MR眼镜,又开始了一场颠覆性革命。与之前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不同,人们戴上MR眼镜再也不需要与外界隔绝,而是既可以看到虚拟屏幕,又可以随时通过眼镜与外界自由交流。这样的产品一旦价格大幅下降,必将引领人类进入三维、立体的互联网新时代,再次改变人们的工作、娱乐和生活方式,并催生全新的数字经济形态。

无论是今天的通用人工智能、MR三维立体互联网,还是之前的平面互联网、数字经济,或是传统的教育咨询、文化娱乐、信息传媒等非物质经济,其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循环,都与传统的物质经济有本质的不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中,成本、价格、利润是经典的微观经济基础,而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生产不再是中心,成本和价格也不再是起点,企业创造利润的前提和方式不一定是单个产品的价格超过生产成本,还可以有平台变现、内容变现、场景变现、体验变现、流量变现、IP变现、服务化变现、金融资本市场变现等多种价值实现方式——有了这些弯曲的价值实现路径,很多平台或产品的价格可以低于成本销售,甚至长期免费供用户使用。

传统经济学的经典分析工具,诸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尤其是对很多信息内容产品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存在。比如微博、微信、抖音上的内容创作者,本身既是产品的供给者,也是消费者,其供给和消费过程常常不可区分,而且供给和需求都只是概率问题,没有固定的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

在农业、工业时代,人们更重视物质财富,仅把信息态财富当作认识和改变物质财富的辅助工具。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软件、算法、算力等信息态财富,不仅是经济价值的主体,而且已经深度支配和控制着物质生产过程。

此外,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品牌,文化娱乐、教育、咨询、高端服务等,其价值源泉主要都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的创新思维,其投入产出关系也不是线性函数关系,而是由创新环境、信息元素、创意者灵感概率所决定的概率关系……

软价值经济学从数字经济的信息态本质开始,揭示世界既有物质形态,也有信息形态,但信息态世界的运动规律与物质态世界的运动规律截然不同。那些从物质世界总结出来的哲学规律,在数字经济领域都发生了改变。

软价值经济学从物理学和哲学底座层面,提出“物质-信息融合发展论”,进而阐述了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规律、经济循环规律、价值运动规律、经济周期、财富流向与分配规律,以及这些新经济规律在商业模式、社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软价值经济学认为:

数字经济的价值源泉主要不是物质世界的自然资源,而是人们的创新思维。创新函数的核心要素除了资本、管理、技术之外,还有创新环境、数据等“信息元素”、有效劳动投入(总劳动投入与创意者灵感概率的积分)。那么,软价值经济学提出的创新函数与传统的生产函数有何不同?为什么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线性对应的,而创新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是概率关系?企业如何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

在数字经济领域,核心的生产力是研发、创意、算法、算力,而不是推土机或者挖掘机等工业机械设备。如何把握这些新的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中,核心的生产关系既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关系,也不是工业社会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是平台、内容、场景、流量、体验和变现的关系。如何把握这些新的生产关系?

在数字经济中,价格既不是影响生产的关键要素,也不是影响消费的核心要素,因为很多平台和数字产品都可以让客户长期免费使用。面对大量免费的信息态商品,需求的上限不是资金预算,而是参与者的时间和精力预算。这些新规律的发现对于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有何意义?

与物质经济的价值创造在生产侧完全不同,数字经济的创造既在供给侧,又在需求侧。人们消费某一款信息产品,可能不是冲着这款产品本身,而是冲着其他参与者,也可能更喜欢与这款产品相关的叙事、点评——如果参与群体价值和叙事体验是软价值创造的重要部分,这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

软价值经济学提出,数字经济循环是“以平台为起点,以产品(内容)为载体,以场景为交会点,以流量为核心价值信号、以叙事体验为价值升华、以变现为商业模式”的新经济循环。这与传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或“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的经济循环有何不同?

在宏观领域,数字经济的经济周期从最初跟随制造业周期而波动,到如今跟随引领制造业周期波动,并主导物质经济的运行周期——如果软价值经济周期取决于“创新的集中涌现与退潮”“参与者热度系数”“宏观叙事”等,那么我们如何从新的实践视角去把握这些经济周期规律,并找到新的宏观政策杠杆和工具?

在金融投资领域,软价值经济学提出,不存在精确的、绝对的“内在价值”,因为软价值是一个“域”,是一个概率分布,而不是一个点。软价值的运动有时是发散的,有时是收敛的;变化有时是连续的,有时是量子跃迁式的。软价值的变化更多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这些新的方法论在金融投资中如何应用?

在企业管理领域,如何打造创新环境?如何聚集不同行业的信息元素?如何提高创意者灵感概率?如何提高信息产品的发射功率和共振频率?如何以核心叙事打造体验价值?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平台变现、产品变现、内容变现、流量变现、场景变现、体验变现、IP变现等各种弯曲的价值实现路径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的产品销售收入必须大于成本的旧商业模式,这将会如何冲击传统经济秩序?

虽然数字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互联网而出现的,但是我对非物质世界价值创造的研究和思考,还要略早于数字经济的出现。

1991年,当我第一次学习教科书中传授的劳动价值理论、要素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供求关系价值理论时,就直觉地认为这些都是源自物质世界的价值理论,未必适合知识、文化娱乐等非物质产品,并开始对价值理论进行思考和研究。1996年在伍柏麟老师的课堂讨论中,我非常直率地提出上述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浅薄观点,伍柏麟教授的耐心解答和引导式的讨论对我很有启发。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出现,以及我从事的金融投资工作,更加激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兴趣。2001—2003年,我的博士论文选择了金融价值创造方面的课题,导师伍贻康教授和上海经济学界前辈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更加深并推动了我对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

2006年我出版了《新财富论》,初步形成了我对财富创造和各种经济现象的系统认识,提出非物质经济的价值创造与农业产品、工业产品的本质区别,为系统提出软价值理论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2009年出版的《财富的觉醒》、2013年出版的《民富论》、2014年出版的《软财富》,都是沿着价值创造这条线的学术理论的探索。在这些研究过程中,软价值的相关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2017年出版《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提出并阐述软价值的基础概念和理论;2020年《创造新需求:软价值引领企业创新和中国经济转型》出版,尝试软价值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年,《软价值经济学: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逻辑》初步形成从微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商业模式,到宏观经济循环、经济周期、财富流向与分配的理论体系。

在30多年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很多前辈、学者都曾给予我大力支持,其中对我启发和支持最大的是晏智杰老师和林左鸣先生。

2006年以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晏智杰教授对软价值理论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晏老师还为我2017年出版的《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写了序言,并在很多场合介绍软价值理论。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晏老师呼吁学术界要重视软价值理论,经济学教科书不能只传授几百年前的历史理论,不能再用物质世界的尺子去衡量信息世界,而是要发现、传播面向未来的新理论。

中航工业集团的原董事长林左鸣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二元容介态原理”,不但从哲学上与我有很深的共识,而且在对非物质经济的价值创造规律方面,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2014年我出版《软财富》一书,林左鸣先生倾情作序,没有人比他更理解软价值理论的意义。他认为,软价值经济学不仅是一种揭示信息世界价值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一种代表未来的经济价值观念。他不仅认为软价值是解释数字经济、文化娱乐、知识产业等非物质经济的钥匙,而且还建议企业家、社会管理者、科研人员、创意人员都要关注软价值经济学。

从软价值理论萌芽,到提出软价值经济学的二三十年间,全球科技突飞猛进,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互联网重新定义各行各业,到企业和经济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再到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虚拟现实技术即将开启三维立体的互联网新时代,全球经济形态已经日新月异。为了不再让陈旧落后的经济理论和社会观念影响新经济的发展,我们进一步创新、完善了《软价值经济学: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逻辑》,希望为推动新经济实践,为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工具。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先生做了很多辅助性研究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伦敦国王学院天文物理系的滕天逸先生提供了本书所需要的大部分物理学的知识、研究方法,并提出和完善了创新函数等软价值创造的系列函数方程;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李明昊先生、徐治翔先生自2021年以来对企业创新转型的软价值战略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工作,部分成果在本书中也有体现。软价值经济学的研究还得到中国经济50人论坛理事、中数元宇总裁潘仲光先生,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乔卫兵社长以及于宇编辑、龙彬彬编辑、华楠楠编辑,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易欢欢先生、徐远重先生的大力支持。华生、姚洋、温彬、苏剑、魏江、滕斌圣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王建宙、李正茂、江南春、胡扬忠、薛向东等知名企业家,倪健中、段继东、郭戈平、张国华等行业专家,以及石双月、刘世英、陈小雨、方泉、姚奎章、宋益群、郭文华、李红霞等长期关注软价值经济学的朋友们,都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点评推荐,我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为一门探索非物质经济规律的新经济学,虽然历经多年研究探索,并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但本书还是难免有错处或不完善之处。所有的错误和不足自然都由我一人承担,希望这些浅薄的探索能够为经济实践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后人提出更完善的新经济理论做一些铺垫。

滕泰
2023年9月 MGAkdw6aRur59nVKIrLzENpGtZdlm5lTaRvH/kBKEDI6LqD3E158ZLv3LOFwkQ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