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方氏族人 书香世家

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孕育了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作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传说方氏迄今已有 4700 年的悠久历史。神农炎帝十一世孙,是八代帝榆罔的长子叫雷,《辞源》称:“雷公,传为黄帝之臣,善医,司雷之神。”他在讨伐蚩尤时立功,黄帝便把雷氏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余脉的禹州)。雷公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姓氏,继承了雷姓和方姓,此为上古传说。唐人林宝编撰的《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有文字记载,方叔智勇过人,受周宣王之命北征猃狁、南定荆蛮,匡扶周室中兴,受封洛邑(今河南洛阳)。方氏宗谱多采用“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以方叔作始祖公。西汉末王莽篡权,方氏族人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后人又迁到江西婺源,再落脚安徽桐城。中国古代桐城方氏名人辈出,以“诗礼世家”著称,中国近代文学大师梁实秋曾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现代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北宋亡于金时,宋高宗赵构南渡,方家祖上万春公护驾到达金陵(今江苏南京),再退居江左(今称江东,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方万春被族人尊称始迁祖。

方地山出生于晚清同治年间,也就是始迁祖之后 700 多年,方家这一支早已居江都(今扬州市)繁衍数代。方地山高祖方登泰是邑庠生(秀才),例赠修职郎,晋封朝议大夫,夫人朱氏、万氏;本生高祖方祖坤也是秀才,例赠修职郎,晋封朝议大夫,夫人黄氏、邱氏。清朝散官修职郎是八品文官,朝议大夫是从四品文官。高祖与本生高祖是过继关系,方地山的曾祖父方铁是方祖坤亲生儿子,过继给方登泰作嗣子。方铁是国子监太学生,例赠文林郎(七品文官),诰封奉政大夫(五品文官),晋封朝议大夫,夫人陶氏、王氏、彭氏。他哥哥方録敕封修职郎。方地山的祖父方长淦,清咸丰年间秀才,夫人王氏,生四女一子。方地山的父亲方霈森(字汝霖),清同治六年举人。方长淦兄弟方长澍是候选从九品。方家往上再追踪两代,五世祖方天修是国子监太学生,六世伯祖方士琦、方士瑛是秀才,六世叔祖方家奕是乾隆年间举人。由此可知方家乃书香门第,世代读书人。

方长淦秀才出身,本是书生走科举路,不料太平天国战乱席卷江南,静心读书已不可能。于是热血青年方长淦弃笔从戎,精忠报国。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下南京,于此地定都改称天京,同年 4 月,清政府军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扬州是官军进攻天京的前哨,亦是太平军防守天京的屏障,两军在此争夺激烈,扬州城在两军之间几易其手,杀的三进三出。1861 年夏,湘军统帅曾国藩推荐自己的幕府参议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开始组建淮军,方长淦投于李鸿章帐下,因其有文化,善谋略,升任武官参将,相当于如今的军务参谋。之后淮军改清军旧制,仿照欧洲列强装备洋枪洋炮,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此期间,方长淦与同在李鸿章幕下做机要文牍的周馥相识,二人因战乱弃笔从戎,志趣相投成为友好,也开启了周方两家四代友谊。1863 到 1864年间,李鸿章率淮军相继收复苏州、常州、太仓、昆山,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国被剿灭。方长淦因军功受奖,被保荐进京,授正五品晋升郎中。清朝六部以下设司,司之长官称作郎中。《江都县志》为方霈森作《方先生传》云:“父长淦,诸生,以参戎幕功,累保至郎中,不乐仕进,弃不就。”意思是方长淦秀才出身,做军中参将,战功卓著,被保荐京官五品郎中,但他无意做官,没有赴任,告老还乡。方长淦回到扬州,尚年富力强,便做起了盐业。方家在扬州最繁华的东关街有两套并排三进院老宅,二十几间房,良田百亩,属于书香门第的富足人家。据民国学者陈懋森为方地山胞弟作《方泽山传》记载:“郎中君外方严内和易,遇人貍银,尤礼敬贤士。”方长淦多年军旅生涯,不难想象其外表英武威严,因其文人出身,说其内心和易善良,礼贤下士也实属情理。方长淦晚年仍身体健硕,逝于 1889 年,终年 70 有余。

大清帝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乱,总算进入同治中兴的发展年代,学生士子重又回到书桌。方地山父亲方霈森同治六年(1867)江南乡试中举人,之后进京会试 3 次落榜进士,光绪二年(1876)以大挑二等钦用教谕。清朝的大挑制度,就是由礼部推荐屡试不中的举人,作知县试用,或补教谕。教谕类似县教育局长兼县学校长,是个学官,收入微薄。方霈森执掌地方教育多年,为人宽厚,数十年如一日,在家乡留下个老好人名声。他早年仕途不顺,以后安贫乐道,也无心再追逐功名了,很早便退休在家教子读书、诗文会友,热心民间公益事业。方霈森喜欢收藏一些古书残本及书画,用以自娱。他晚年体态丰硕,大腹便便,常与人下棋,往往半局而睡,醒来再复弈,不计胜负。1903 年,方霈森安详离世,卒年 65 岁。

方地山的母系徐氏是扬州名门大户,盐业世家。外祖父徐廷璜(字黼卿),秀才出身,好奖掖后进,他常年开粥厂救济贫穷,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最著名的是他出资与同乡张熙一起创立扬州育婴堂,免费为穷人家接生,养育孤儿。如今育婴堂已不在,但它在扬州广陵路南侧旧址的街名仍称育婴堂巷,也是对那段历史的纪念。徐廷璜心善长寿,卒年 79 岁。徐廷璜之弟徐廷珍(字聘卿)咸丰九年举人,主讲兴化文正书院,总办兴化团练,卒年 58 岁。方地山的大舅父徐兆英,咸丰二年举人。由国史馆誊录选授湖北石首县,历任江夏、监利、蕲水知县,以政绩卓越升知府,晋级道员,监督新关,曾主讲广陵书院。方地山的二舅父徐兆裕秀才,同治光绪年间领运盐官职,有江甘一带食盐运销的专属垄断权,数年累积巨资,影响远及数省。方地山表舅、徐廷珍儿子徐兆丰(字乃秋)同治十二年进士,居刑部主事 10 余年,升员外郎、郎中,后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又调回掌京畿道事。

方地山母亲徐氏是大家闺秀,夫妻恩爱,他们育有一女二子,女儿生于同治五年(1866),在此之前徐氏五次怀孕,都因兵荒马乱,身体虚弱导致 5 次流产。所以方霈森为来之不易的女儿取名方留姑,意为留住的姑娘。女儿的到来为父亲带来好运,转年同治六年江南乡试,方霈森一举登科中举,不久战乱终止,百姓安居乐业。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初四,方霈森与徐夫人喜得贵子,取名尔谦、字地山。来年(1873)八月初六再得贵子,取名尔咸、字泽山。俩儿子的名字都出自《易经》,长子名字来源《谦卦第十五条》“地山谦”,次子名字典自《咸卦第三十一条》“泽山咸”。依古人习惯大名多见于正式文本和场合,平常二人均以字行,人称方地山、方泽山。1879 年,徐夫人体弱多病早逝,终年不足 40 岁。方氏兄弟年方七八岁,生活全凭姐姐照应。俗话说长姐如母,虽然她也才十四岁,但她牢记母亲临终嘱托,悉心呵护两个年幼的弟弟,全身心地支撑起方家生活。弟弟们长大后,留姑才出嫁扬州名门、以“一门三进士,父子两传胪”著称的陈氏家族。方霈森后来又续娶夫人谈氏、朱氏,与徐氏子女相安,全家和睦。

徐夫人去世后,方霈森开始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们,尤其发现两儿子天资聪颖过人,他便摒弃杂务,悉心为二子授课。方霈森本就负责地方教育,懂教学规律,加上他天生乐观和蔼,孩子跟老爹一起学习并无压力,赋诗唱词,不觉时间飞快。方霈森自己曾亲身经历十几年备考科举路,无论是知识还是实践,都为儿子们日后学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的祖父方长淦也非常爱怜两个颖悟异常的小孙子,他戎马生涯,走南闯北,经营盐业,见多识广,常以自己人生经历和谋略传奇教导两孙儿,这对二人日后养成的英雄情怀和雄才大略都受益匪浅。二人尤其喜欢听老人家讲他亲身经历的那些历史故事。外祖父徐廷璜悲悯天下的胸怀,还有几位舅父见多识广奋发向上的事迹也都对方氏兄弟个性的形成影响深远。曾主讲广陵书院的大舅父徐兆英对两个外㽒更是以心相传,他们还曾受业于姨表叔王栗夫。方氏兄弟幼时的童子师是一位叫夏伯平的家庭教师。 JGEr6h0jOT3JyDYtQWHtoWmEA2/+oDKPu29UgWhCFeXXjXFHT3toxpFgI0RJgD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