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洋诗文 风月报翁

作为报界前辈,大方是津京沪三地许多著名的文艺杂志和报纸文娱副刋的撰稿人,稿费是大方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之一,古人曰鬻字为生。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后,大方的文风已不似早年初闯京津评论时政之狂猛,晚年文稿主要是诗文联语,收藏鉴赏、历史典故、戏剧评论等轻松话题。作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他的趣闻轶事也常见于民国报端。与大方关系最为紧密的《北洋画报》《风月画报》《天津商报画刊》《天风报》和《天风画报》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北洋画报》是他的友人冯武越创办、弟子刘云若是第一任主编。它题材广泛无所不包,观点开放新潮,以宣传现代文明为己任。办报宗旨是“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从内容到思想都领先国内同类报刊。它的读者群是上层社会与市民阶层的完美结合,成为民国最具影响、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画报。谈起民国风尚,除了风范、风骨,也包括风情、风流,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维度。《风月画报》就是民国风情的典型代表,它守护着传统的风花雪月,也拥抱现代文明。内容涉及名人名媛、影星戏迷、鸳鸯文学、古玩收藏、选美造势。它由大方友人叶庸方创办,另一弟子魏病侠任主编,办报宗旨是雅俗共赏,寓警示于娱乐,能于世俗浑浊之处得见清新之气。《天风报》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天津有影响的地方日报,由著名报人沙大风创办、魏病侠主编,其文艺副刊《黑旋风》由刘云若主编,它因连载过许多著名流行小说,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沙大风早年在上海做戏剧记者,与客居上海的袁克文因票戏成莫逆之交,20 世纪 20 年代袁克文返津,沙大风随行入津,与大方相识。有鉴于同城《北洋画报》的成功发行,1930 年,叶庸方发行《天津商报画刊》,由大方弟子王伯龙主办,以电影明星、电影评论为主。1934 年,他又出资发行《风月画报》。这样大方先生的 3 位得意门生刘云若、王伯龙和魏病侠,分别主编了中国北方几份各具影响的画报,读者遍及老中青各阶层。

大方为了帮弟子站台,使出浑身解数出招指路、撰文献词。尤其是魏病侠主编的《风月画报》,由于叶老板对此刊试行约稿不付筹、阅读不要钱的新政,着实难坏了魏主编,主要靠几位文坛老朋友方地山、王伯龙、刘云若、何海鸣、张聊止、何怪石等众人无偿供稿。魏主编对新人约稿则一律当面长跪,还真像江湖义士大侠。大方曾作《风月画报两周年致词》:

今夕何夕,只读风月。

耳得为声,目遇成色。

不用钱买,惟天所赐。

在昔聊止,于今病侠。

张生魏熟,大家努力。

虫二之义,行于通国。

光景无边,环球施及。

际此二周,声名洋溢。

登三宝殿,唱永兴剧。

诗中“聊止”和“病侠”是《风月画报》的前任和现任主编的笔名。张聊止又名张厚栽,他以戏剧评论见长,大方与两位编辑“张生魏熟,大家努力”。要把《风月画报》办成风月无边、“声名洋溢”。对于画报读者,大方妙语“今夕何夕,只读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此乃读《风月画报》,听戏剧之声,看美女色艳,大方谓之“读、听、看”三宝,并号召大家“登三宝殿,唱永兴剧”。永兴剧社是叶庸方建的津门最大票房,京剧、昆曲、评剧名角儿不断,是戏迷票友的聚集地,来永兴剧社看戏者可免费阅读《风月画报》。由此可见大方为叶老板、魏主编站台推广,真不遗余力。“虫二”是字谜“风月无边”的谜底,繁体“風月”二字,如果都去掉外边框,剩下虫字和二字,即“虫二”。大方对两岁的《风月画报》寄予厚望,风月无边、遍及全国、流行世界。《风月画报》发行 3 周年,大方又口占五言诗,调侃《风月三年》:

只可读风月,何能不用钱。

魏三嗟已热,虫二太无边。

第一行质问叶老板,《风月》如此流行,何有免费阅读之理?第二行“嗟”字为文言感叹词,大方颇为心疼魏主编,为约稿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已三载。大方再次以“虫二太无边”寓意《风月》无边,美好宜人。《风月画报》为“赛美会”出专页,大方又为夺冠美女致词:

斯人放出一头地;

大名辟易万婵娟。

叶老板不遗余力地将《风月画报》打造成风花雪月、以文会友的传统文化阵地,但是民国新生代受西方拜金主义影响,男女性关系直接金钱交易,老派文人追求男女所伴随的诗情画意成酸儒少有人问津。大方有感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悲哀地写下一首七绝:

嫣红姹紫匆匆过,

我辈酸儒不值钱。

生令人怜死堪妒,

姓名编入闵疑年。

电影和歌舞厅等新文化兴起,导致部分青楼妓院关门倒闭。银幕上男女亲密,舞厅里跳舞销魂,男女有了新交谊场所,而且花钱不多。年迈的大方对此新事物又作议论:

多情枉恨生华发,

黄叶萧萧也闭门。

门羹电影争一霎,

舞腰背面最销魂。

相比较而言,《北洋画报》比《风月画报》更严肃更全面,大方为它发行 6 周年所作献词,内涵也更深刻:

北画六周,岁在壬申。

武越南行,属诸秋尘。

秋尘来书,征我为文。

我因壬申,溯我初生。

昔绳我祖,今又生孙。

方家五世,三应壬申。

北画千秋,与我为邻。

更六十年,我孙抱孙。

壬申北画,岿然犹存。

1932 年,冯武越因肺病复发,南下广东老家养病,将《北洋画报》兑给同生照相馆经理谭林北。他临行前特别嘱咐主编吴秋尘(1930 年接替刘云若)继续办好《北洋画报》。1932 年是壬申年,《北洋画报》发行六周年,吴主编约稿大方先生写篇 6 周年献词,这就是前 3 行诗所交代的背景。壬申年是干支历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可对应公历 1812 年、1872 年、1932 年,这 3 年对大方都意义特别。“我因壬申,溯我初生。”谓大方追溯本人生于壬申 1872 年。“昔绳我祖”指祖父方长淦年长大方六十岁,壬申1812 年生人。今年 1932 是大方壬申六十岁,逢“北画六周”可喜可贺,“我又生孙”指大方六十岁喜添新孙,这是双喜临门。祖孙五代三人,三次巧逢壬申年,此乃“方家五世,三应壬申”,真是吉祥。大方家壬申年新出生的孙子名叫方高寿,是本书作者的父亲。托大方赐名,此孙儿高寿健在,年过九旬仍骑车买菜。大方引述方家五代人两轮六十、三逢壬申年,当然不只是炫耀家丁兴旺,而是以此联系“壬申北画”。民国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能存活下来的凤毛麟角,大方在后三行诗中寓意深长地希望《北洋画报》伴我千秋,60 年后我孙子抱孙子时,《北画》“岿然犹存。”大方的《北洋画报》6 周年献词古朴幽默,以九行四言骈文书写,三行一段表述三层意思,以世家传承寄托《北画》千秋,代代相传寓意巧妙,深得报社同仁和读者喜爱。

《北洋画报》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综合文化期刊之一,围绕着《北洋画报》还形成一个诗人沙龙,成员遍布南北,除了几位画刊同仁,还有方地山、袁克文、张伯驹、樊增祥、章士钊、杨味云、邵瑞彭、吕碧城(旅居国外,书信参与)等文化名人。他们发起社集,命题作诗,周而复始,作品多刊在《北洋画报》。例如 1933 年 6 月《北洋画报》第 976 期发表大方诗作《见诗人之诗,依韵和之》:

臣罪当诛衮有阙,

忍泪看天恨难雪。

大势已去人心死,

亿兆相视如秦越。

我生有涯知无涯,

口不言禅心出家。

眼中之人无一可,

但能嬉笑难咨嗟。

诗人不归诗忽至,

辗转闻之喜不寐。

奇情欲辨已忘言,

亦觉此中有真意。

诗的第一段评论时局,两年前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不抵抗痛失东三省,1933 年3 月热河又沦陷日寇铁蹄。在民族大义面前,大方义正词严,对于东北军张学良不放一枪坐失东北,还有溥仪、郑孝胥之流的卖国行径,他直言痛斥“臣罪当诛衮有阙”。对于国土沦丧百姓家破人亡,他痛心疾首“忍泪看天恨难雪”。对于蒋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大方声称“大势已去人心死”。“视同秦越”是汉语成语,古代秦国与越国相距甚远,因此称两地的人疏远隔阂,互不关心。大方借古讽今,批判中国亿万国民一盘散沙,东北沦陷华北危情,仿佛与己无关,对亡国的危险麻木不仁。诗的第二段讲自己晚年状态,他年事渐高也想禅心养生,可是眼看国事家事万般无奈,眼中之人无一认可,除了表面上嬉笑怒骂,心中之痛苦无处倾诉。诗的第三段是与原诗作者对话,它寄自远方,从大方和韵的情感和内容看,是大方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可能是旅居海外的女诗人吕碧城或别的外地通讯作者,吕碧城与大方在北洋时代有十年同事和私人友谊。“诗人不归诗忽至”带来的是惊喜,他细读诗人之诗,思前想后夜不能睡,激动心情无以表达,相信原诗作者亦有此份真情。1935 年七夕,报社同仁一起庆祝《北洋画报》发行八周年,大方致语《祝北洋画报七月七日八周纪念》:

失阙无稽夏五,一年容易秋风。

预约双星来会,鹊桥愁绝车通。

我又八年于外,笑看北辙徂东。

画里江山非旧,座中尊酒不空。

自从冯武越离任南下养病,《北洋画报》的经营每况愈下。大方对这本杂志有一份特殊感情,知道办报不易,所以第一行诗意思是秋风易起、《北画》艰难,大家就别鸡蛋里挑骨头说风凉话了。“失阙”是免于提意见的意思,“夏五”原指夏日三伏天,因为在儒家经典《春秋》讲月份节气时,遗漏了“夏五”二字,后人以“夏五”代指文字遗误,但我们不应因为这点小疏忽而否定《春秋》的伟大。《北洋画报》周年纪念日恰好在七夕情人节,天上牛郎织女双星会,大方却发愁鹊桥不通,老社长武越病重没能北上与同仁共聚。8 年来,大方笑看政局变换、北伐东征,《北洋画报》年年花样翻新,唯一不变的是各位在座同仁的情怀,一支笔一份报,一杯酒一片情。1936 年,冯武越肺病久治不愈,40 岁英年早逝。他去世一年后,《北洋画报》因资金短缺宣告终结。尽管如此,《北洋画报》在民国史上仍列发行量最大、时间最长的画刊,为中国新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MG58VnrruAh8YQK6cup3i87EauF8WJ+jCz/d8NFkpbHR1J0RyqUMRUafLHNw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