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寓居天津 名士魁首

自从与袁公分道扬镳,大方的人生也从巅峰走下坡来。他虽然精神旺盛,可再让他打工挣钱似乎已无心气儿,哪怕是高级轻松的工作。北洋政府中有些旧交愿意帮他谋个挂名闲职,他也无兴趣。例如 1921 年,大方的老上级、原盐务署署长张岱杉在梁士诒内阁升任财政总长,致函大方拟派他作财政部咨议,大方回函:“岱公左右:顷奉公函派充咨议,不而得其感而知,大方踵谢!”他深表谢意,却未赴任。某位扬州发小来信论及他的归隐计划,大方回信曰:“日前来书说我气王中衰,良为知言,其实并非气不王,但善于处败耳。儿时与耳围棋,我不用心亦不大输,皆由善于弃子之故。”古语“气王”乃帝王的运气,或称大运气。主公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年大方的事业也盛极而衰,造成如此结局故因时运不济,也与大方把握变局善后有关。用围棋比喻,他是在一盘命中注定的败局中,主动弃子求和,保住晚节。他天生不愿为权势和利益驱使,当初从项城是敬他雄才大略,亦是为自己的抱负理想。现在理想破灭,他再无心伺候袁世凯之后北洋这个烂摊子。大方从北洋漩涡中急流勇退,虽然失去一些金钱利益,却保住了正人君子的名望,所以他认为这至少是一盘和棋。大方的弟弟二方也持同样立场退出两淮盐政,方氏兄弟决意不参与北洋各派纷争。1917 年底,二方来信邀哥哥回扬州过年,一起商量今后打算,大方有诗云:

沧海初扬万斛尘,

尊前重斗两闲身。

新年暗度已多日,

旧学晨星无几人。

泪满河山春易老,

才分龙虎性难驯。

江关辞赋浑萧瑟,

庾信平生不可论。

第一行诗写作者沧海扬帆,启程南返,哪管身后“万斛尘”,反映了作者脱离乱世滚滚红尘后的快活。二方为哥哥设宴接风,共庆兄弟“两闲身”。第二行诗说一晃新年已过数日,夜半三更,二方又在病榻研读《易经》。大方本人一生致力于考古收藏和研究古代史,但自从五四新文化流行,旧学国粹越来越少有人问津了。如此看方氏兄弟都是政治上支持民主共和、文化上固守传统国学的知识分子。第三行诗表现的是对政治家们龙虎相争、宪政难行的失望,作者“泪满河山”哭的是国家前途,也为一代青春付东流而悲哀。第四行诗大方重新评价古人庾信,特意改编杜甫诗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他以自身感悟对比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和他的江关词。庾信自幼聪敏,随父出入南梁宫廷,任东宫学士教太子读书,官至右卫将军,他所创造的“宫体文学”世上独绝。庾信中年奉命出使西魏,被敌国强制留在北方,官至北周骠骑大将军。他在北方身份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但他一直深切思念南国家乡,为自己身陷敌国为官而羞愧,他的诗词充满了怀念江南的乡愁。大方与庾信同为南方神童少年,贵为当权者座上客和公子师,他们的文学成就亦旗鼓相当,所以常年居北方的大方对庾信的怀乡辞赋深有同感,但他对庾信屈就敌国高官并不认同,他决定不再与争权夺利、不顾民生的北洋政府为伍。通过改动杜甫诗句,作者展现了与庾信惺惺相惜的乡情和不一样的人生观。二方劝哥哥落叶归根,既然在北方无房产也不工作,何不回老家与兄弟共度余生?扬州方家两宅加在一起有几百亩良田、七十多间房子,二方手里还有大量盐场和股票,足够两家人富裕生活。大方思乡不假,可他这年才四十五岁,还不到回乡养老的年纪,他已习惯津京文化圈的氛围和热闹,也丢不掉众弟子友人、红颜粉黛,所以过完年又回到天津。

10 年后大方最惦念的弟弟病故,更没了搬回扬州的动力。他在 45 岁之后居天津20 年,期间也有在北京、上海、扬州短期居住。他不参与政治,但仍活跃于文坛,做起了寓公名士,这有些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及早退出官场颐养天年。他尤其乐于提携晚辈,有许多诗词、书画、戏曲、收藏界的忘年交,其中许多中年才俊和年轻后生都拜大方先生为业师。作为一个老报人,他尽心指导弟子们办报,为他们的文艺风情刊物写稿,为晚辈的书画题字,为梨园新秀献词,这些活动成了大方乐此不疲发挥余热的善事。因为天津是李鸿章、周馥、袁世凯几代北洋名臣经营的龙兴之地,人在北京指点江山,下野天津退隐江湖,成北洋人之风气。大方才高众望,交游广泛,成为津门一群风流名士的魁首。名士一词,源于古代魏晋时期,指已出名而未出仕的人。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他们多隐居纵情山水,心存正义而不屑升官发财,是一群博学多才、形貌潇洒、诗酒风流、不拘小节的文化人。自从魏晋南北朝名士风行,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个文人群体,正如明朝思想家洪应明所言“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民国时期也有一群超俗洒脱的文化名士,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名士群体。当年在天津与大方交情颇深的同辈人有严修、陈宝琛、周学渊、周学熙、吴保初、罗瘿公、樊增祥、赵元礼、华世奎、郭则沄、罗振玉、傅增湘、李盛铎、李释堪、杨味云、李准、王襄、钟晚成、金息侯、郑孝胥、丁闇公、温子英、刘老芝、孟广慧、赵松声等人。大方在津弟子有袁克文及袁氏诸兄弟、刘云若、魏病侠、王伯龙、陈诵洛、黄二南、王诚斋、陈微臣、徐一达、马钟琇、李壮飞、张翼桐、朱枕薪、丁酉生、包于轨、吴剑语等。还有许多文坛后起之秀如周叔弢、巢章甫、张伯驹、冯武越、何海鸣、钱芥尘、叶庸方、王小隐、沙大风、吴秋尘、张季鸾、张聊止、何怪石、章士钊、陈赣一、陈邦怀、刘佑民、唐兰等都是大方在津重要友人。这些人中有几位退休官员,绝大多数是文化人。

古代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后历经 500年,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进化到封建时代。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可谓中国历史第二次思想解放,中国从封建时代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和初级社会主义,是近代精神文化成果的集中涌现。在各路思想先贤的启蒙下,人们有了人生之平等的意识,国人从甘当帝王臣民的愚昧思想,进步到要做国家主人的现代公民意识。民国用短短 38 年创造了足够的时间和条件让中国人研究和探索什么是进步,怎么样进步,中华民族的出路和方向。中国近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和著名政治家都涌现在这个时期,新思想浪潮一个接一个,白话文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代表的科学民主,宪政改良、三民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新生活、新时尚、新女性、性解放,各种思想主张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如此丰盛的思想创新和文化成果,不可能在一个独尊儒术和帝王意志的专制社会出现。如同古代春秋战国群雄争霸,1949年之前的民国也一直战乱不断。大方先生作为中国最早的新闻媒体人和著名文化学者,他不但积极投身推翻封建统治、反复辟倒退、捍卫共和的伟大实践,而且经常以诗歌对联等文学方式讽刺批判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蒋介石政府不顾百姓民生、为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同时他也是繁荣传统文化、促进新老知识分子交流的重要力量,除了他登峰造极的楹联创作,他亦是津、京、沪、淮几地文化社团的骨干中坚。20 世纪 20 年代中,大方主持津门诗社活动时,以“映秋”为题即席做一首嵌字对联,流传甚广:

广座集清流,看映带咸宜左右;

群公时下野,问秋光先到谁家。

上联语意出自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名帖《兰亭集序》,讲的是永和九年,阳春三月,乡贤无分老幼,在会稽山阴面的兰亭修禊事。修禊是一种古代春游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三日,聚于水滨嬉戏、去灾求福。大方先生将《兰亭集序》概括成上联两句话“广座集清流,看映带咸宜左右”。比喻津门的文坛盛事,清流名士集思广益,不分咸淡左右。下联两句“群公时下野,问秋光先到谁家”。则是讽刺北洋政府走马灯式换人,不知下面谁又倒台。从 1912 年至 1928 年,17 年间北洋政府换了 47 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大方用“秋光”而非“春光”比喻政治人物的前途命运,显然不是褒义。这首对联中心思想是歌颂民国文艺复兴,各路神人互相包容;鞭挞北洋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连年战争、政局不稳的结果,必然是百姓受苦、民不聊生,大方走南闯北对此感悟更多。善良的人民烧香拜佛,祈祷国泰民安,军阀混战的炮声却让国人大梦方醒。大方家经常聚集一些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听他讲南北见闻和时局讨论,他有时会即席作一些诗词对联记录类似活动:

觉后即非禅,且扫地焚香,安排蒲团大家入定;

民生何所苦,看天空海阔,经过风浪依旧归来。

大方作为一个史学家和媒体人,有高度政治洞察力,他对代表社会进步的北伐革命,亦有期待和声援。1927 年初至同年 9 月,北伐军第一军何应钦手下第二师与北洋军孙传芳的部队 4 次激战江苏。扬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辛亥革命时,地方豪绅方泽山与亲家周谷人一起成功运作扬州和平光复,保卫家乡百姓免遭战火。现在扬州又面临新一轮战火纷飞,百姓人心惶惶,终日关心城外战况。方泽山这时已病入膏肓,再无力护佑扬州城,他于这年 2 月 20 日病逝。大方冒险从天津赶回扬州看望病危的弟弟,成为战乱中家人邻里的主心骨。二方葬礼后,街坊邻居纷纷来方家慰问,老人们对太平天国三进三出、血洗扬州的悲剧记忆犹新,大家都想听见过世面的方家大哥如何应对家门口的两军大战,只见大方泰然自若,正在与六侄方受白下围棋。他借着棋局与大家分析战事:

儿曹黑白渐分明,

老子胸中有甲兵。

人世岂无淝水战,

莫须闻捷便推枰。

扶余一角要安排,

此局全输剧可哀。

天下纷纷谁了却,

未妨公子裼裘来。

大方自注:“丁卯春归扬州,有弟之丧。危城蛰居,日与六儿围棋,借以自慑。心头时勃勃如有欲为,始信安石破敌,亦必有布置,非徒以镇静欺儿辈也。”“安石破敌”是指东晋名士和政治家谢安(字安石)指挥 8 万晋军大破先秦 80 万雄师的历史故事,创造了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史上称淝水之战。前方捷报传来时,谢安正泰然自若地与人下围棋。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军号称十万精兵,但与数倍于己的北洋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但大方举谢安以少胜多的战例,相信北伐军已有取胜之策。北伐是正义之师,军纪严谨,一定不会对扬州造成伤害。“与六儿围棋”是大方与六公子下围棋,大军压城他越显镇定,以此安抚家人左右。第一首诗的头两句,既是言及围棋对局,也是以谢安弈棋借古喻今,表示他对当前战事胸有成竹。后两句谁说淝水之战的奇迹今日不能重演?当年谢安得捷报,才推掉棋盘庆祝,老夫我不需等前方战报,也敢料定北伐成功。他自言“心头时勃勃如有欲为”,壮士暮年心犹在。第二首诗以围棋布局讨论更大的历史格局。“扶余一角”是古代中国东北的扶余国,此指东北发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大方说面对咄咄进逼的北伐军,直系孙传芳的下一步棋,可能要与张作霖联手,若此局再输则北洋大戏可终了。后来孙、张果然联手,张作霖入关把持了北洋政府。再后来,新旧军阀逐鹿中原,结果北洋政府彻底垮台。但在大方看来,这还不是中国政治纷争的最终结局,他在诗的第三句便问“天下纷纷谁了却?”第四句答曰“未妨公子裼裘来”。作者引用唐末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的句子“太原公子,裘褐而来”,“裘褐”是古代平常百姓所穿粗布衣。“未妨”是不妨做个猜测的意思,大方预言未来主宰中国政坛的不是台上的新老军阀,很可能是来自民间的人民领袖。唐太宗李世民集雄才大略与军事天才于一身,是隋末太原留守李渊的公子,人称太原公子,他18 岁出道政治时只是一介布衣百姓。刘邦也是农民出身,在秦末群雄争霸中逆袭成大汉的开国皇帝。

1930 年 10 月 12 日,天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儿童幸福运动会,随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但各地活动日期和内容不尽相同。此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已赢得中原大战,国家统一,也开始关心儿童,树立亲子爱民形象,行政院通令全国每年 4 月 4 日为中国儿童节。这一节日立即在全国得以广泛实行,大方亦就这一新事物作诗称颂:

普天大地儿童会,

闻到新京胜旧京。

恰好春光二三月,

雨花台畔放风筝。

第一句指天津举办的儿童幸福运动会得到全国各地广泛响应,形成了“普天大地儿童会”的喜人景象。第二句“新京”指南京国民新政府,“旧京”指北京北洋旧政府。“闻到新京胜旧京”,这不仅是大方的期望,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大家希望打赢了北伐和中原大战的国民政府,能够静下心来为人民办点实事。第三句“恰好春光二三月”指阳历 4 月 4 日“儿童节”正好是农历二三月的初春好季节。第四句描写幸福的孩子们在新都南京“雨花台畔放风筝”。

大方先生识大局,亦有十分同情心和社会担当。1917 年夏秋之交天津洪水,市区一片汪洋,灾难史上罕见。他让夫人带家眷回扬州避难,自己留在天津抗洪救灾,募捐救民。大方有诗记述了这次洪水的惨烈:

今年北地秋无岁,

妇叹儿啼夜有声。

河水决堤沧海啸,

风风雨雨使人惊。

1922 年,广东潮汕遭遇有史最大台风,死亡十几万人,举世震惊,为 20 世纪中国十大气象灾难。北洋政府财政亏空,救灾无力,于是全中国有责任感的社会名流纷纷挺身而出,募捐赈灾。大方先生与弟子们捐赠大量钱物,他的学生袁克文捐了一册十分珍贵的宋朝宣和玉版《兰亭帖》精拓本。除此之外,大方还带领弟子们在天津数个募捐和义演场地演讲鼓动,并且现场提笔挥毫为募捐者题写各式对联,例如下面这幅抗灾对联充满正能量:

御大患,捍大灾,以匹夫而忧天下;

言必信,行必果,自中国达乎四夷。

上下联言简意明,很有号召力。“四夷”古代中国指周边,在此特指受灾的岭南地区。大方既有类似上面那种宣传鼓劲的作品,更多的是捐款者慕名“联圣”风采,请大方为自己题嵌名联。具他的弟子回忆现场募捐会,先生即兴发挥,每天都写出上百幅五花八门的嵌名联,观者久久不愿离去,每出一幅,报及捐者姓名,周围便一片喝彩,场面十分壮观。

当时大方名号很响,就连天津卫的贩夫走卒者皆知。弟子王伯龙说先生“终日优游林下,讨酒自娱,交游尤广,五教十一流无不与之往还,故上中下三层社会中人,无不识大方先生者。晚年喜与少年接近,大有李笠翁白头少年场之概”。李笠翁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李渔,晚年寓居金陵,以文会友,以戏结交,提携众多晚辈,结交 800 余位友人。一天大方与弟子路过一家裱画店,但见一副大方所书联语挂在店中,大概是客户送裱,尚没取走。一位旁观者看到有落款大方,便很内行地议论说这个大方大概是扬州才子方尔谦,听说此人出口就是对联,书法自成一体,可惜他早已逝去。店主听了不高兴了,说方尔谦哪能与大方相比,况且又是个逝去之人。大方名字叫方地山,仍健在天津卫,“联圣”谁人不知。如此这般俩人为大方是扬州的方尔谦,还是天津的方地山争论不休,又引来观看的人。站在门口的弟子正欲上前引荐,大方先生忙按住,也不插嘴解释,最后实在忍不住掩口而笑、夺路而逃。这就是大方先生对待功名的态度,“联圣”是别人送的雅号,他绝不有意为之,不哗众取宠。因为他的作品落款总是大方,大众百姓只知有大方,稍微内行点的知道大方乃方地山,此名响亮恰似其人,所以越叫越响,却不知地山实则是大方的字。大方者,名尔谦,字地山,号无隅,晚年尊号地老。大方为人如其名,谦谦君子,常自贬自嘲,一个不图功名,甘愿为别人装点的大好人;大方的品格如其字,地山者,大地般广阔,高山一样桀骜。大方的学识如其文号,大疆无隅,才华横溢。大方的晚年恰如他的晚号,地老天荒,但仍不改乐观豁达。大方生前便有“联圣”尊号,人尚活在世间就被称圣人,古今罕见,足见其楹联造诣之地位。除了活跃于文坛,大方后半生事业上的另一亮点来自古钱币的研究和收藏,可说是登峰造极再创了一次辉煌。为了钱币收藏他变卖转让了大部分古书字画,许多是费尽大半生收集的珍贵绝版。为了收藏,他倾家荡产,生活贫穷落魄,他的文物收藏事迹将另辟章节介绍。

除了尽人皆知的“联圣”称号,朋友圈中还有称他“情圣”。既然是情圣,爱情和色情必有其人,大方一生风流倜傥,他谈情说爱的高超技艺,在无数红颜诗联中展示无遗。朋友们称他为“情圣”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他对朋友的重情重义和为人分忧的担当,都为大家所敬佩。前面曾讲述大方在袁世凯称帝时离他而去,却在袁公遭国人唾弃时,念念不忘关怀袁家后人,成为明大义、重情分的名士典范。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大弟子巢章甫客居天津,张大千来津时,大方在中原酒楼宴请师徒二人。张、方两位大师性情相投都很健谈,席间他们高谈阔论,巢章甫插不上嘴。大方突然话锋一转问巢章甫:“巢老弟结婚了吗?”章甫忙说:“结了,结了。”大方接着又俏皮地问:“那也定有女人喽?”章甫心想这话问的,结婚能没女人吗?可转念一想,众人都知大方先生红颜多,他大概也想八挂自己,于是谦虚地说:“学生情商低,外面没女人。”大方哈哈大笑:“老弟想歪了,我家有夫人、女儿、孙女,可全都是女人喽!”三人顿时哈哈大笑,没想到大方打个埋伏把后生巢章甫绕进去了。可玩笑过后巢章甫在两位前辈面前也不拘谨了,大方就是这样一位会讲笑话、无架子、体会他人的长者。大方接着对章甫说:“你这样年轻有为,还这么规矩,真是难得啊,我在你这个年龄真是荒唐得很呢。”又对张大千说:“你这位弟子真是可造之才,成大器者。”之后三人话归正题,继续议论书画。谈到去年去世的袁克文(字寒云),大方又动情地说:“看见章甫,我就想起袁二(指袁寒云)来了,你和他写的字真像,有一次你和我写信,我恍惚之间,还以为寒云复活了。”说完眼泪就啪啪地掉下来了。章甫少年时仰慕袁寒云,喜欢临摹他的字,于是回答说:“要说我做人规矩,倒也是,可要说我的字写得好,真惭愧极了,我怎能与寒云前辈并提呢。”大家知道面对大千居士的得意弟子,大方是有感而发,怀念起自己最钟爱的弟子袁克文了。

大方重情且热心,有位先生从北京来天津办事丢了钱夹,请大方帮忙。不知是大方名声大,还是社会风气好,大方登报寻找居然有人将钱夹送还。大方急忙写信给失主让他放心,并安排送钱之事:“奉书之日,德义之人即将钱夹送来,路不拾遗之风犹有,当时随手赏以三元。日内当托妥人带京,或以现洋买外国票置双挂号信寄上。”大方在扬州亦有善举故事,江苏籍议员凌仁山家境殷实、乐施好善,每次回乡都有穷亲戚朋友找他借钱。他晚年回扬州住天成旅馆,有些故友不知他千金散尽,实已清贫,还纷纷来借钱。他帮人已成习惯,约众人除夕晚间来取,自己则清晨早起,到方家借款三千块钱急用。临近年关,大方家手头也不富裕,但依老交情照例借钱给他。后来大方听说凌仁山把借来的 3000 块钱,派发给一屋子穷乡亲过年,甚为感动。他知道凌仁山家境没落,便大笔一挥注销了借条,算我方某与老前辈一起行善。

大方在收藏界的老朋友宣古愚在《古钱大辞典拾遗》中曾讲述了另一则大方慷慨助人的故事。宣统元年(1909)年末,大方任职度支部盐政院,薪金丰厚。他听闻京师城南某国字姓爱新觉罗氏老翁存蓄古钱币几百枚,都是稀世珍品,便与老人商议愿以 1000 元购其所藏。老先生称 1000 元过也,但老翁实在太爱所藏古币,不忍割舍,二人都是古币发烧友,大方深表理解,未能如愿也罢。辛亥革命爆发,大方辞去官职欲南下投奔南方革命政府,因交通中断暂滞留京师,生活无以着落。恰在此时,老先生的儿子登门拜访,称其父已去世,战乱让爱新觉罗氏惶惶不安,家中急需用钱,愿以 800 元求售老父旧藏全部古币。大方以实相告自己去职,手头无钱购币。爱新觉罗公子也实话实说,如果家中不是救急,万不会出售父亲视之为生命的遗物,又言家父生前最尊敬的收藏友人乃大方先生,生前嘱咐只有把旧藏传给大方先生才是物有所值。大方为老先生之信任所感动,称当初我已答应你父愿以千元购币,不能因你现在急需就降至 800 元,我一定想办法筹足千元付给你。公子带走一纸欠条,将全部古币留于大方。当时大方家中最值钱的大概就是 200 多卷敦煌遗书,唯有忍痛卖出部分珍贵的敦煌遗书,几天后以 1000 元付给爱新觉罗公子。公子多谢先生仗义,大方则曰:“吾不忍薄同癖者之孤也,”意思是我与你父同好古泉,我怎能亏了他留下的孤儿呢?此卖者出价八百,买者以一千付之,大方守信助人传为收藏界一段佳话。1907 年,晚清名臣、安徽巡抚恩铭被革命党刺杀身亡,他生前勤政爱民远近闻名,只因是满族出身当了大清的替罪羊。他有个儿子老实善良、做事天真,人称呆子,此人也喜爱古钱币收藏。某日他找到大方,请先生帮助鉴定新近买入的一批钱币,并自我介绍了每枚钱币的价格和来路。大方帮他一一讲解,哪些是赝品、哪些虽是真品但他花了冤枉钱。呆子越听越心慌,回家又拿来一批旧藏展示,大方说这些才是货真价实的好收藏。呆子再天真也能想到原因,以前父亲是朝廷封疆大吏,没人敢骗他,如今民国谁还拿他当回事,肯定是欺他心眼少、没靠山。他为大方的仗义真诚所感动、当即拜大方为大哥,从此江湖上无人敢欺负呆子,收藏界对他也都正眼相看。

“一笔之恩”是坊间津津乐道的另一桩大方轶事,说的是他为年轻人程克修改升职简历的故事。程克(字仲渔),河南开封人,自幼家境贫寒,母亲以一块银元送他北上求学。他先后毕业于北洋大学堂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入同盟会,回国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及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出任内务部参议和总统府咨议,深得袁世凯赏识,他自己亦有雄心谋参政之席。袁公说你虽是精英,但要担大任仍略显资历不合,不妨请大方先生点拨一下。程克与大方并不熟,他忐忑地将自己的履历拿给大方先生看,大方援笔在“二十九岁”的“二”字上添一画,变成三十九岁,笑称如此这般程老弟资历匪浅也。程克将信将疑,但大方拍胸脯打包票,君有革命义举,又有袁大总统撑腰,竞选参议员必是马到成功。程克从此仕途高歌,除了当选民国首届参议院议员,还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和内务总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任命他做北平政治会议顾问和天津市市长,唯一含混不清的是他的出生年月,至今文史上仍众说不一。多年之后程克在天津最大的西式娱乐场馆西湖别墅宴请大方,口称:“方地老于我有一画之恩,当借重以报,不知先生有何需求?”大方则言:“我乃无为寓公,无甚追求,程老弟至中秋节送我几盒月饼足以。”大方既不要职,也没要钱,然程克公务繁忙,终未践诺送月饼。俩人再见面时,程克深表歉意,大方有答:“本来顺手一笔,何必使君奔跑一趟。”

大方性情中人不拘小节,趣闻很多。他常常穿长袍苦于没口袋放东西,作为一个讲国学玩古董的老派学者,也不适合西装革履或中山装,于是他独出心裁,将一支长袜子系在长袍的纽扣上,再把东西放在袜子里,鼓鼓囊囊,招摇过市,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和偷笑。有一次大方在家设宴招待友人,夫人说你这件长衫太短了,他却开玩笑说:“鸡皮皱长衫越洗越短,既方便做事行路,又不打脚。服制未定辫发犹存。依此见客亦无不可。”在他看来穿什么衣服不重要,洗旧的长衫虽然短了,却方便走路做事,关键是要精神饱满,辫发整齐地见客人。大方先生幽默不拘小节,衣服长短、有无口袋都不重要,下面一则“断袖”玩笑更让他左右人笑弯了腰。这天大方在众目睽睽下帮人写横匾,仍是他惯用的临空悬臂大手笔,他的袖子忽闪闪的不免蘸上墨汁。旁边助阵的天津造币厂厂长李壮飞急忙上前帮他提䄂子,大方边写边说我这破衣服不值老弟如此爱惜。眼瞅袖子蘸墨,李壮飞自然不会就此撒手,仍帮他牵着袖子,俩人身体贴得很近。大方不动声色地说你若再不撒手,我这袖子可要断了。李壮飞想起古人“断袖”的典故,才知道他在开玩笑,满脸通红,围观者哄堂大笑。写完横匾大方还一本正经地认错说:“袖子虽断,责任在老夫。”旁人又是捧腹大笑,原来这“断䄂之癖”在古代特指同性恋者,大方是借古喻今故意引大家一笑。故事出自《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它讲汉哀帝与白脸小生董贤的同志之爱。这天俩人亲密同睡,汉哀帝醒来,见董贤还睡着,他欲将衣袖抽回。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皇上不忍惊动董贤,用另一只手从床头拔出佩剑,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大方自比汉哀帝,李壮飞年轻美貌、殷勤柔媚恰似董贤。两位同志哥不在私密处相好,却在大庭广众之下拉拉扯扯,一句“袖子虽断,责任在老夫”。玩笑至极。大方真是一宝,写匾题字本是件庄重之事,换作别人多聚精会神,煞有介事,他却能边写字边开玩笑,搞出个民国版“断袖风波”,难怪他身边总少不了捧场的人,弟子们与他无拘无束。

方地山 17 岁少年走江湖,青年主笔《津报》和《大公报》,可谓激扬文字;他在而立之年被袁世凯赏识,10 年国师幕僚,也曾指点江山。袁公是他的人生贵人,他的理想抱负得以发挥,2000 多年的封建统治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被推翻;袁公又是他理想破灭的导火索,大方因反对复辟倒退与恩公分手,又因袁公死后的民国乱局而看破红尘。他退居天津后更加纵情酒色,余生以名士风流消遣,此种心路历程常见于他为红颜女子们写的文字中,例如下面两首内嵌“醉君”名字的对联《赠醉君》:

如此江山惟有醉;相携欢笑又逢君。

小醉最宜花下立;思君爱诵酒边词。

大方曾经为之奋斗的江山多娇,在军阀党争之下支离破碎,他一介文人无力回天,唯有借酒浇愁,与君同醉。他这样以妇人醉酒麻木灵魂的扭曲,在许多友人和弟子的回忆中均有所反映。

大方在天津结识的另一位红颜知己郭来喜,姑娘性格开朗大方,善解人意,大方有事不顺时常到她处消遣。郭来喜爱卜卦布阵,大方通易学天象,不管她算的真假,在月光下看她跳大神的滑稽样,也是一种身心放松。俩人相依而坐,举杯同饮,共享一轮明月,又是一番别样人生。大方曾作《赠郭来喜》,说的就是那段往事:

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

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

“来喜”名字列在联首,上联“来是空言”,说明大方心里清楚,姑娘宽慰也好,求仙也罢,其实并不能真正改变世道不公和人之命运,唯有烧酒才能暂且忘掉乱世无所为的烦恼。下联“喜而不寐”,拜姑娘带给的喜悦,他夜不能眠、对酒当歌,明月照婵娟,这就是他逃避现实的良方。自古大名士多酒仙诗哲,大方有请必赴,有酒必喝,尽兴之时语出豪言,薄酒微醉装糊涂也是一种境界,例如下面这首大方《书赠墨屏仁兄》:

薄饮不成醉,有诗还读书;

斯人已憔悴,吾道在模糊。

民国政治腐败、战乱延绵,失意的文人骚客和热血良知不在少数,他们只有在诗酒读书中,麻醉憔悴的心。“晚清四公子”吴保初是大方多年好友,父亲是淮军名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吴公子虽出身豪门,却一生坎坷。早年参与维新,后支持革命党,多次落难受迫害,40 多岁又身患中风,四肢行动不便。他儿子留学美国时早逝,女儿吴弱男嫁给名士章仕钊。他即是名士,就有风情万种的陋习,吴弱男是著名女权运动人士,不忍丈夫在外面女人不断,一气之下带子女远走欧洲。吴保初人生连遭重创,身边无儿女,心情十分抑郁。大方常来探访,除了聊些文学收藏之事,亦常讲些笑话逗老友开心,还曾手书一首《大笑词》赠吴保初: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下士闻道大笑之。

但觉一念生欢喜,

低头捧腹不可支。

我生大笑能几回,

如何令我心中悲。

心中悲,大笑止,

乱以他语挺身起。

大方自注云:“众见我笑,谓我怪奇,忍笑不得,翻成涕洟。”大方天性乐观豪迈,自己爱笑,也搞笑逗人,可是他也清楚人间悲欢离合,身不由己。国运不济不是文人墨客所能改变,所以他又感叹道“笑亦不可得言矣,悲亦不可得言矣”。面对世事复杂和人生不幸,他常劝人笑面人生、超度红尘,如下面一首对联:

仰天大笑出门去;

万事于我如浮云。

大方名气大交友广,津城大小宴席、红白喜事,都会邀其助兴写帖子。他不修边幅,须发蓬松,有约必应,不论高低贵贱。他既是喜欢热闹,也高兴喝酒吃肉,因而会遭一些人的冷眼嫉妒,他不曾折腰也不在乎。一次朋友宴集,有海鲜大餐,来了一些文化名流,大方也应邀出席。宴会还没结束,主办人照例备好笔砚,座中客人纷纷请大方书写对联。大方一杯酒下肚,挥笔疾书,条条对联分文不取。席间一位以高价著称的著名书法家心生妒意,讥诮他有辱斯文。他淡淡一笑不与搭理,即席写道:

安知凤凰不如我;

且食蛤蜊休问天。

众人心知肚明知其有所指,不禁哑然失笑,那位先生反倒灰溜溜地下不了台。据说此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文化人物,他善写楷书,所作苍劲朴茂、清刚遒劲,书法很有个性也颇有名望。他很看重自己的字,写一个字收取十两银子,从不打折,并且只给社会名流题字。大方这副对联虽然是在讽刺这位先生,但是把他比作骄傲的凤凰,可见大方还是很尊重其书法地位的。没想到走上层路线的文化精英今天碰到了上下通吃的方地山,在满堂宾客面前遭到冷遇,就像落难凤凰,此情此景大方用一句“安知凤凰不如我”,惟妙惟肖。其实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甘依附北洋军阀和南京政府,他俩诗词书法风格迥异,价值观也不同,但不妨碍文化圈的朋友交流。既然先生批评我有失名人斯文,方老弟只好回一句“且食蛤蜊休问天”。意思是老兄既是凤凰,就安心做你的高雅,别管我大方随便为普通百姓写对子。如果引申一步,是说文化人只管做咱的文化事,别问天上那些够不着的事。可惜这位先生吃着蛤蜊还惦记着天鹅肉,他后来出任伪满高官,损坏了他在中国诗词书法上应有的地位,真正是有辱文化人的斯文。大方虽然交友不分贵贱,却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主,不论是洪宪皇帝,军阀小儿,还是酸溜溜的文化大师。介绍大方的文章常用“扬州才子”或“京津名士”的称谓。为了追求思想和文化的纯粹,不为权势所屈,不被钱财所折,精彩的人生,坦荡的人格,这就是民国时代广为传颂的方大才子的名士气节。 JjJC+fQJfXYzcT3Sp6rEng6tIy1s4brv6Rj7nYFCjqckImuWDffgSpIOhBtNLu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