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简约的元明茶具

元代泡饮散茶风行,人们开始崇尚简约、自然的茶具。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明代对茶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进和创新,为中国茶文化和茶具艺术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饮茶方式上看,元代是一个过渡的时期,在当时虽然还有点茶法,但泡茶法已经较为普遍。这种饮茶方法的变革直接影响了元代茶具,部分点茶、煎茶的器具逐渐消失,在内蒙古赤峰出土的元代墓穴中的烹茶图中已经见不到茶碾。从制瓷的历史来看,元代茶具以瓷器为主,尤其是白瓷茶具有不凡的艺术成就,把茶饮文化及茶具艺术的发展推向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元代不到百年的历史使茶具艺术从宋人的崇金贵银、夸豪斗富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茶具艺术境界,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明代茶具的整体风格。

朱权对茶具变革的影响

明代宁王朱权强调饮茶是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为此,朱权在其所著《茶谱》中对茶品、茶具等都重新规定,摆脱了此前饮茶中的繁杂程序,开启了明代的清饮之风。这使得明代的茶具发生了一次大变革。

因明代冲泡散茶的兴起,唐、宋时期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从明代至今,茶具品种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仅茶具式样或质地稍有不同。另外,由于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而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饮茶全过程而言,当时所需的茶具并不多。明高镰《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合计23件。明代张谦德的《茶经》中专门写有一篇“论器”,提到当时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8件。

白色茶盏的兴起

宋代的斗茶到明已经基本绝迹,而为斗茶量身定制的黑盏自然就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白色茶盏再一次大受青睐。这是因为明人的泡茶与唐宋的点茶不同,所注重的不再是茶色的白,而是追求茶的自然本色(明代饮用的茶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所以当时所讲的自然之色即绿色),绿色的茶汤,用洁白如玉的白瓷茶盏来衬托,更显清新雅致、悦目自然,而黑盏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此外,人们在饮茶观念、审美取向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张谦德《茶经》:“今烹点之法与君谟不同。取色莫如宣定,取久热难冷莫如官哥。向之建安盏者,收一两枚以备一种略可。”就指出了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

明代茶具的创新

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明代的茶具与唐宋相比也有许多创新之处。

其一,贮茶器具的改良。许次纤《茶疏》中有较为具体的说明:“收藏宜用瓷瓮……四围厚著,中则贮茶……茶须筑实,仍用厚薯填紧瓮口,……勿令微风得入,可以接新。”

其二,洗茶器具的出现。其目的是为了除去茶叶中的尘滓,洗茶用具一般称为茶洗,质地为砂土烧制,形如碗,中间隔为上、下两层,然后用热水淋之去尘垢。

其三、烧水器具主要是炉和汤瓶。炉有铜炉和竹炉,铜炉往往铸有婪臀等兽面纹,明尚简朴。竹炉则有隐逸之气,也深得当时文人的喜爱。

其四,茶壶的出现。明代茶壶不同于唐宋用于煎水煮茶的注子和执壶,而是专用于泡茶的器具,这只有在散茶普及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明人对茶壶的要求是尚陶尚小。

除茶壶外,茶盏也有所改进,即在原有的茶盏之上开始加盖,现代意义上的盖碗正式出现,而且成为定制。

综上所述,元明的茶具出现了返朴归真的倾向,而明人茶具在注重简约的同时,也对茶具进行了改进和发展,甚至影响到今天茶具的形制。

知识小百科
明代的“景瓷”

景瓷始于汉而兴于唐、宋、元,盛于明。景瓷胎白细致,釉色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明如镜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以至“成杯一双,值十万钱”。明代人把这种洁白光亮的白瓷称“填白”,陶瓷史上称“甜白”。景瓷中的青花瓷茶具,更因淡雅滋润,成为国内外茶人的珍赏,而且还作为友谊的使者,远销国外。特别是在日本,因享有“茶汤之祖”美誉的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而把它定名为“珠光青瓷”。明代景瓷业的生产繁荣,在原有青白瓷的基础上,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用来装饰茶具的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纷纷出现,使得明代景瓷呈现出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特点,成为艺术珍品。 07girmXD29VLCzbRUWs94PjvvrI3wNTHFrjs8+78adz70N6hOTtYUkaTG71cP5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